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繞開這三個陷阱,你在社會上想不成功都難!

個人在社會上能不能取得成功的關鍵在哪裡?其關鍵就在於這個人能不能幹成一兩件大事!我們只有先“建功”,方才可能“立業”,從而“萬眾矚目,名揚四海”。管仲深刻懂得這個道理,並且將其付諸實踐,通過協助齊桓公九合諸侯而成就一番霸業,而使自己位極人臣名留青史。他指出,一個領導者或創業者能不能幹成事情,關鍵在於能不能繞開三個陷阱。

一旦繞開這三個陷阱,你在社會上想不成功都難!

1.鬥志不昂揚

偉大領袖曾經講過:“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同樣道理,創業活動也不是搞聚餐或辦party,而是帶領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在荊棘叢生的荒野之中修建出一條財富之路。管仲指出領導者第一個應該注意的問題就是“張軍而不能戰”。就是說,我們把公司的架子搭起來了,把人都招募來了,但是這個團隊卻沒有戰鬥意志。沒有鬥志會造成這樣幾個後果:第一,內訌不停,團隊內部關係複雜;第二,稍觸即潰,畏險懼難;第三,劣幣驅逐良幣,能者去而庸者留。怎麼使團隊長期保持鬥志呢?首先,創業者本人必先是個鬥士,信仰“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其次,能夠找到與自己信仰相同,但功能不同的人員,將他們以適當方式組織起來。最後,建立簡單粗暴的利害捆綁機制(類似“約法三章”),在統一的戰略原則指導下,令所有人

各自為戰,自負盈虧

一旦繞開這三個陷阱,你在社會上想不成功都難!

2.行動不決絕

管仲指出第二個值得領導者重視的問題就是“圍邑而不能攻”。就是說,面對機遇一閃而過的時候,不能果斷決絕地採取行動,是很多人不能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資源是稀缺的,機會更是稀缺,能夠抓住機會就相當於掌握了稀有資源。當年因為關羽“大意失荊州”,才造成千古完人諸葛亮都不能扭轉的劣勢局面。而毛主席不惜違背“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兵法原則而強令林彪立即攻打“錦州”,也就是為了抓住稍縱即逝的千載良機。

一旦繞開這三個陷阱,你在社會上想不成功都難!

3.成果不鞏固

古人曾經說過:“打天下難,守天下更難。”我們不應該將其視為高調的空話,而應該視其為給創業者的金玉良言。管仲也認為“得地而不能實”,是很多名噪一時的風雲人物最後結局悲慘的關鍵所在。李自成、洪秀全等等都是這句話典型註解。那怎樣才能使創業者避免類似的悲劇結局呢?第一,量力而行,不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以外的事情;第二,走一步看三步,要及早發現自己身後的“黃雀”;第三,人劍合一,永遠不要背離自己的成功之道。

一旦繞開這三個陷阱,你在社會上想不成功都難!

當現代人為自己的科技成果沾沾自喜的時候,切忌不要輕視歷代先賢的智慧結晶,不要忘記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須知幾千年的歷史就好像高等數學中的“積分”,我們現代這近幾十年成就不過是歷史的一個“微分”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