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宏觀調控正在發生重大變化!

更多資訊請關注Wind資訊或下載

萬得股票APP

在信貸刺激、地產基建高位運行的情況下,預計2016年下半年經濟增長較穩,通脹趨緩,但製造業低迷,民間投資大降,房地產泡沫風險上升,2017年經濟堪憂。宏觀政策方面率先展開乾坤大挪移,央行的貨幣政策後退一步,財政政策卻大步向前。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認為,在信貸與投資驅動下,當前的總量復甦看起來幾近“完美”。首季GDP增速達6.7%,硬著陸的擔憂煙消雲散,通縮魅影不再,而人民幣匯率在年初加速貶值過後風平浪靜。但對於後續經濟走勢,市場分歧很大。真正威脅經濟復甦的不是通脹之憂,而是結構性問題愈發嚴重。實體方面,雖然總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升,但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卻持續快速下滑。地產、基建投資增速回升,而佔大頭的製造業投資增速繼續下行。金融層面,信貸大幅擴張的同時,信用債券違約案例卻在不斷增加。

彭文生指出,宏觀政策應該回歸“緊信用、松貨幣、寬財政”的組合。“緊信用”有利於打破信貸與房地產相互促進的順週期,同時通過“松貨幣、寬財政”來防止經濟大幅下滑,這樣的組合將為供給側結構改革和調整提供有利的宏觀環境。

製造業效益低迷,民間投資大降

製造業、房地產、基礎設施這三大塊投資是當前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的主體,依靠擴大融資規模穩增長,帶來了一場金融、地產和基建的“盛宴”。4月基建和房地產固定投資累計分別同比增長19.73%、9.00%,增速繼續提升。大資本(包括一些國企)是這一場“盛宴”的主要分享者,而融資渠道少的大多數民間資本卻難分一杯羹。

1-4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由去年底的10%略升至10.5%,其中,政府投資由去年底的9.5%猛增至20.6%,民間投資卻由10.1%“腰斬”至5.2%。此次民間投資與政府投資間出現持續大幅背離,十年來尚屬首次。一方面,民間投資增速首度落後於政府投資增速。另一方面,民間投資與政府投資背離的時間有延長之勢。

國內宏觀調控正在發生重大變化!

國泰君安任澤平表示,民間固投大幅下降而全社會固定基本穩定,表明目前投資主要靠房地產和基建投資支撐,投資結構惡化,值得警惕。

製造業的發展前景很不明朗。近幾年工業增加值的增長率持續下降,今年一季度僅為5.5%。但人們似乎對此不以為意,甚至樂觀地認為這是經濟結構的改善——第二產業增加值佔比減少而第三產業增加值佔比增加(其實第三產業中多數行業增加值的增速也不高)。也因如此,對於如何使製造業復甦,並沒有太多具體的規劃和行動,這突出地反映為製造業投資增速不斷降低,進而影響了民間投資的增長。

正如日前權威人士所言,當前“穩”的基礎仍然主要依靠“老辦法”,即投資拉動。民間投資作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儘快推出並落實相關政策,為民間投資持續健康發展創造條件。

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民間投資總量較大,但主要是投資在製造業。製造業整體效益低迷影響了民間投資的積極性。下一步還是有賴於全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放寬市場準入並解決好政策“最後一公里”落實問題,讓民間資本獲得更多參與基礎設施建設、PPP項目等投標的機會,進一步拓寬民間資本的投資空間。

房地產泡沫風險上升

一仍舊貫的信貸格局導致債務結構惡化,增加房地產泡沫風險,延緩金融週期調整,加劇中長期風險。自2013年以來,中國新增信貸整體不斷上升,尤其在2016年一季度,新增信貸超4萬億,創下了2009年首季以來的新高;其中,住戶部門的中長期新增貸款也在此時達到了歷史最高值1.1萬億。

國內宏觀調控正在發生重大變化!

儘管熱點城市房價上漲,個別區域甚至供不應求,但大量三、四線城市去庫存壓力依然較大。權威人士5月初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權威言論稱,房地產泡沫風險增多,要恢復房地產市場正常運行,去掉一些不合時宜的行政手段是必要的,但假如搞大力度刺激,必然製造泡沫,這個教訓必須汲取。房子是給人住的,這個定位不能偏離,要通過人的城鎮化“去庫存”,而不應通過加槓桿“去庫存”,逐步完善中央管宏觀、地方為主體的差別化調控政策。

新華社5月25日發表題為《去庫存靠“加槓桿”無異飲鴆止渴》的社評稱,大樹再高也不能長到天上,高槓杆必然帶來高風險。加槓桿導致樓市“虛火”上升,放大樓市“虹吸效應”,資金過度向一二線城市集中,既增加了三四線城市去庫存的難度,也使熱點城市房價高位跳漲。更令人擔憂的是,金融槓桿既會催生房地產市場泡沫,放大金融風險,還會導致實體經濟“失血”和“空心化”。

經濟參考報25日也發表評論稱,資金脫虛入實需降樓市“虛火”。當前我國社會資金存在脫實入虛的衝動,除產能過剩、市場需求不振等原因外,房價高位過快上漲應該說是最主要的驅動因素。為有效引導社會資金脫虛入實,需要有效抑制住宅等資產價格過快上漲,減少民間投資壁壘,提供優惠財稅金融政策,營造社會經營實業氛圍。

下半年經濟增長較穩,通脹趨緩

中信證券預計,GDP同比增速將在三季度達到6.8%,全年增長6.7%。二季度房地產投資將會繼續上行,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比較強勁,但是受去年同期股市牛市的高基數影響,預計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將下行,約為6.6%。預計三季度房地產投資和基建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會回軟,但是製造業投資將改善,股市高基數影響消失,有利於GDP同比增速繼續攀高,約達到6.8%。四季度,房地產投資料將進一步回落至3%左右,製造業和總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也將出現小幅回落,受此影響預計四季度GDP同比增速約小幅回落至6.7%,2-4季度年化環比分別為7%、7.2%和6%。

國內宏觀調控正在發生重大變化!

下半年CPI同比通脹有望趨緩至1.9%,全年或為2%左右。PPI同比跌幅將持續縮窄,下半年將同比降3.3%。CPI通脹同比從去年底的1.5%升至今年4月的2.3%,加上首季信貸大幅擴張,導致市場對通脹的擔心增加。寒冷天氣導致一季度菜價大幅上升,同時豬肉供應緊張,是CPI通脹上升的主要原因。隨著天氣轉暖,菜價回落,同時進口糧價大跌和收儲政策調整有望帶動糧價穩中有降。

上述權威人士稱,我國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勢。這個L型是一個階段,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海通證券副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在年初時稱,2016年是中國經濟是最困難的一年,與4年之前溫總理講“中國經濟是今年最困難的一年”的時候相比,經濟要困難很多;儘管2016年經濟可能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困難的,但2017年中國經濟可能還要更加困難。

宏觀調控乾坤大挪移

上述權威人士稱,要堅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能也沒必要用加槓桿的辦法硬推經濟增長。至此,國內的宏觀調控正在悄悄地發生重大的變化,簡單地說,就是央行的貨幣政策要靠後,財政部的財政政策要上前。

5月26日,央行發佈報告稱,去年股市波動,為防止恐慌、促進市場穩定加大了流動性投放,也在一定程度上使M2增速有所加快。從全球來看,為穩定市場被動注入流動性屬無奈之舉。

央行在這一份《2015年以來穩健貨幣政策主要特點的回顧》中指出,2015年年中以來,我國資本市場出現了兩次快速下跌。第一次是6月中旬以後股市大幅下挫,為防止爆發系統性金融風險,人民銀行及時採取了降息措施,並提供了流動性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使M2增速有所加快。從全球來看,這種為穩定市場而被動注入流動性的做法雖屬無奈,但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央行還指出,2015年7月份前後和今年一季度貨幣信貸增長有所加快,主要是貨幣政策適度考慮了逆週期宏觀調控以及金融穩定的需要。從近幾個月的情況看,已經出現貨幣信貸逐步回穩的態勢。由於應對去年年中股市波動使當時M2基數大幅抬高,因此未來幾個月M2同比增速可能還會有比較明顯的下降,當然,這主要也是基數效應在干擾同比數據,並不代表真實的增速,隨著基數效應逐步消失,M2增速將回歸正常。

對於這樣一份報告,分析人士一致認為,央行今後一段時間是要真正操作穩健的貨幣政策了;從緊不至於,但是繼續放水就不要再指望了。

財政部5月27日則明確提出“政府可以階段性加槓桿,支持企業逐步去槓桿”。意思就是,財政部要在貨幣政策保持穩健的時候穩住經濟,思路很明顯,全社會的槓桿水平要降下來,首先貨幣放水要管住,不要再加槓桿,不加槓桿的時候要穩住經濟,可以用政府加槓桿的辦法幫助企業去槓桿,企業去了槓桿活下來了,最後經濟整體局面向好的時候,政府加上去的槓桿再自然降下來

對於宏觀調控的大轉換,央行和財政部的角色換位,是一步不得不下的好棋。

歡迎吐槽,歡迎轉發

長期接受投稿:[email protected]

回覆財富圈至公號主頁,即可加入微信群

戳“閱讀原文”亦可下載萬得股票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