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內騰訊蒸發近2萬億!爲什麼騰訊市值還要暴跌50%?

騰訊帝國目前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機。

數據顯示,作為港股第一大藍籌,騰訊市值從年初最高峰至今已縮水近1.68萬億港元。

一年內騰訊蒸發近2萬億!為什麼騰訊市值還要暴跌50%?

作為國內首家市值突破5000億美元的科技公司,騰訊一直在保持高速增長。2018年初,騰訊股票一路高漲,最高時,每股高達474港元,創歷史新高,市值超過4.5萬億港元。

2018年開了一個好頭的騰訊卻並沒有延續好勢頭。此後,騰訊股票一路下跌。

實時監測顯示:10月9日,港股收盤,騰訊股價以293.8港元收盤。

一年內騰訊蒸發近2萬億!為什麼騰訊市值還要暴跌50%?

也就是說,截止今日,騰訊股票每股比最高時暴跌近200港元。

事實上,股價下跌與市值的縮水與騰訊的支柱業務,網絡遊戲不振有關。

今年3月以來,由於受機構改革影響,遊戲版本號發放處於全面暫停狀態。終於在焦灼中完成改革,但到了8月,教育部等8部門聯合發文,對網絡遊戲實施總量調控。

一年內騰訊蒸發近2萬億!為什麼騰訊市值還要暴跌50%?

至此,支撐騰訊的動力之源開始走向盡頭。騰訊在8月份發佈的2018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網絡遊戲收入為252.02億元,在公司總收入中佔比高達34%。

但環比下滑了12.36%,不及第一季度287.78億元的業績。其中智能手機遊戲業務環比下降高達19%,端遊方面環比下降8%。

在網遊的前景日益迷茫的今天,誰將接替網遊支撐騰訊帝國?一切還是未知。

一年內騰訊蒸發近2萬億!為什麼騰訊市值還要暴跌50%?

10個月前,它是中國市值最高的科技型企業;10個月後,它的市值縮水了2個百度,讓位阿里巴巴。

版號停擺,政策收緊,《怪物獵人》下架,《絕地求生》手遊無法商業化!從二月份開始騰訊股價一路下行,跌到9月份,騰訊不得不出手回購自家的股票。

身為港股“股王”,騰訊正遭遇水逆。

本週全球股市一片哀嚎,美股科技股暴跌,跟著港股和A股也出現大規模下跌的情況。

騰訊也不例外, 10月11日騰訊股價下跌6.77%,最新股價267元,跌破270元,創下15個月來新低。同時,騰訊股價已連續第10日下跌,創下了騰訊上市後的最長連跌紀錄。股價自457.6港元高位已累跌超40%,市值蒸發近2萬億港元。

一年內騰訊蒸發近2萬億!為什麼騰訊市值還要暴跌50%?

為挽救股價頹勢,騰訊從9月7日開啟了今年首次股票回購,迄今已持續21天之久,創出了公司史上最長連續回購記錄。合計回購數量已超過2000萬股,耗資逾7億港元。

9月30日,騰訊還正式啟動了新一輪整體戰略升級。在原有七大事業群(BG)的基礎上進行重組整合,調整為六大事業群。這是時隔六年來騰訊對組織構架開展的最大規模重組。

然而,從股價表現來看,回購和重大調整短期內似乎無力迴天。伴隨著股價傾瀉,馬化騰的身家大規模縮水,今年驟減100億元,至2400億元。這也是他2005年上榜胡潤百富榜以來首次出現財富縮水。

2017年年底騰訊市值一度突破4萬億,躋身全球前五大市值公司,而如今騰訊市值跌剩2.6萬億元,已然跌出了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市值蒸發約1.5萬億人民幣,相當於1.5萬個“小目標”,也相當於跌去了整個英特爾公司的市值。

面對這種情形,騰訊的持股員工也不太好過,有網友曬出疑似騰訊員工內部群的聊天截圖,有員工早上看到騰訊股價下跌,還以為是炒股系統出了BUG,在群裡發消息詢問技術員:“登陸上去看到0700(騰訊股票代碼)只有270了,這難道不是BUG麼”。

估計該員工可能壓根兒就沒想到過騰訊的股票會下跌,更想不到的是騰訊的股票還會跌得這麼厲害。

一年內騰訊蒸發近2萬億!為什麼騰訊市值還要暴跌50%?

實際上,資本市場上日子不好過的並不只有騰訊。

在BAT三巨頭中,阿里巴巴10月9日的收盤價為146.94美元/股,較其年初最高時的210.86美元/股已經下跌超30%;百度的股價較高點也下跌超29%。而騰訊的跌幅最大,其股價較年初已經下跌超39%,市值蒸發了約1.78萬億港元。

西南證券分析師陳杭表示,目前的國際大環境下,全球中概股和A股都出現下跌。其中,騰訊遇到的最大問題是移動端流量紅利將結束,而在存量市場的競爭中,其很難繼續保持以往的增長速度,所以急需尋找新的出路。

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劉興亮也表示,中概股股價的下跌,並不單純是企業自身的發展問題,也與整體形勢關係緊密。而騰訊目前股價持續下跌,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其遊戲業務的前景仍然不明朗,儘管其在公司戰略上做出了一些調整,但短期難以兌現。

10月10日,瑞銀髮布研究報告將騰訊的目標價由450港元/股降至400港元/股,其認為騰訊的遊戲及廣告業務均受監管所影響,現時仍在等待遊戲批核重啟及《絕地求生》(PUBG)審批情況,同時針對遊戲、電商、P2P及教育等的監管亦影響到廣告行業,所以下調其未來的每股盈利預期。

不過,瑞銀仍然給予騰訊“買入”評級,認為其平臺龐大而近期宣佈的重組亦屬正確策略,儘管短期正面催化劑不多,但仍看好其長遠風險回報。

國金證券日前發佈的研究報告則指出,2018年對騰訊來說是“多災多難”的一年,但是騰訊的流量基礎、商業模式和產品儲備都沒有受到實質性破壞。遊戲業務的減速主要是政策影響,網絡視頻、音樂、支付等業務的強勁增長則展現了騰訊的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