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動作!央行放水,財政減稅,對P2P有什麼影響?

央行宣佈,將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財政部部長劉昆表示,正在研究更大規模的減稅、更加明顯的降費措施,預計全年減稅降費規模超1.3萬億元,“真正讓企業輕裝上陣、放手發展”。

大動作!央行放水,財政減稅,對P2P有什麼影響?

簡而言之,就是央行放水,財政減稅。

有業內人士表示,這顯示監管層已下定決心,要大力提振經濟。而P2P行業以實體經濟為基礎,也將通過這次政策迎來實質性利好。

央行、財政部罕見同天表態

10月7日,央行宣佈重磅消息,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當日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不再續做。

央行具體的表述是,降準的目的是為了對沖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量,降低小微企業成本等。在此之後,釋放增量資金大約7500億人民幣。

存款準備金即是商業銀行每收到一筆存款後,必須向央行上繳的部分。例如10%的準備金率,意味著商行每收到100塊存款,就要上繳10塊給央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也就是降低商行上交給央行的比例,比如只需要交9%。

毫無疑問,無論是央行通過MLF借錢給商業銀行,還是通過降低存準率,都可以讓商行有更多的錢用來放貸,最終都能增加廣義貨幣供給(M2),增加市場的流動性。

在央行宣佈放水之後,財政部也放出大消息,將落實更大規模的減稅。

財政部部長劉昆最新表態,正在研究更大規模的減稅、更加明顯的降費措施,預計全年減稅降費規模超1.3萬億元,“真正讓企業輕裝上陣、放手發展”。

下一步,積極的財政政策將從四方面繼續發力:

1、加力減負。全面落實已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同時抓緊研究更大規模的減稅、更加明顯的降費措施,真正讓企業輕裝上陣、放手發展。2、補齊短板。大力支持中央確定的重大項目建設,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3、促進消費。推動完善有利於提高居民消費能力的收入分配製度,深入研究論證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方案等政策,增加居民收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4、 節用裕民。政府要過“緊日子”,把省下的錢用於保障民生支出,用在老百姓身上,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同一天,央行和財政部同時釋放利好信號,意味著政府將重新開始採取行動提振經濟。P2P作為中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將迎來實質性利好。

P2P流動性危機將得到緩解

金融的基礎是實體經濟,實體興則金融興,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P2P。

2018年以來,去槓桿為中國經濟排除了債務風險,不過也造成了市場上流動性緊缺。

許多企業的貨款無法收回,同時也就無法償還其它企業的債務。這樣的連鎖反應就導致整個經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債務危機。

如今,國家終於開始採取政策提振經濟。其實政府能採用的方法無非是兩種,一種是貨幣政策,另一種就是財政政策。此次,央行和財政部同時放大招,意味著政府已經下定決心要遏制經濟下行,重新提振經濟。

從貨幣政策角度分析對P2P行業的利好:

這一次央行大規模放水,可以說是給了這些小微企業一枚“救心丸”。而P2P服務的重點對象就是小微企業,小微企業能夠在危機中活過來,自然很多P2P平臺面對的違約壓力就小很多。

從財政政策角度分析對P2P行業的利好:

對於企業而言,減稅將直接起到“降成本”的作用。目前中國的整體稅負已經偏高,很多企業自身留存的利潤較少,這樣不利於企業進行研發投入,為未來的經濟成長進行投資。同時,偏高的稅負也讓企業在償債方面存在壓力。

當前P2P行業的危機以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現在政府又重新啟動了提振經濟的政策。可以說,這次P2P危機出清的只是那些極端低質的平臺,這些平臺主要都是自融進行高風險投資,比如房地產投資,這些平臺消失對於行業來說只是好事。而真正高質量的平臺,度過這次危機後,將獲得來自國家政策層面的“實質性利好”,重新見到行業的曙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