世上再無金大俠

我們要首先聲明,這也許是今天所有與金庸先生有關的文章中,最“冷血”的一篇:沒有煽情,沒有懷舊,只有一些客觀的白描和冰冷的數據。


作為新媒體人,我們記錄了從得知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起,60分鐘內發生的故事。從質疑到確信,再到收拾起情緒重新投入工作。這60分鐘,是8090的一場大型網絡緬懷儀式,也是媒體人的一次熱點新聞競速角逐。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微博熱搜每十分鐘更新一次。我們迅速動情,然後轉身遺忘。

19 : 11

聽到消息,所有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假的吧?感覺金庸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死亡’一次……”

19 : 12

“‘蘋果’日報發的,假的假的。”

19 : 13

“我在一個新媒體追熱點群也看到消息了。”一位編輯聲援道。

19 : 14

“我還是等著‘六神磊磊讀金庸’發官宣吧”,一位邏輯嚴密的編輯說。

19 : 15

健身教練“卓越狼團-張老師”修改完措辭後,在朋友圈發送:“李詠走了,這段話刷屏了!……人生下半場,拼的是健康!”,積極賣課。

19 : 16

有媒體人在朋友圈問:“明天萬聖節,誰出一套金庸人物的COS裝扮。”我們點進他的微信公眾號,把他取關了。

19 : 17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成為大眾朋友圈轉發的標準文案。

19 : 18

開始有博主發出諸如“上帝也想看武俠了”之類的微博,而在一天之前,他的文案是“上帝也想砸金蛋了”。編輯們普遍有些感到不適,“上帝的需求是否有些太多了?”

19 : 19

大家開始用金庸創作的人物形象和武功招式來寫輓聯,橫批必須是郭靖的那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19 : 20

網易雲音樂推出的《再見大俠:武俠小說泰斗金庸逝世》歌單,居然都能聽,一首都沒變灰。這不正常,怕是要出大事。

19 : 21

編輯部95後的編輯說:“但是說實話,我到現在也沒有完整地讀過一部金庸的紙質書。”其他幾位90後紛紛應聲附和,眾人紛紛自我反省,覺得慚愧,可能自己被時代拋棄了吧。

19 : 22

某(前)紙媒編輯在一個群裡感嘆:“準備了很多年的選題,結果我們雜誌比金庸先死了。”

19 : 23

有同事把消息轉發給了親近的朋友。1987年出生的朋友看到新聞截圖後,回覆了“接受不了”四個字,他高中年代的數學課時光,可是完全獻給了金庸的。

19 : 24

維基百科更新了?完了,這次可能是真的了。

19 : 25

19 : 26

某媒體人在朋友圈發道“別啊!我本來7:30就要下班了啊!”

19 : 27

“這兩天咋回事啊?不對,今年咋回事啊???”一個朋友在微信群裡感嘆。

19 : 28

“我只看過一部《笑傲江湖》電視劇,夠資格緬懷金庸先生嗎?”有人說道

19 : 29

看到微博關注的人說:“難道現在大家都不讀金庸了嗎?”

19 : 30

今日頭條全網PUSH:《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去世》。

19 : 31

一種新的表現自己悲痛之情的方式:有人創建了一個新的微信定位:“北京 - 泣不成聲”,用來發朋友圈。

19 : 32

人民日報客戶端更新金庸去世消息。

19 : 33

人民日報微博發佈金庸去世消息,“大俠走好!”二十分鐘內轉發次數過萬。

19 : 34

第一個非媒體人在(我的)朋友圈發了悼念。

19 : 35

“觀察者網”更新推送文章:《港媒:金庸逝世,享年94歲》

19 : 36

“金庸去世”登頂微博熱搜第一,後面有一個暗紅色背景的“爆”字。

19 : 37

有人在各種訃告中第一次得知,金庸先生不姓“金”,原來真名叫做“查良鏞”。

19 : 38

社交媒體時間線上,緬懷時代向的的內容開始由點連成線。

19 : 39

俠客島微信公眾號更新文章《世間再無金大俠》。

19 : 40

微博PUSH:《200秒回顧金庸傳奇一生》。微博#金庸去世#話題每刷新一次增長50萬閱讀。

19 : 41

“以後只能讀全康、金庸新和金庸遺的作品了。”

19 : 42

編輯部開始討論,下一個能造成這種規模刷屏的名人逝世新聞的人會是誰呢?我們想到幾個名字,哎…還是不說了。

19 : 43

“現在就是沒辦法在朋友圈發任何與金庸無關的內容,否則你看起來就會特別沒有人情味兒。”一位編輯感嘆道。

19 : 44

中國日報微信公眾號更新文章《一代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去世,享年94歲》。澎湃新聞微信公眾號更新文章《再見,金庸。》,文中提到“從香港作家馬家輝那裡確認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

19 : 45

一位朋友發朋友圈:“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19 : 46

李詠的新聞已經不在熱搜第一頁了。

19 : 47

看到豆瓣好友寫道‘二十世紀在熄滅’。

19 : 48

周華健演唱的電視劇《天龍八部》主題曲在朋友圈被轉發。

19 : 49

QQ音樂歌單《金融仙逝,江湖夢醒》出現在主頁推薦中。

19 : 50

“查大俠只是換了身古裝的衣服吧。”10月真是一個悲傷的月份啊。

19 : 51

一位朋友發了條朋友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這句話源自古龍著作。

19 : 52

成為微信朋友圈高頻emoji,而微博上則是點蠟燭:️。

19 : 53

“90後已經到了開始失去的時代了。”有同事感嘆。是的,90後已經開始進入了失去的年紀,並且一旦開始就停不下來、不斷失去。80後回覆:嗯,歡迎加入老化行列。

19

: 54

新浪新聞在微博端PUSH《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去世 享年94歲》。知乎出現金庸去世專題頁。

19 : 55

“感受到一個時代的結束,原來是從發現這些熟悉的名字不斷出現在訃告裡開始的”一位90後的編輯感慨。

19 : 56

“四大武俠小說作家,只剩溫瑞安了……”有一位朋友在朋友圈裡說。

19 : 57

“這是一次史詩級的刷屏。”一位同事一邊刷朋友圈,一邊感嘆道。微信群裡同時有人發了一條“原中國光大總公司名譽董事長王光英逝世享年100歲”的帖子,並感嘆“這個戊戌年啊…”

19 : 58

許冠傑演唱的電影《笑傲江湖》主題曲《滄海一聲笑》在朋友圈被大量轉發。

19 : 59

新華社微信公眾號推送文章《別了,金庸》,發佈1分鐘後閱讀量破10w+,點贊2321。

20 : 00

一90後編輯跟正在埋頭趕推送的室友說:“嚴格意義上來說我覺得金庸是屬於80後的,你看我91年,那14個字的書名我都叫不齊,真的是打擾了。”

20 : 01

一位90後編輯盯著金庸的黑白百度百科主頁,突然來了一句:“金庸竟然是雙魚座的誒?難怪這麼有想象力~”

20

: 02

為了避免和刷屏的各位撞詞兒,有人選擇轉發外媒的英文報道(截圖)到朋友圈並評論:Sadest news of the year. Sad 的事情是,那個單詞應該拼成“Saddest”。

20 : 03

群裡開始有人在討論各位大師的年紀,和金庸同被並稱“四大才子”的倪匡今年也83歲了,貝聿銘今年也100歲了。

20 : 04

一位朋友發了一條朋友圈“啊?不是吧!太難過了啊”,緊接著發了一條小視頻“鐵鍋燉魚加倆餅,好吃!”

20 : 05

有些重要的生命在逝去,而多數人的生活仍在繼續。

20 :

06

“決定雙十一的時候囤一系列金庸的小說。”一位朋友在朋友圈裡立誓。

20 : 07

“逢8的年份實在是太詭異了。”一個觀察,不一定對。

20 : 08

有人開始曬書了,全套。

20 : 09

微博#金庸去世#話題閱讀2.3億。

20 : 10

微博#金庸去世#話題閱讀3億。微博PUSH:韋小寶@陳小春 張無忌@蘇有朋 小龍女@李若彤 等明星紛紛發博悼念,從此江湖再無大俠了,只留經典在人間。

還有一個的故事是,那位在19點23分表示自己“接受不了”的朋友,15分鐘後就開始在微信群裡興沖沖地討論起喜歡很久的包包終於有現貨了。

我們無意諷刺,但真實的世界往往即是如此。

不斷有人說,“90後已經進入了開始告別的年紀”。我們不斷道別,又不斷重新開啟新的生活。

最後,我們想以《神鵰俠侶》中一個瞬間作為結尾——

卻聽得楊過朗聲說道:“今番良晤,豪興不淺,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咱們就此別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