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網際網路+大病救助」需各方努力


人民日報:“互聯網+大病救助”需各方努力


近日,我國個人大病求助互聯網服務平臺——愛心籌、輕鬆籌和水滴籌聯合發佈了《個人大病求助互聯網服務平臺自律倡議書》和《個人大病求助互聯網服務平臺自律公約》。倡議書和自律公約對各方主體都作出了要求:求助人對個人及家庭經濟狀況要真實、全面、客觀地進行說明;平臺應加強求助信息前置審核,建立失信籌款人黑名單等。此次發佈倡議書和自律公約旨在淨化互聯網大病求助環境,規範平臺運作,從而更好地為需要幫助的群體提供幫助。

來自廣東的宋文(化名)剛剛25歲就被查出患上結腸癌晚期,為了治病,他前期已經花了60多萬元,而接下來還需要的80多萬元讓宋文無力承擔。於是,他找到了某求助平臺,最終籌集了65萬元的治療費用。像宋文一樣通過平臺獲得幫助的例子不勝枚舉。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這三家互聯網大病求助平臺籌款總額超過400億元,惠及超360萬人。

互聯網大病求助無疑是個善舉,讓需要幫助的人得到更多的幫助。然而也有些投機分子,看準了平臺審核機制的漏洞,利用人們的同情心,為自己騙取不義之財。淨化互聯網環境、規範相關操作,需要各方主體的共同努力。

首先,作為直接聯繫求助人和大眾的平臺,應當主動承擔起信息審核的責任。確保平臺上傳播的信息真實、準確、客觀。平臺既需要在前期做好信息審核工作,也需要在後方建立失信黑名單,提高失信代價。

其次,正如倡議書所提,平臺也應加強與其他社會公益組織的合作。一場大病對於普通中產家庭來說都是一場災難,更何況對於本身就貧困的農村群眾。相較之下,他們求助的渠道更窄,且互聯網使用能力較弱,這些人得了大病之後很難聯繫到相關互聯網求助平臺。然而一些社會公益組織成立時間較長,已經深入到全國各地,與之合作可以令大病求助的觸角伸得更長、更準。

同時,政府應加強對民眾的思想教育,讓其深刻地認識到大病求助的重要性與嚴肅性。個人大病求助互聯網平臺有自己的主體責任,作為民眾也應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不為平臺添亂,不借機騙取不義之財。

此外,媒體也應在報道相關事件之前仔細核實。既不傳播假消息,也不誇大事實藉機炒作。媒體應主動進行社會監督,發揮輿論導向作用,對個人大病求助進行正面傳播。(徐佩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