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教父熊曉鴿的江湖沉浮

投資教父熊曉鴿的江湖沉浮

熊曉鴿

投出下一代BAT

熊曉鴿的辦公室裡擺著一個電腦屏幕大小的機械裝置,上邊掛滿各種混搭零部件,通上電就開始緩慢旋轉。

理髮推剪——他從初中開始就給同學和朋友理髮,直到10年前才徹底收工;乒乓球——當年為了被推薦上大學,做電工的他每天陪車間書記打球,還經常故意讓對方贏球,書記答應來年一定推薦他上大學,但是1977年冬,國家恢復了高考;盒帶——在《中國日報》和新華社寫稿時,他用這個錄音。

這些物件被熊曉鴿一路從湖南背到北京,再背到美國,又從美國打包寄到瑞士,藝術家花了大半年時間,把他的一生濃縮進這個裝置,它被稱作‘移動的雕塑’。

除了豐富的經歷,長久以來,作為中國風投教父級的人物,熊曉鴿身上最廣為人知的傳奇是,在互聯網創業大潮中投中了百度和騰訊。但錯失阿里也常被作為他投資生涯的最大遺憾提起。

可這個濃縮人生的雕塑上,沒有任何與BAT有關的內容。

‘如果再談BAT,對我來講多無聊啊,15年前投的。’坐在IDG資本的北京辦公室,熊曉鴿爽快地說。他喜歡談論現在,認同去年年會上公司合夥人對IDG資本的形容:‘現在的IDG資本就像是個還處在青春期的姑娘,臉上有時會冒痘。’

‘我們公司就是90後,對不對?是吧。正好25年了,青春年華,最好的時候!’熊曉鴿把今年定義為IDG資本重新開始的一年:1月,IDG資本聯合泛海資本收購IDG集團,他接替已故董事長麥戈文出任IDG資本全球董事長,並講述了這筆併購的意義:‘首先是一個好生意,其次對我來說,也完成了對麥先生的承諾。’

IDG資本最早曾是IDG集團的一個投資部門,由熊曉鴿協助IDG董事長麥戈文先生於1992年開始在中國籌備,1993年正式成立,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投資基金。1999年,IDG資本從IDG獨立出來,成為國內第一家真正意義的實行合夥人制的投資機構。

麥戈文與熊曉鴿亦師亦友,90年代曾支持熊曉鴿回國建立風險投資基金。2014年,麥戈文去世後,熊曉鴿也一直協助麥家打理公司,他答應過麥戈文,要把IDG的品牌和麥戈文支持的腦科學研究事業繼續下去。

熊曉鴿確實做到了。在當天拍攝和採訪過程中,這位IDG資本全球掌門人最常說的4個字就是‘我們投的’。實際上,到2017年上半年,IDG資本在中國扶持超過600家企業,其中有150餘家在中國及海外市場上市或實現併購退出。

聽說攝影師在時尚界很有名,熊曉鴿立即發問:‘知道我是《時尚》的投資人嗎?’得知封面站位與周冬雨相鄰時,他又講起兩人在機場的偶遇:‘我告訴她《山楂樹之戀》是我們投的,她說“哎呀,你是我的貴人!”’回憶起這些時,他熱情地招呼在場所有人吃酸奶:‘這個特別好吃,我們投的!’

當天上午,在‘我們投的’之後出現的名字還有喜茶、bilibili,尚未列舉的還有百度、騰訊、攜程、搜狐、搜房、烏鎮、傳奇影業等一大串響亮的名字。

‘在中國來講,IDG資本過去的20多年,就是燈塔,就是標杆。’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寧在形容時加重了語氣。外界總結IDG資本的投資方式,其實經歷了從‘撒胡椒麵兒’到定點投放的變化。早年間,用僅有的幾百萬美元的基金規模,熊曉鴿和合夥人們去中關村掃樓,單個項目資金一般控制在百萬之內,一共投了大概四五百個項目。

隨著被撒中的種子長成巨頭,IDG也開始獲得了極大的回報。百度的投資,為IDG帶來了超過1億美元的回報。僅到2006年底,IDG共在中國投資不到2億美元,回報已經達到10多億美元。

但今天,已經手握十幾支基金的熊曉鴿,投資風格卻時常被評價為儒雅、保守。‘那時候“撒胡椒麵兒”,是因為有本事去撒。第一,這個行業別人沒看明白;第二,市場上沒有幾個風投,沒人跟你競價。’他分析變化的原因,‘現在,中國有一萬多家風投基金,再這樣,結果只會是低效。’

他曾在很多場合放出豪言,要投就投出下一個BAT。但這並不意味著他要搞同類公司與BAT競爭,而是他深信,一定能找到更多BAT沒做的事。

投資教父熊曉鴿的江湖沉浮

從黑暗到黎明

投出第一代BAT前的90年代初期,是熊曉鴿這樣的中國風投人極其孤獨的年代。那時他帶著錢回國找項目,在深圳請同學吃飯,同學都不信,有人後來對媒體回憶:我們每個月工資只有120塊錢,他說他有1000萬美元,我辦公司他出錢,他還佔小股,不是騙子,也跟騙子差不多了。’

外資也不看好中國的創業形勢,一次開會討論中國風投,參會的律師和IDG的財務總監說:‘你們的中國投資策略聽來聽去就像我們美國一句話“拿著一把大糞往牆上扔,看哪個能粘住”。’

那是一段令熊曉鴿感到心累的階段。‘當時老麥每年到中國巡視五六次,每一次都讓我們提心吊膽,只怕他突然一灰心,就此罷手,收回所有投資和預算。’

連一些英美投資家也認為,當時在中國做風險投資至少早了10年。彼時中國的資本市場也剛剛起步,上海證券交易所1990年建立,證券還是股份制改革試點的產物。民營的公司沒有上市渠道,也就意味著,風險投資還沒有可以退出的方式。

熊曉鴿偏不信,在拉斯維加斯連1美元注都不肯下的他進行了一場賭博:‘我覺得可以小規模地做,畢竟中國會一天天更好,現在沒有退出機制,但以後一定會有,人還是要賭明天會更好,而且中國還是朝著市場化方向走。’

直到2000年,IDG資本才通過股權轉讓實現了第一筆退出。但由於佈局夠早,同時趕上中國經濟的高速成長期和互聯網創業的勃發,IDG資本發展迅猛。

成為傳奇的同時,外界也熱衷於議論IDG資本的遺憾,比如漏過了阿里巴巴,以及在2005年之前互聯網泡沫到來之前,草草賣了騰訊的股份。這使得IDG資本後來在電商領域的發力時常被解讀為對以往缺憾的彌補。

提及過往,熊曉鴿灑脫地一揮手,‘That’s life !’他認為投資是一個‘永遠看著未來’的行業。在IDG資本內部,一家公司上市或者是退出以後,會留下一個紀念碑,就掛在辦公室牆上。‘我們開玩笑說這叫“墓碑”,記錄的是過去的輝煌,但是你應該尋找下一個(目標)。對於我們來講“墓碑”越多,做成的事越多。’

他覺得中國未來的互聯網企業將不會侷限在國內,而是走向全球。關於IDG資本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佈局,他透露說,‘我們在垂直的八九個領域裡都有佈局,而且每個領域都儘量挑選到行業裡的領頭羊。’

眼下,IDG資本已經在跨境金融、醫療、汽車、能源等多個領域佈局。通過收購併入IDG Ventures,對方在美國、越南、印度、韓國等地都有多年的專業團隊,其加入大大完善了IDG資本的全球投資網。

唐寧覺得,‘很多成功的投資並不必然都是獨角獸。一隻獨角獸遠不如一群千里馬,獨角獸可能個頭挺大,挺顯眼,但那是萬里挑一,而且運氣的成分很重要。如果能培養一群千里馬,而且是用一套體系、一套機制、一套科學邏輯能夠去打造培育千里馬的一個體系,那是非常牛的。熊曉鴿和IDG資本做的就是這樣的事。’

IDG資本今年年會的主題是人工智能,熊曉鴿將怎樣以體現人工智能的著裝出場是他的下屬最感興趣的問題。而對熊曉鴿本人來說,如何把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一些新技術應用到更多的市場上,也是他現在最關心的領域。

在大時代中進化

投資教父熊曉鴿的江湖沉浮

即便已經是中國風投行業的領先者,在總結過去25年的歷程時,熊曉鴿還是對《人物》坦承,他對IDG資本曾受到的兩次衝擊印象深刻。

一次始自2005年,‘2004年是騰訊上市嘛,2005年百度上市嘛。那個時候中國互聯網的用戶已經達到了一個億,跟美國已經相差無幾。所以老外覺得到了一定的市場環境,可以進來玩玩……硅谷銀行組織了一個代表團,就是把美國所有的頂尖(投資公司)老大都組織到中國來。’

彼時IDG是中國上市最多的風投基金公司,規模也只有1億美金,‘這些老大一進來,每個人把這個規模提到了3個億到5個億’。熊曉鴿說,當時的形勢是,要麼合作要麼競爭,如果競爭,‘他可以開出3倍至5倍的工資來挖你的人,這樣的話,我們就再也不可能包打天下了。’

2006年,IDG資本選擇了與美國Accel風險投資公司合作,共同發起成立IDG-Accel Growth Fund I。‘我們的體量一下子大了5倍,管理費也充裕了,能夠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人才。最重要的是可以避免過去想在後期跟投但資金不足的遺憾。’

第二次衝擊始自2008年,創業板推出,一批早期創業成功的創業家開始組團介入早期投資,帶動人民幣基金紛紛發行。‘我就記得那時候人民幣基金“嘭”一下起來了。’熊曉鴿回憶說。

作為應對,2010年7月,IDG資本完成了旗下第一隻人民幣PE基金——和諧成長基金的募集。‘那個基金是36億,社保給了三分之一,其他都是中科院啊,北京投資中心啊,國家出的一些錢。當時我們還是覺得特別榮幸,過去管老外的錢,現在管咱們國家的錢,尤其是社保的錢,對吧。所以這個基金我們就做得非常非常小心謹慎,也特別用心地做。’熊曉鴿告訴《人物》。

饒有意味的是,熊曉鴿近年來最得意的兩筆投資都與這兩次危機有關。

一個經典案例是對傳奇影業的投資。獲悉該項投資時,熊曉鴿在中國還有會要開,這要求他必須儘快趕回中國。結果熊曉鴿飛了12小時到了美國,待了6個小時,開了兩個小時會,又立刻飛了回來。

這是他過去幾年中最得意的投資。‘這也是我們投得最多、做決定最快的一筆,投了8500萬美元,兩個小時內做出決定。’

這筆投資動用了兩個基金,IDG資本和Accel加在一起,是傳奇的第二大股東。後來傳奇影業公司主導投拍了《盜夢空間》、《哥斯拉》、《星際穿越》等大片。

另一個驚喜是暴風科技。由於不看好中概股在美國市場上的表現,熊曉鴿建議暴風在中國A股上市。而後,暴風科技以39個漲停板成為創業板‘妖股之王’,也成了IDG資本投資退出的經典案例。

這種把挑戰變成機遇的能力,熊曉鴿常歸功於自己的樂觀。但IDG資本合夥人牛奎光覺得,更準確的說法是熊曉鴿特別樂意擁抱變化:‘他有著各式各樣的好奇心,對變化懷有飽滿的熱情。’

這份好奇心早在熊曉鴿年輕時已經顯露。15歲那年,他正頂替父親,在湘潭鋼鐵廠做電鉗工,因為不甘於當時的處境,以及仍對世界懷有好奇,他強烈渴望通過高考改變命運。備考的一個多月,父母騰出大床房給他看書,放榜的時候,他從50米高的工廠樓梯‘飛一般’地下來,成了湖南大學第一屆外語系的學生。

大學時期,沒課的時候,熊曉鴿最常做的事兒是跟同學一起守在嶽麓山下,看見外國人就上去做自我介紹,免費介紹景點,藉以鍛鍊口語,他們把這叫‘打獵’。

一個偶然的機會,熊曉鴿寫的一篇文章在報紙上發表,他因此決定當記者,後來只用8個月就拿下波士頓大學的傳播學碩士學位。

好友倪正東覺得,熊曉鴿的記者特性至今沒有消退,這成了他身為投資人的優勢。倪正東是清科集團創始人、董事長,經常和熊曉鴿一同見成功的企業家,最近一次見的是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我覺得他和郭臺銘交流,就像他幾十年前採訪那個王安電腦的創始人王安一樣,保持著記者的味道,他們交流時,不僅是兩個行業領袖之間的對話,他還會體現出一個資深記者的特性。包括他跟張藝謀在一塊也是,我也會有這種感覺。’

最理想的投資人

拍攝時,熊曉鴿拒絕了攝影師提出的打領帶的建議,‘因為創業者不打領帶,做風投的人要和他們打成一片’。他說話爽利乾脆,舉止間偶爾會流露出一絲孩子氣。去年公司年會上,他就豪邁地立下flag,到今年春節,一定減重10公斤,否則就把今年的年終獎拿出來分給大家,可至今還差3公斤。這個目標對他來說並不容易,因為應酬實在太多。

除了工作,他還經常穿著T恤和年輕人一起玩兒,‘打球,踢球,打籃球,最近我還打乒乓球。’公司組織足球賽,上學時在校隊踢左邊鋒的熊曉鴿還給年輕人充當了一回教練。

這些特質使得他很受90後創業者的歡迎,他也同樣關注90後創業者。

2014年,IDG資本專門設立了一隻規模為1億美元的‘90後投資基金’,針對‘90後生活方式和年輕創業者’。基金成立儀式在古北水鎮舉行時,熊曉鴿當時還清唱了一首《在路上》。

他愛唱歌,用倪正東的話說,‘投資人裡唱歌最好的’。有一次,暴風影音的創始人、CEO馮鑫去找熊曉鴿幫忙,結果兩人吃飯的地方突然來了一群歌手,環境變得嘈雜,馮鑫感到心煩。

但是熊曉鴿在那個環境裡待得挺舒服,‘他就讓我也適應適應,他說,大家要放輕鬆嘛,沒必要那麼緊張……我覺得他心裡還真是挺愉快的,像個大孩子一樣,不會背什麼太大的思想包袱。’馮鑫回憶說。

熊曉鴿曾解釋如此看好90後創業者的原因:‘並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年輕,中國的移動互聯網是在過去5年普及開來的,而這5年裡,90後正在上大學或剛剛步入社會,他們是最早一批掌握這項主導技術的人。現在我們是兩條腿走路,對於移動互聯網的一些新招式,我們可能會更多地讓90後去摸索出一套新東西出來,找出一些解決人們痛點和爽點的商業模式。’

達令家的創始人齊燕在談到熊曉鴿時,主動補充了一個問題:‘對創業者來講,最理想的投資人是什麼樣子的?’她接著回答說,‘我覺得最理想的投資人就是熊曉鴿這樣的,我說他是一個icon,是非常堅定的人,選擇了一支團隊,會堅持走到底,除非創始人自己放棄。’

‘你可以把他稱為投資人,與此同時,他又是超越那種狹義的投資人,是朋友,是媒體人,還做過政府顧問,我覺得是一個非常綜合的定位。’唐寧描述說。

這位投資人還保持著旺盛的戰鬥力。倪正東每次想起熊曉鴿的節奏,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經常早晨在一個城市,夜晚在一個城市,第二天又飛到第三個城市參加各種重要的商務活動。‘我認識他這20多年,感覺他就是馬不停蹄,從沒歇過,很少聽說他休假。’

他依然堅持著一些多年的習慣:出門前會帶上當天的報紙雜誌,看到有用的信息,立即開始聯繫。事實上,他的很多投資項目都是從‘偶遇’開始的。

比如在上海國際電影節巧遇上海電影集團的總裁任仲倫,從而決定拍攝一部關於高考的電影《高考1977》。2012年,熊曉鴿在一檔訪談節目中說起這部電影:‘我們不是投了一個電影叫《高考1977》嗎?那個聽到廣播說可以高考的情景,現在一看到還想掉眼淚。’說著他抬起頭,皺了皺眉頭。

12月28日這天,他去了一趟武漢大學,代表IDG資本向武漢大學捐贈1977萬元,設立‘查全性教授1977獎教金’,每年由學生投票選舉,獎給20個教本科生的老師,獎金在教師節當天頒發。

這筆捐贈也和他1977年參加高考有關:‘武漢大學的查全性教授,1977年恢復高考就是這位老先生提出來的……我10年前就見過他,還鞠了一大躬。今年不是恢復高考40週年嘛,我和合夥人周全都是77級,所以就想要做這樣一個捐贈。’

還有一次,在飛往莫斯科觀看索契冬奧會的飛機上,熊曉鴿偶遇蔡國強,後來才投拍了紀錄片《天梯:蔡國強的藝術》。回憶起這段經歷,他抬高聲調笑起來:‘我是想讓他們去得奧斯卡的你知道嗎?’他曾受邀走過兩次奧斯卡紅毯,但兩次都沒有中國影片入圍。

齊燕覺得,熊曉鴿身上有一種江湖義氣,‘這個義氣不是我一拍腦袋就義氣了,而是堅定的一個表現。當他判斷這是一個大市場,就不會怕短期內的一些(挫折)。他不是投資圈裡邊的羊,而是狼。當羊群都害怕的時候,他展示出等待、堅韌、冷靜和隱忍。’

這些年,熊曉鴿確實冷靜隱忍多了,因為整個市場‘錢越來越多了’。錢多的壞處在於,‘他(創業者)反過來把時間花在忽悠我們這些做投資的人身上去了,要的價格一個比一個高’,有時IDG資本的理性定價成了對方再去與別家投資機構談判的跳板,估值被抬高,形成泡沫,實際對創業者和投資人都不利。這部分導致了他的孤獨:‘人多了以後,你反而更願意待在人少的地方,琢磨琢磨,想得更清楚一點。’

他更偏好像《水滸傳》裡宋江一樣的創業者,也更願意自己成為這樣的投資人——慧眼識英雄,能找到比自己更厲害的人。在鬧哄哄的拍攝現場,熊曉鴿安然地對《人物》說:‘所以你會發現,我們這些人好像競爭很強,但還是經常願意在一塊兒聚聚,互相交流。可能更像一個江湖,對嗎?’

歡迎加入清科沙丘學院,一起聆聽熊曉鴿老師的精彩分享~


投資教父熊曉鴿的江湖沉浮


招生規模

僅招募40人,每年舉辦兩屆

申請條件

1.高淨值個人、 上市公司股東/高管

上市公司或富有家族繼承人、企業創始人

基金合夥人、社會知名人士

2.需有2位推薦人及推薦信(推薦信僅用於錄取參考)

3.學員畢業前,須有能力投資至少一個優質項目

申請流程

1.申請人填寫報名表

2.提交推薦信

3.沙丘學院學委會初步篩選

4.沙丘學院學委會面試

5.錄取入學

學員權益

1.投資大咖主題分享課程

2.精品項目路演,學員跟投

3.頂尖投資機構、獨角獸企業走訪,對話合夥人

4.選修遊學模塊

課程費用

19.8萬元/人(不含交通住宿費用及遊學模塊)

課程安排

開學時間:2018年3月或4月

課時安排:學制一年,兩月一次,每次三天兩夜(週五-週日)

上課地點:北京為主,部分活動可能在上海、深圳、杭州等地舉行,具體地點活動開始前通知。

課程諮詢

孫老師:13811966275(同微信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