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騎兵戰術是從什麼時候興起的,而且一直延續至今

東歐地區(尤其是今天的俄羅斯和烏克蘭)被蒙古統治的時間,比其他任何地區都更久。在蒙古統治這一地區之前和之後的幾個世紀中,這裡與其他草原政權一直有接觸,因而對草原軍事頗為熟悉。在莫斯科公國崛起和真正的俄羅斯認同形成之後,這一影響仍然持續存在。蒙古軍事制度影響的證據是這樣一個事實,即在蒙古人到來之前,東歐的斯拉夫諸公國與草原遊牧民之間有頻繁的接觸,將他們用作同盟軍或輔助軍,但並沒有立即採用其草原軍事技術。欽察人和其他遊牧民族反而常常要擔心俄羅斯對草原的蠶食。

歷史上,騎兵戰術是從什麼時候興起的,而且一直延續至今

到了蒙古時代,草原戰爭開始改變這一地區的軍事思想。此前,像遊牧民族那樣作戰是毫無必要的;欽察人和佩徹涅格人也是強勁的敵手,但他們是可以被抵擋住的。而蒙古的戰爭風格是羅斯不曾遇到過的,他們對此毫無破解之法。簡而言之,如果不採用草原軍事技術,就不可能打敗蒙古人。加利西亞和沃倫的打工達尼洛為了反抗蒙古人,開始改造和重組自己的軍事力量—既然舊有的戰鬥方法被蒙古人輕易地擊敗了,那麼為了打敗蒙古人,就必須像蒙古人那樣作戰。他在 1254 年至 1255 年間向蒙古人出征,並取得了一些勝利。值得注意的是,他遵循蒙古的範例,在冬季出征。

歷史上,騎兵戰術是從什麼時候興起的,而且一直延續至今

處在蒙古控制下的羅斯諸公國,即使不是全部也有很多都效法了蒙古人。隨著羅斯戰士們加入蒙古軍,對蒙古軍事越來越熟悉,從而加速了自身的轉型。羅斯原本是以城鎮的形式和傳統的風格作戰。一段時間之後,羅斯開始沿著相似的陣線部署軍隊,使用草原遊牧民族的戰術和武器,不僅包括複合弓,也有蒙古式彎刀,以及為人和馬配備的薄甲。有時,蒙古軍隊似乎是由羅斯大公諾夫哥羅德的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統率的。莫斯科公國的轉型可能是最為成功的,也採用了一些蒙古式的管理方法。在伊凡三世(1462—1505 年在位)的統治下,莫斯科公國建立了驛站制度,與蒙古人的制度幾乎相同,直到 19 世紀仍在使用。

歷史上,騎兵戰術是從什麼時候興起的,而且一直延續至今

火藥的出現並沒有立刻給東歐帶來變革。波蘭、匈牙利和莫斯科公國仍然要面對金帳汗國諸分支和立陶宛人的嚴重威脅,後者的作戰方式與蒙古人類似,大量使用弓騎兵。即使在波蘭與立陶宛結成聯姻同盟之後,這種作戰方式也基本上沒有改變。波蘭-立陶宛騎兵仍然是戰場之鞭。俄羅斯貴族們的戰法也是使用弓騎兵,而不是他們的祖先在蒙古時代以前所用的衝擊騎兵。為了抵禦克里米亞韃靼人及其他草原勢力,伊凡四世需要騎兵。在攻城戰和與波羅的海諸國的戰爭中,更常被提到的是火繩槍部隊在戰場上的勝利。伊凡四世自己的騎兵是從貴族中抽調的,為了擴大騎兵部隊,他還找到了其他的兵源。他需要的是精熟於草原戰爭的部隊,因此哥薩克人在莫斯科公國越來越重要,韃靼輕騎兵也投入使用。到彼得大帝時期,俄羅斯的軍事重心開始轉向,首要關注點從草原轉向了歐洲,這部分是由於草原的威脅變小了。

歷史上,騎兵戰術是從什麼時候興起的,而且一直延續至今

儘管俄羅斯的政治和軍事重心在 19 世紀轉向了西方,但是蒙古人仍然在俄羅斯軍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17 世紀初遷居至伏爾加河流域的卡爾梅克人(或稱西蒙古人),是防衛俄羅斯南部邊境的關鍵角色。大概隨著奧斯曼帝國對南部威脅的減退,以及 1789 年克里米亞韃靼人的戰敗,草原弓騎兵最終失去了作為軍事單位的價值。但 19 世紀時俄羅斯對中亞的征服,刷新了人們的興趣點。儘管草原戰術在當時已經不再是一種主導性的戰鬥形式,卻令俄羅斯軍官米哈伊爾·易凡寧(1801—1874)在與希瓦汗國作戰時大為受益。

歷史上,騎兵戰術是從什麼時候興起的,而且一直延續至今

他對草原戰爭頗為欣賞,在 1846 年出版了《蒙古與中亞諸民族的戰爭藝術》一書。他強調了哥薩克人對於騎兵戰術的使用及其機動性。俄羅斯帝國軍事學院很快便將此書納入課程,不僅是在俄羅斯帝國時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蘇聯紅軍軍事學院也仍在使用。易凡寧的努力與其他的改革相配合,得到了很好的實際效果。正如 1904 年至 1905 年間的日俄戰爭所顯示的,隨著俄羅斯工業化的失敗,由於後勤基礎跟不上,這種戰術便衰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