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資訊」10個要點讓攝影作品看起來有「通透感」· 中影教育

中影教育 · 攝影資訊

什麼讓攝影作品看起來有“通透感”

光影,色彩,景深,清晰度都可以影響一張照片的“通透”程度,只有綜合權衡這幾個素材,才能實現照片的“通透。”

在開始講解如何讓照片通透之前,我們先要了解一張通透的照片需要具備哪些要素,這樣才能在操作的時候有的放矢。

「攝影資訊」10個要點讓攝影作品看起來有“通透感”· 中影教育

10個要點

1、通透-要有沒亮的光線

畫面明亮與否是能夠直接影響照片是否可以帶來通透感的要素。

2、反差、影調和層次

影響“通透”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圖片中光影的反差與分佈。倘若反差不足,畫面容易“發灰”,反差太大,圖片容易“重口味”或者出現局部欠曝和過曝的問題。

同樣在樹林拍攝,合理的反差和光影分佈可以增強畫面和人物質感以及我們今天討論的“通透”效果。

景深的大小以及處理方式決定了圖片的立體感和層次,進而影響圖片“通透”程度。

3、通透-需要和諧色彩

色彩也是表現層次的重要手段,和諧的色彩搭配,合理的色彩選擇都可以讓畫面“通透”。下面這張圖中,天空略帶紅色的黃和人物衣服略帶青色的藍形成互補色,拉開了人物和背景的距離。

4、通透-需要畫面清晰細節可見

通透”和清晰是分不開的。一張清晰的照片,需要畫面中物體邊緣清楚,主體細節豐富以及主體層次分明。

5、通透-要選擇合適的光源

在拍攝過程中,光源對一張畫面的通透程度的影響是最大的。

6、注意環境中光影和色彩搭配

大多數情況下,請遵循“前亮後暗,前暗後亮”的原則。也可以靈活運用,自己搭配明暗關係。

7、通透-需要控制景深

控制景深主要有兩個方法:其一是選擇合適的拍攝場景,最佳的情況是選好前景和背景,將人物放在中間層。

其二是在不同距離上選擇合適的焦距和光圈。但是不可過度虛化,否則可能導致背景糊成一片,反而削弱了層次。這兩個方法需要配合使用才能表現出層次。

8、後期、調整影調與層次

在後期的過程中,除了使用曲線、色階等常用工具進行整體調節以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花時間去做“D&B”也就是減淡加深這個步驟。

第一步:分別建立一個減淡曲線和加深曲線,將蒙版翻轉為黑色。

第二步:用白色畫筆在兩個蒙版上塗抹需要D&B的位置,營造出整體光影區域。

第三步:再利用曲線和色階整體調整畫面反差。

9、後期-調整色彩

分四步完成這一調色過程:

第一步:用魔棒選取背景並將邊緣稍作模糊,在色彩平衡的中間調裡減少黃、紅、洋紅的比重。讓背景色彩看起來更有距離感。

第二步:用魔棒選取圍巾區域,在色彩平衡的高光裡增加青、綠和黃的比重,讓圍巾的藍色偏青,與主色調偏紅的黃色形成互補。

10、後期-增加清晰度

在完成顏色調整之後,我們需要讓人物主體更加清晰。這裡先複製一個包含所有圖層的圖層(Shift+Ctrl+Alt+E),將其轉換為黑白(Ctrl+Shift+U)。然後,在濾鏡裡面選擇“高反差保留”,數值設定在10以內即可。

隨後,將這一圖層的混合模式改為柔光便可見全圖清晰度提高。此時用黑色畫筆在蒙板上擦掉焦外的部分以防二線性增強即可。

中影教育

中影教育的攝影課程一直注重理論+實踐結合。這是我們獨有的特色。由多位中國著名人像大師,中國人像攝影十傑,國內十佳影樓總監和行業內領航者,行業最具影響力的樣片攝影師,中國頂級攝影講師全程主講,以國內大型影樓及大型工作室真實營運案例為基礎,面向中國人像攝影從業人士精心傳授國際攝影理論和實踐秘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