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白皮書(2018年)》發布

《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白皮书(2018年)》发布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北京重要講話和對北京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抓住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要機遇,加快推進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經國務院批准,2018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於10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在大會閉幕式上,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王剛主任宣佈發佈《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白皮書(2018年)》,並重點解讀了2022年前北京市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系列重點行動。

《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白皮书(2018年)》发布

白皮書(2018年)闡述了智能網聯汽車定義、內涵和產業範疇,並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趨勢做出了整體判斷:目前,智能網聯汽車成為全球新一輪產業競爭制高點,各國產業界、科技界紛紛加快佈局。我國面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新機遇,部分領域研發能力已與國際基本同步。綜合產業發展現狀和產業鏈情況來看,北京市具備電子、通信、人工智能算法、大數據、智能基礎設施建設等多方面的有利條件,具有國內領先的政、產、學、研、用配套體系,科研創新能力強、產業基礎雄厚、人才優勢明顯,產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發展前景廣闊、動力強勁,應抓住機遇、積極部署、大膽探索,力爭建成全球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地。

北京市明確了2022年“形成滿足高級自動駕駛(L4級別)要求的智能網聯汽車完整技術體系,技術水平進入全球第一梯隊;形成高效、安全的新一代智能交通應用示範體系,示範運營區域超過500平方公里;形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製造和應用服務體系,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及關聯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的近期發展目標,並提出了“形成世界一流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打造智能網聯汽車與智能交通深度融合的智能交通新模式,建成最具有活力的自動駕駛創新生態體系和‘安全、高效、綠色、文明’智能網聯汽車社會”的中長期發展目標。

《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白皮书(2018年)》发布

白皮書(2018年)對北京市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行動計劃進行了解讀,圍繞包含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車、路、雲、網、圖”五大關鍵要素的技術創新架構和構建一套測試與示範應用體系的應用創新架構,明確通過5個專項行動計劃和5個方面示範應用,推動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和新型交通服務體系。

5個專項行動計劃包括:一是持續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產業化。強化自動駕駛技術能力,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汽車大腦”。建設新型整車製造體系,形成個性化定製、網絡化協同的智能製造產業鏈。吸引全球優勢產業和技術資源在京佈局,形成智能網聯汽車核心零部件規模化製造能力。二是加快建設智能路網設施。大力發展以車路協同為核心的智能路網技術,建立“車基-路基”全域感知技術體系。加快開展智能路網改造,試點建設衛星地面增強站和LTE-V、5G-V2X路側單元,形成路網全域感知能力,建成一批互聯網道路。三是建成滿足超大城市出行需求的交通雲。建設國內領先的交通大腦,實現交通信號優化、交通組織優化和交通誘導三大城市交通精細化管理功能落地。完善智慧出行服務體系,試點新一代出行服務模式,培育面向未來的智能交通出行新業態。四是率先建設5G車聯網。加快推進智能網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支持5G車聯網芯片、通信基站、路側單元、車載終端等聯網關鍵設備的研發與產業化。五是大力發展高精度地圖產業。建設動態高精度地圖基礎數據平臺,支持開展個性化深度處理和自定義應用。大力發展高精度地圖產業,加快高精度地圖產業鏈生態建設。

5個方面示範應用包括:(1)穩步推進自動駕駛載人運行示範應用。(2)逐步推廣物流和作業車輛的自動駕駛應用。(3)拓展高速路、快速路等自動駕駛測試種類,全市自動駕駛開放測試道路里程達到2000公里。(4)開展智能網聯交通效率優化示範應用,實現信號燈配時優化、車速引導、擁堵提醒,開展智能網聯公交車道建設試點。(5)探索麵向未來的智能出行服務新技術、新模式,建設安全、智能、共享的綜合交通出行服務體系。

為保障相關任務更好地落地實施,在對接國家相關政策部署的基礎上,立足北京實際,提出了加快推動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若干保障措施:

一是加強統籌協調。成立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發展推進小組,加強頂層設計、審議重大事項、強化統籌協調、解決瓶頸問題。鼓勵各產業聚集區出臺支持政策,形成各有側重、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差異化創新發展格局。二是加大資金支持。加大對共性關鍵技術攻關、重大產業化項目、產業基礎平臺和智慧交通體系建設支持力度。吸引社會資本設立產業基金,積極對接國家相關資源,爭取資金和政策支持。

三是優化發展環境。研究制定地方性智能網聯汽車標準規範。加快推動發佈自動駕駛車輛試運行制度。支持有條件的聚集區域,建設智能網聯汽車特色小鎮。推動交通大數據開放共享。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四是創新監管模式。探索適應智能網聯汽車出行需要的車輛監管制度和標準規範。加強智能網聯汽車交通事故分析判定機制研究,形成智能網聯汽車交通事故認定機制。開展智能網聯汽車驗證檢測、信用保險等服務試點。五是加快人才培養。推動與人工智能、信息通信、互聯網等領域人才交流合作,培養緊缺人才。鼓勵高等院校設立人才培養專業項目。六是開展交流合作。召開年度性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鼓勵國際先進企業在京開展產品研發、製造、示範應用。鼓勵我市創新主體開展技術交流合作,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提升國際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