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8廣東網際網路大會:院士剖析網際網路趨勢 騰訊華爲暢談AI應用

金羊網訊 記者林潤棟報道:11月2日,由廣州市人民政府、廣東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省通信管理局、中國互聯網協會作指導單位,廣東省互聯網協會主辦,廣東互聯網大會組委會、艾媒諮詢集團承辦,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廣東有限公司特別支持的2018廣東互聯網大會正式在廣州琶洲盛大開幕。

本屆大會以“智能·融合·卓粵——數字經濟新動能”為主題,雲集了來自全國最具知名度和代表性的互聯網企業。大會以大咖分享、高峰對話、創新成果展等形式聚焦5G、AI、數字經濟、智慧交通、工業互聯、消費升級等熱門話題,共同探討行業發展走向,洞察經濟先機。

會上,來自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中國科學院院士尹浩、騰訊集團副總裁馬斌、華為公司副總裁兼雲BU總裁鄭葉來分別就未來網絡、互聯網發展面臨的問題、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熱點進行了主題演講。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未來網絡助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聚焦2018广东互联网大会:院士剖析互联网趋势 腾讯华为畅谈AI应用

劉韻潔院士表示,互聯網經過40多年的發展,共經歷了3個階段,從一開始是科研型互聯網,接著到消費型互聯網,現在則進入了實體經濟與互聯網深度的融合的階段,這叫第三代互聯網,也叫未來網絡。

對於未來網絡的內涵,劉韻潔院士認為其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演變的。他強調,未來網絡的核心要義是在現有的網絡架構基礎上建設智能的網絡高速公路;發展願景是智能、柔性、可定製,要適應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他指出,當今互聯網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即當前的互聯網雖然可以滿足大眾消費領域的需求,但卻無法滿足實體經濟與互聯網融合時所需要的更高質量的、更安全的需求,比如工業互聯網、農業互聯網、車聯網等。

那麼,未來網絡將會如何助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劉韻潔院士表示,目前,國家已經對大灣區內的13個城市架構新的網絡,為大灣區提供邊緣網絡數據中心。此外,國家還將在深圳、廣州、韶關實行100G的帶寬,網絡架構將完全用帶核交換機架構。

劉韻潔院士表示,大灣區是一個屬於大家的戰略。通過利用大灣區新的網絡架構,希望可以使中國的網絡強國夢儘早實現。

中國科學院院士尹浩:新時代互聯網發展面臨的問題

聚焦2018广东互联网大会:院士剖析互联网趋势 腾讯华为畅谈AI应用

尹浩院士用6個形容詞來形容當前的互聯網發展,分別是發展最飛速、創新最活躍、滲透最廣泛、參與最普遍、影響最深遠、競爭最激烈。

他指出,新時代的挑戰以網絡為基礎。我們要思考諸如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這些熱點領域中如何搶佔先機。此外,我們還面臨著包括產業生態、芯片操作系統能力等方面的挑戰,以及進入萬物智聯時代所需要的強大的基礎網絡支撐的挑戰。但尹浩院士表示,更大的挑戰來自於應用場景多樣化。

尹浩院士還說到了現有網絡架構的缺陷問題,包括網絡的資源利用率、能耗、可拓展性以及安全性。互聯網的架構設計思想是開放互聯、自由平等、簡單至上、端到端透明、業務流可信,但目前對安全的管控與透明度之間的根本矛盾尚無法調和。

因此,他認為,未來網絡應具有以下幾項能力,即資源虛擬化能力、面向服務的能力、敏捷可擴展能、智能的協作能力、移動性支持能力、內生的安全能力、存儲和計算能力。

“新時代互聯網已經進入了萬物互聯的全聯接時代,要未雨綢繆,超前佈局,助力國家網絡強國戰略實施。”尹浩院士說。

騰訊集團副總裁馬斌:新時代的數字助手

聚焦2018广东互联网大会:院士剖析互联网趋势 腾讯华为畅谈AI应用

時代正在快速變化,我們的發展模式是否可以與時俱進?馬斌認為,在當前遍佈挑戰的商業環境中,要做到不斷推陳出新和自我變革非常重要。

馬斌表示,中國的互聯網經歷了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從互聯網到工業互聯網,從中國三大門戶到今天萬物互聯的時代。2001到2010年是PC時代,2010到今年則是可以享受互聯網紅利的時代,而2018年之後將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工業和信息化演進,萬物智聯的時代即將爆發,而我們正好這個產業週期中。

互聯網+帶來了以人為本的價值鏈的再次分配機會。馬斌指出,當我們的信息透明、社會信用重構以後,社會的整個成本會大幅下降,而此種背景下,我們的社會肯定會進步。

那應如何把握這種機會?馬斌認為,其實互聯網就是把人性中傲慢、貪婪的本質特點放大了,而我們要做的是把人性做好正向的引導和梳理。我們要關注年輕人的成長變化,多關注90後、00後的語言體系。

“在整個數字化過程中,騰訊願與各位攜手通行,一起迎接這個美好的時代。”馬斌說。

華為公司副總裁、雲BU總裁鄭葉來:雲+AI,在創新的道路上加速奔跑

聚焦2018广东互联网大会:院士剖析互联网趋势 腾讯华为畅谈AI应用

對於人工智能,在鄭葉來看來,它是不是新的事物,是可以感知、採取行動的。人工智能和信息化的區別,在於信息化是提高企業的效率,而人工智能則是提升整個企業生產的流程、成本以及影響整個生產的質量。

他認為,當前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存在兩大問題,分別是“慢”與“貴”。“慢”,指的是 人工智能從早期的數據標註到模型的訓練,所需時間長。而“貴”則是指人工智能消耗的算力大,芯片貴,整個模型以及資源獲取變得越來越複雜和困難。

他認為,要普惠AI,就要使AI是一個好用不貴的東西,要用得,用得好以及用得放心。此外,他表示,人工智能為人們解決了三類問題,即效率提升、專業傳承以及突破極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