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爲何要用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用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趙匡胤統兵夜宿陳橋,部下將領石守信、韓重贇、王審琦、高懷德等將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三軍跪拜,山呼萬歲。趙匡胤佯似無奈,和將士約法三章,揮兵後周京都汴梁即今開封,幾乎兵不血刃佔據京城,奪取了後周政權。雖史有稱周恭帝禪讓於宋太祖,但應是源起陳橋。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由宋代周,趙匡胤之大宋由此建立。史稱陳橋兵變,亦稱陳橋立大宋,或大宋立在陳橋上。

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用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建立大宋後,經過艱苦征戰,基本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局面,江山逐漸穩定,皇位遂漸穩固。但安享太平之時,有一個問題常縈繞宋太祖心頭,如何加強中央集權?如何使江山永固?如何防止陳橋兵變問題在將領尤其禁軍將領身上發生?三個問題歸結為一個問題,防止兵變。只有有效防止兵變,才能使江山穩固;只有採取措施,制止可能之兵變,由此加強中央集權,從而達到江山穩固,長治久安。這是一個極為重大問題,縈繞憂慮在宋太祖心中,幾乎使他夜不成眠,食之無味。大開殺戒?誅殺功臣?寬宏仁厚趙匡胤心中不忍。禁軍將領,多是“義社十兄弟,”亦有跟隨自己多年征戰之部屬親信將領。動手段誅之?實不忍。如何達到解其兵權,又不血濺於汴京之和平方式呢?此方式乃一舉兩得最佳方式。

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用杯酒釋兵權

關於如何加強中央集權,消除禁軍親信將領潛在威脅,趙匡胤曾三問丞相趙普。趙普,可算宋太祖心腹之人,熟讀經史,長於治國,精於《論語》,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名世。宋朝建立後,亦常常思考宋太祖所思問題。君臣同時想到了這個事關江山穩固大問題,真可謂是“英勇所見略同。”太祖詢問之時,遂提出問題癥結在於禁軍將領、地方藩鎮權力太大,君弱臣強,無法施治,惟收其兵權,制其錢穀,天下方可長治久安。若不如此,黃袍加身有可能再次發生。句句擊中要害,趙匡胤頻頻點頭稱是。

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用杯酒釋兵權

縈繞於心問題有了答案,即必須解決。但如何實施?以消除心患,具體言是實施方案。畢竟事關重大,宋太祖須慎之又慎。唐末以來,藩鎮擁兵自重,將領覬覦皇位,頻頻發生。數十年間,帝王換了八姓十二個君王,猶如走馬燈般。致使生靈塗炭,戰爭不休。數十年之憒性,宋太祖要斷然剎車止住,沒有衝擊力,沒有憒性重力,沒有心裡壓力,是不可能的。但宋太祖就是宋太祖,文韜武略,雄才大略。在稍微遲疑後,在趙普三答三催之後,經自己思慮,經與丞相趙普數次密商後,一套完整又近似完美的方案最終敲定。即兵不血刃,又行而易舉,最後達到鞏固中央集權而使江山永固之大目標。小小酒杯,幾桌筵席,要發揮幹軍萬馬之作用。在輕鬆愉快的推杯換盞中,卸下壓在心頭萬鈞之重。美酒,真美。於是,就有了歷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之精彩。2018年10月20日寫成(原創)於小雅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