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史記》里,藏著中國人必讀的大智慧?

一輩子不長,關鍵的就那麼幾步。

18歲,要選什麼專業?

20幾歲,是留在大城市打拼,還是找一個安穩的人嫁了?

30多歲,是抓住事業上升期,還是辭職生二胎?

40多歲,是原地踏步,還是轉換人生跑道去創業?

人生的關鍵時刻,你說糾結沒有方向,在我看來,其實是有跡可循的

“任他幾路來,我只一路去”

12到18歲,我只用心做了這一件事


高考是人生最關鍵的一步,相信很少有人會質疑這句話。

考前100天,在大部分人的壓力達到巔峰的時候,我為了放鬆心態,一般都在晚上滑冰、讀名著、還刷遍了熱播電視劇。直到現在,高三也還是我記憶中壓力最小的一年。

為什麼說《史記》裡,藏著中國人必讀的大智慧?


能這樣度過高中時代,其實最感謝的是我的外公。

外公是個“史學迷”。我12歲時,他就送了我一整套的《24史》作為生日禮物

此書共3229卷,約有4700萬字,足足擺滿了大半個書架。對於初中生來說,顯得有些難了。好在老人不著急,讓我由著性子讀。

沒想到,這套書跟我的人生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初中時,我的成績並不好,一直被分在班級最後一排,老師的字一旦寫得稍微小點,便完全看不到了。

坐在後排當然也有好處,就是讀“閒書”沒人管。對於一個不被重視的孩子,或許,讀書是人生最好的安慰劑

翻看清史時,讀到薩爾滸之戰清太祖迎戰明軍之時,他說:“任他幾路來,我只一路去”。

無論敵方分幾路進攻,只需集中兵力痛擊其中一路,便能將敵軍逐個擊破,反敗為勝。


為什麼說《史記》裡,藏著中國人必讀的大智慧?


我一下子被點醒,立即決定:

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最擅長的語文上,做到第一名,再來攻克其他學科

當時班上有個學霸,作文次次拿司馬遷舉例子,但次次高分。一研究,無非是吃透了經典素材,一通百通。

我心裡有了數:《史記》是文學高峰,與其花大量時間背範文、記素材,不如掌握《史記》裡面的130個人物故事,輕鬆拿下作文不說,文言文、閱讀理解的水平也會大幅提升。

果然,我只花了3個月,語文成績就跑到了班級第一名

接下來的一年多,我按照逐個擊破的套路,把數學和英語也徹底學好之後,老師們才發現:李源這個傢伙好像再也沒出過班上前三名

高考時,憑藉滿分作文

,我順利考入北京師範大學。


為什麼說《史記》裡,藏著中國人必讀的大智慧?


▲高中時期

在我人生三個階段,

讀史都改變了我的命運


第二次是我在大學最苦悶的期間。

大三那年,我嘗試給國內最知名的史學期刊《史學理論研究》投稿,沒想到成為本科生在該期刊上的發文第1人,在學校和國內史學界引起了轟動。

開心沒持續多久,我的人生第一次感到了極大的苦悶和彷徨。

我發現自己陷入了重複用功,很難再有突破。手中積累了一大摞的素材,但再也沒寫出一篇像樣的文章來。

有天我在圖書館胡亂翻書,無意中看到了一套《史記》,青年時代的回憶撲面而來。為什麼不再把《史記》讀一遍呢?或許它能幫我走出困頓。


為什麼說《史記》裡,藏著中國人必讀的大智慧?


這一次我選擇了倒著翻《史記》,結果在倒數第一篇《貨殖列傳》就得到了啟發。

大家都知道陶朱公范蠡富可敵國,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究竟是如何發家致富的。《貨殖列傳》就揭示出范蠡致富的核心邏輯:在行情慘淡的時候買入,在行情火爆的時候賣出。

乍一聽我很不理解,正常人都追求止損,怎麼會在慘淡的時候買入,火爆的時候賣出呢?後來我還跑去經濟學系諮詢了幾位老師,原來這叫「價值投資」,是投資的要訣。

我仔細對照了下自己,原來我現在的困境,就是沒有在最好的時候及時退出

我應該在發表完核心期刊後,儘快尋找新的價值窪地,而不是一直被存量的利益綁架。

想明白這一點,我果斷選擇離開大學,加入了剛剛創辦不久的羅輯思維團隊,開始新的人生階段。

為什麼說《史記》裡,藏著中國人必讀的大智慧?


▲碩士時期


事實證明,我這一步走對了

多年的史學積累,在新領域碰撞出了新的火花。我策劃的節目很快就一炮而響,《成大事者不糾結》被優酷高管全面力推,作為情商修煉的最佳範本。

《南明為什麼扛不住》的處世心法,被一眾企業家在很多公開場合分享……

不到三年,我就成了85後最貴的說書人

這是一年前還苦悶不已的我,想都不敢想的。


為什麼說《史記》裡,藏著中國人必讀的大智慧?


▲與羅輯思維的創始人羅振宇老師

《史記》裡的成長心法,

對現代女性和學生黨有什麼用?


家中的長輩,常拿我讀史的故事激勵孩子。逢年過節,我免不了要被請去補課。

講得次數多了,我想:既然孩子們需要,我何不開發個精讀《史記》的課程呢?這樣就不用反覆講了。

沒想到精讀《史記》的課程一推出,不僅是孩子,很多媽媽也迷上了


為什麼說《史記》裡,藏著中國人必讀的大智慧?


比如寶媽吳悅,兒子正在上初二,每次上歷史課,老師都讓背哪個時間、地點發生了什麼事,小夥子記性差,又嫌枯燥不願背,成績一直墊底。

其實這不應該怪孩子,是歷史老師的教學方法出了問題。

比起死記硬背,我更願意去挖掘歷史興衰成敗背後的道理,孩子理解了,記起來才事半功倍

小夥子一聽不用背書,開始認真聽我講解《史記》,沒想到越聽越來勁,21天結束後,他說:以前,從不知道歷史這麼有趣

前段時間,吳悅還告訴我,孩子第一次考進年級前三歷史成績第一,作文被老師當成範文讓全班學習。現在,孩子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


為什麼說《史記》裡,藏著中國人必讀的大智慧?


還有位大學同學蘇蘇,因為總在做執行的工作,做事比較被動,對自己的職場缺少規劃。很快,她就遇到了職場天花板,苦悶時,就讀些女性修身養性的書。

我實在看不下去,就花了一個下午給蘇蘇講《史記》裡的職場生存之道:“

與其給自己熬雞湯,不如去聽點歷史,理解這個世界運行的規則!”

原本蘇蘇覺得歷史離自己很遙遠,帝王將相、爾虞我詐……完全提不起興趣。

但聽了之後發現,那些歷史人物,就像自己身邊的親人,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同行,自己的領導……千百年來,人性的弱點是不變的。那些歷史人物,為人處事的“心法”,一點也不過時,自己也能學得會、用得上。

聽完21天的《史記》後,蘇蘇告訴我:她不再像以前一樣常陷入小情緒的糾結中,而是學會了抓大放小,跟領導溝通時,她學會從對方的角度出發,用利益說服,讓領導刮目相看。

不僅如此,她還主動規劃了自己的成長路線,被提拔為重要項目的負責人


為什麼說《史記》裡,藏著中國人必讀的大智慧?


10萬學員好評、超過1000個小時打磨考證,終於在2018年的開學季,我帶著21天《史記》精讀班,在十點讀書與你們相遇。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這一次,每天20分鐘,我將用21天的時間,手把手帶你讀透《史記》,掌握130個《史記》人物的處事心法;

同時,我還會將自己的精讀方法傾囊相授,讓你讀過的書真正能化為己用

“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