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泰版「桃花源」:打造原汁原味的鄉村圖景

长泰版“桃花源”:打造原汁原味的乡村图景

桃花島,位於美麗的長泰縣馬洋溪生態旅遊區後坊村,佔地面積31畝,背山面水,綠樹掩映。今年春節期間,村裡發動農戶擴種桃樹,並對桃花島景觀進行改造提升,面積達16畝。開春後,一溪碧水蜿蜒,滿園桃花盛開,白牆、紅磚、灰瓦、燕尾脊的閩南古厝掩映其中,宛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入秋後,儘管沒有桃花可賞,但廈門漳州的眾多遊客來到這裡,還是會走一走看一看,欣賞鄉村美景。

後坊村地處馬洋溪生態旅遊區中心腹地,毗鄰廈門天竺山,規劃建設的國省幹道聯十一線穿村而過,面積19.25平方公里,轄11個村民小組2300人,先後被授予“全國最美休閒鄉村”、“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等榮譽稱號。這裡的古樹、古橋、古厝、古廟、古琴被概括為“五古豐登”,成為漳州旅遊的一張名片。

长泰版“桃花源”:打造原汁原味的乡村图景

後坊村鄉土氣息濃,田園風光美。這幾年,當地堅持“又富又美、和諧和美”理念,提出建設景區式“富美鄉村”,重點實施村莊環境整治、綠化美化、房屋立面改造、旅遊配套設施建設等4大項目,尋找旅遊開發和古村落保護之間的最佳平衡點,讓生態與鄉土文化成為最大賣點,初步成為“發展快、生態美、百姓富、文化興”的富美鄉村。

以“慢生活”為主線融入閩南特色

走進後坊村,只見古村落依山傍水,頭枕著巍峨蔥鬱的天柱山,馬洋溪如玉帶蜿蜒穿村而過,千年老樟樹、千年老鐵樹、百年閩南古民居等,一切都以其原生態的模樣示人。

长泰版“桃花源”:打造原汁原味的乡村图景

“對於舊大厝古民居,我們在修繕時只尊崇修舊如舊的原則。”後坊村支書鄭寶安介紹說,“而對於新建建築,則要求因地制宜、適當整修、統一風格,‘穿衣、戴帽、繫腰帶’,傾心打造一幅原汁原味的鄉村圖景。”近年,先後聘請湖南城市學院、廈門乾晉設計公司編制《後坊村村莊規劃》、《溪東自然村整治規劃》,邀請臺灣大地再造公司、臺中雕塑協會制定《後坊村再造發展計劃書》,確定了以生態農業和鄉村旅遊為主導的旅遊生態村發展定位,全力打造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和精品村落。

“顯山、露水、秀村、融綠”,走進後坊村一切都是慢的,時間彷彿在這裡停滯了。這幾年,該村以“慢生活”為主線,堅持宜土不宜洋、宜簡不宜繁、宜淡不宜濃,不大拆大建、大挖大填,最大限度保留閩南鄉土元素。如大社自然村採用白牆紅瓦土黃色線條的現代風格,溪東自然村借鑑龍人古琴文化村白牆灰瓦深紅色線條的古典風格,梘頭自然村突出白牆紅磚灰瓦燕尾脊的閩南古厝風格,較好地突出了閩南鄉土氣息。

长泰版“桃花源”:打造原汁原味的乡村图景

“富美鄉村”建設與生態旅遊、現代農業發展結合起來,不斷增加村集體和農民收入。如通過整治打造鄉村公園、桃花島、大樹將軍、溪東古村等新景點,吸引更多遊客來觀光。村裡引導村民將閒置荒地流轉,建成提子、玉米、草莓、聖女果等無公害採摘區,提高村民收入。同時出臺《發展和扶持旅遊產業獎勵辦法》,重點對鄉村經營單位、農家樂、旅遊民宿等進行扶持,引導村民轉型發展農家樂、土菜館、採摘園、家庭農場、旅遊民宿等,形成格林美提子園、茂林源休閒農莊等一批旅遊項目,“觀山水美景、摘生態瓜果、嘗農家美食、住農家民宿”成為當地旅遊特色。

长泰版“桃花源”:打造原汁原味的乡村图景

依託龍人古琴植入文化元素

天生麗質難自棄,後坊以其質樸的自然山水,把中國古琴的“家”留在了這美麗的山野之間。該村圍繞龍人古琴等文化產業項目來開展“富美鄉村”建設,主動幫助龍人古琴文化村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徵地賠青、融資、A級景區創建等問題,加快龍人書院、聚龍閣酒店等項目建設進度,致力打造集古琴研發、藝術培訓、旅遊會展、度假養生等為一體的綜合型文化創意產業項目,提升旅遊文化品位,為“富美鄉村”建設提供文化支撐。

长泰版“桃花源”:打造原汁原味的乡村图景

“最初的想法很簡單,力所能及做我能做的事情。就是希望打造一個平臺,聚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給古琴安個家,把古琴文化傳播出去”,龍人古琴文化村“村長”謝建東說。龍人古琴落戶以來,先後舉辦藝術節、研討班、培訓班等活動20餘場,在國內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時,注重在村莊整治中植入文化元素,充分挖掘本地人文故事、忠孝廉義、農耕文化等,通過文化牆、文化石、雕塑、主題公園等形式展示出來,增強文化底蘊。

古樟,清溪,琴音,一切清絕雅緻,風雅自然,古琴文化與現代人的生活自然融合。目前,當地已連續舉辦七屆“海峽兩岸古琴論壇暨龍人古琴文化節”,2015年還到世博會中國館展演。同時,推進古琴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進機關、進景區、進公共場所等“六進”活動,實現古琴平民化、大眾化。如在馬洋溪中心小學、後坊小學創辦“龍人古琴社團”,提高古琴技藝在長泰的普及率,推動“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文化旅遊產業化發展。龍人古琴文化村作為國家重點文化項目紮根後坊,在這裡,古琴尋覓到了一份她所需要的,也是古山村所特有的“氣質”——高山、流水、古村、白鷺……

长泰版“桃花源”:打造原汁原味的乡村图景

原生態美景讓遊客來了又來

後坊村有2300人,加上游客多,自然而然會產生生活汙水,但這裡卻十分清爽整潔。

為何?原來,後坊抓人工溼地建設,推行生活汙水處理。工程位於村部旁,佔地1500平方米,日處理生活汙水80噸。每天,村莊的生活汙水通過自然溝渠及管網收集,經過格柵沉砂池,流入厭氧接觸氧化池進行厭氧預處理,再流入人工溼地,利用美人蕉根系吸收、降解汙水中的氮、磷等汙染物,從而使出水水質達到國家二級排放標準,最後再排放到馬洋溪中。

用心做好每個細節,保護綠水青山,不但吸引遊客,也吸引人才迴歸。

长泰版“桃花源”:打造原汁原味的乡村图景

林福財,山重村人,2004年從部隊退伍後到廈門打拼,開了間飯店。也就是從那時起,山重村因其青山綠水、田野花海的鄉野風韻,慢慢成為省內知名的旅遊點。“殊不知,在山重的後邊還有個好地方——後坊。”自小喜歡到後坊玩的小林說,那兒多的是百歲的榕樹、桂花樹、相思樹,還有千年的鐵樹、古樟樹,常給人誤入“桃花源”之感。

林福財毅然關掉在廈門的飯店,回鄉二次創業。他帶著一家老小,用“純手工”開墾出自己心中的夢想樂園——大樹將軍農家樂。“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植被,我們在施工中沒有動用任何機械,完全由人手完成,一點一點開池塘、建草屋、搭木橋,搞得家裡所有人的手都磨破了。”閒時,他愛走在桃花島的田埂上,迎著四面山風,觀花賞鳥,環島巡遊。

如今,長泰版的“桃花源”不再與世隔絕。後坊引導群眾發展桃、李、提子、油菜、玉米等休閒農業,四面八方的遊客絡繹不絕。村裡的冬蜜、砂仁、地瓜、芥菜、花菜、山筍、青梅酒、糯米酒等,每逢雙休日,全部被搶購一空,僅青梅酒一項,一年的銷售額就達20多萬元。(盧麗娟 劉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