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友特殊的性癖好,是一种变态行为吗?

在两性关系中性话题往往是被回避,不易公开提及的,同时它又充满神秘与诱惑力。

在两性情感的发展历程中,这个话题终将会摆在两人面前。

男友特殊的性癖好,是一种变态行为吗?

顾小姐是一位25岁的企业白领,从小家境殷实,在物质上从无匮乏。这个年龄,工作顺利,自然就要面临择偶问题。

顾小姐也凭借这自己出色的样貌与清丽的气质吸引到了众多的追求者。顾小姐对其他人都看不上,唯独选择了现在这位男友:彭先生。


恋爱很美好,正当旁人都觉得顾小姐和彭先生感情发展的不错时,顾小姐却从显得心事重重,不再像之前那样在朋友圈秀恩爱,甚至回避谈起彭先生。

当亲戚问起他们是否有结婚打算时,顾小姐表现的很焦虑。

有好几次父母问起顾小姐这段恋情时,她总是欲言又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男友特殊的性癖好,是一种变态行为吗?


原因就在于彭先生有特殊的性癖好,这让顾小姐很难接受,但顾小姐又深深的爱着彭先生,舍不得因为这个问题而分手。

在顾小姐看来,排开这一点,彭先生几乎没有任何缺点。

可是,男友喜欢SM,这算不算是一种变态行为呢?

因为这事太难以启齿了,顾小姐只能找心理咨询师来诉苦,讨论对于与彭先生的这段恋情,是应该继续还是立即抽离。

男友特殊的性癖好,是一种变态行为吗?


SM是一种与恋爱关系相关联的行为,所以它不是单纯的肉体伤害行为。

现在SM这个词汇也越来越多出现在大众媒体中,已经没有早期的那种禁忌感。很多时尚青年,都愿意尝试一下SM是否能够给他们带去更多的性快感和性满足。

这样的行为需要双方都感受到“痛并快乐着”,也就是说参与者需要是自愿的。

如果是一方对于另一对方强行施虐,这就是施虐者和受害者的关系。这一种性变态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那么对于你情我愿,双方都一拍即合选择SM来提升性致,如果你对他人施加痛苦,可以唤起性快感,让自己感到兴奋,那么你就是具有施虐倾向;如果你对于接受痛苦,并感到这让你很兴奋,那就属于受虐倾向。

男友特殊的性癖好,是一种变态行为吗?


一般来说,男性对于自己心中存有敬意的女性身上,是不会出现SM行为的,甚至可能会出现心理性阳痿。

因为对于一位社会地位高于自己的女性,男子会由于太过在意自己的表现,反而会影响到性功能的发挥。如果是对于社会地位极高的女性,男子心理还会产生压力,出现紧张、流汗、肢体僵硬等生理现象。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男子会选择那些对自己了解并不多,社会地位不高的女性来实现SM行为。或者直接找性工作者,因为性工作者的社会地位较低,男子的性能量在这类社会地位不高的女性身上更能够得到彻底的释放。

男友特殊的性癖好,是一种变态行为吗?


我的老师曾经接待过一对夫妻共同来做心理咨询。原因就是老公不断地找小三身体出轨,老婆要闹离婚,但老公每次都真心忏悔,竭尽自己所能让老婆原谅自己。

通过咨询才知道,原来这位老公是有SM性癖好,但是他不愿也不敢将SM行为施加在老婆身上,所以每次他忍不住的时候,只能出去偷偷找性工作者解决。

其中的原由,除了老公知道老婆不耐受SM,也隐含了上文中陈诉的因素。

男友特殊的性癖好,是一种变态行为吗?


经过咨询,顾小姐认为自己始终无法配合男友SM的需求,并且顾小姐认为对自己是一种肉体伤害。男友几次三番在亲热时要求顾小姐配合,说是:“如果你爱我,你就会同意”。

但即使顾小姐看清了自己的观点和决定,但是她仍然纠结是否要跟彭先生分手。

为什么顾小姐明知道自己无法和彭先生继续发展下去,但还是不愿意与彭先生分开呢?

这就和顾小姐的原生家庭相关了。

是的,你的原生家庭会影响你的一生。

在苏珊·福沃德博士所著的《原生家庭》提到一个名词叫做:“依存”,这往往与童年期不妥当的养育相关。


顾小姐家庭经济条件好,但是父母忙于做生意,从小给到顾小姐的关爱很少。这就导致了顾小姐需要很用力的表现自己优异的方面,甚至面对生存困难要表现出高容忍度。

而父母一旦给到顾小姐一点关爱,顾小姐就会不由自主地无限放大它。

例如:小时候妈妈很忙,到家很晚还要给顾小姐做饭烧菜,所以脾气就很暴躁。当时顾小姐因为剩下了一点饭菜就被妈妈大声责骂,但顾小姐仍然表现出乖巧。这就是幼儿在不妥当的养育环境下发展出来的高容忍度。


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没能得到父母的关爱,会让他们感到失去了自我价值。所以儿童为了找到自我的存在感,会极力去获得父母的赞赏,为此他们不惜压抑自己的情绪感受。

这也是顾小姐虽然内心很反感男友的SM行为,但在过程中仍然表现出顺从,期待能够获得男友的赞赏。

而拥有“依存”特质的人,都会在意对方胜过自己。这也就是顾小姐无法做决定离开彭先生的原因。


你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初步判断下你在两性关系中是否有“依存”特质:

1. 你的好心情,来自于对方的赞许。

2. 我努力保护这段恋情不受自己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伤害。

3. 我在意对方的情绪和感受多过于我自己。

4. 我努力想让对方爱我。

5. 我常觉得愤怒,不被人关爱,甚至被他人利用。

6. 只要对方不再忽略我,我愿意做出任何努力。


在两性关系中的“依存”特质,并不是她为了感情愿意委曲求全,而是她自小成长的环境培育出了这样的特性。

如果在两性关系中,自身遭受了伤害或产生了内心冲突,由于当事人不具备心理学背景,往往无法看到这样现象背后的根源。

所以,多了解心理学,可以让你更清晰的了解自己的恋情该何去何从。阅读苏珊·福沃德博士所著的《原生家庭》会让你更多了解你的原生家庭对你一生的影响。

顾小姐在完成了咨询之后,打算回去找彭先生做沟通。如果无法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她将会结束这段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