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圈子”,找个“乐子”,做个“傻子”,这才是最好的活法

得自于心,荡然无累。

1. 有个“圈子”

古人说:“天下事常出于人意料之外,志同道合,便能引其类。”

只要志趣相投,观念一致,人就会自然聚在一起,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用流行的话来说,叫做“圈子”。

有志同道合的“圈子”,既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又能有所帮助,可以说是人生必需的。

  • 圈子精致,开心就好。
有个“圈子”,找个“乐子”,做个“傻子”,这才是最好的活法

道不同不相为谋。

不必把太多人请进你的生命里。

与其终日不安,不如享受现在,和喜欢自己的人在一起。

圈子不在大小,要在精致,历史上的“竹林七贤”,也不过区区七人而已。

你所处的圈子,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圈子对了,笑口常开。

一群人因为共同的爱好,或是相同的理念,有时相见,有时怀念,释放内心,张扬个性,多么好!

  • 圈里圈外,人来人往。

圈子里的成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成员会因为不同的观点或者发展,最终脱离一些圈子,进入另外一些圈子。

圈里圈外,人来人往。圈子只是人生里阶段性的产物。

如果有一个圈子伴随自己终生,肯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你会发现,只有在特定的时期,某个微信群才格外活跃,如同学聚会的时间,同学群才活跃,平时就那么几个人发声。

为什么?因为大家还有很多不同的圈子,人的精力有限,投入的资源也有限。

看透圈子的本质,你才能理解现实中的冷热亲疏。

有个“圈子”,找个“乐子”,做个“傻子”,这才是最好的活法

2. 找个“乐子”

古人说:“人不可以无癖。”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要有个癖好,给自己找个“乐子”。

细想来,人活着无非也就图一乐罢了。

皇帝整天国家大事,需要找个“乐子”放松。

后唐庄宗李存勖,爱唱戏,还给自己取了个艺名“李天下”。

宋徽宗精于书画,创“瘦金体”。

当然,我们学习他们“找乐”的精神,更要吸取他们因为“乐子”而耽误国家大事的教训。

平头百姓,生活本来就不容易,更要给自己找个“乐子”。

清代沈复在自传《浮生六记》中,记载了他与妻子弄假山盆景、养花种草、出外游玩、饮酒作诗等“闲情”。

夫妻二人布衣菜饭,贫寒之中,还能找点“乐子”,真算得上是一种艺术人生了。

有个“圈子”,找个“乐子”,做个“傻子”,这才是最好的活法

3. 做个“傻子”

我们都是聪明人或努力变成聪明人,没有人愿意做一个傻子。

我们处处争先,步步算计,为得到的欢呼,为失去的忧伤,我们的心一直“悬着”。

我们走得太快,以至于错过沿途的风景;我们看的太远,以至于无视眼下的感受。

仔细想想,我们做个“傻子”又何妨?老子说,“我愚人之心也哉”,拥有大智慧的人心甘情愿做个“傻子”。

我们都知道,做人傻一点才幸福,太聪明会很累!

想得太多,容易情绪郁结;在乎太多,常会敏感多疑;纠结太多,容易导致焦虑崩溃。

但是让一个人聪明人放弃“聪明”,做个“傻子”,他恐怕一时做不到。

贾平凹说:“大凡世上,做愚人易,做聪明人难,做小聪明易,做聪明到愚人更难。”

其实,做个“傻子”的过程就是一场修行。

“得自于心,荡然无累”,放下沉重,收拾起云淡风轻,修行不止,精进不止,如年轮,虽有褶皱,却是沉稳。

有个“圈子”,找个“乐子”,做个“傻子”,这才是最好的活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