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爲難,中國移動的「移動」難題

中國移動的淨利潤已經連續7個季度下滑。

在前不久中國移動公佈的第一季度財報裡,中國移動一季度淨利潤為238.3億元,同比下滑5.6%,已連續第七個季度下滑。

頗為諷刺的是,移動數據流量4903億MB,同比猛增158%,環比增長20%;總通話分鐘數為10296億分鐘,同比減少1.3%,環比減少5%;短信使用量為1462億條,同比減少4.5%,環比減少6.3%。

這也意味著,中國移動正用它的流量培養了越來越多的移動互聯網用戶,卻相應地減少了通話和短信兩項傳統核心業務的營收。

移動互聯網爆發後,互聯網公司紛紛在移動端搶佔入口。即時通訊和本地生活類應用都從不同程度上蠶食了傳統電信運營商的生意,中國移動首當其衝。中國移動也試圖通過資本投資以及內部孵化的方式向移動互聯網突圍,但收效甚微。

左右為難,中國移動的“移動”難題

飛信錯失機會 現已成雞肋

中國移動本來是有機會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大放光彩的。可惜的是,中國移動接二連三的昏招,讓飛信這個本可以成大器的產品,變成了如今的雞肋。

1、神州泰嶽開發 卓望信息運營

神州泰嶽2006年承接了中國移動飛信開發的項目,但運營權則由中國移動控股的卓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運營。這給三家公司日後的利益分配,以及產品開發運營帶來切膚之痛。

2011年,中國移動收回卓望的飛信運營權,交給廣東南方基地。時移世易,彼時的飛信的活躍用戶驟降,PC+手機月活數僅有7879萬,而騰訊QQ的月活數超過5億。

飛信流失人數高居不下。數據顯示,手機飛信人均業務量從去年12月的42條下降至29條,零消息量用戶量從55%增長至83%。用戶活躍度較2013年的9000萬戶出現下滑,比例超過20%。

2、只開放移動用戶註冊 自建高牆

飛信出來後,只有中國移動才能註冊使用,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並沒有使用的機會。

即便如此,飛信也在短時間內獲得爆發式增長。上線不到2年的時間裡,飛信的註冊用戶達到了1.8億。試想,中國移動向其他運營商的用戶開放註冊,那麼飛信的用戶趕超騰訊也不是沒有可能。

直到2012年5月,中國移動才決定向非移動用戶開放。但這個時候,騰訊的QQ、微信、米聊、陌陌等即時通訊產品早已經雨後春筍般冒出來,並且迅速長大。

3、無心飛信 神州泰嶽轉型

飛信之於神州泰嶽,如同魔獸之於九城。

因為拿到飛信以及相關產品的開發,神州泰嶽一度成為資本市場熱捧的對象。但也正是過度依賴中國移動的大單,神州泰嶽的經營過於單一,面臨的風險也巨大。

隨著飛信的落寞,神州泰嶽從中移動拿到的單子從三年一簽變成一年一簽,並且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難。中國移動基於活躍用戶的考核改為依據核定的實際工作量考核。

神州泰嶽開始尋找新的出路,企業軟件開發、電商、遊戲等都成為其擺脫飛信依賴症的舉措。這也進一步加劇了飛信的衰退。

神州泰嶽內部人士稱,現在飛信收入已經進入穩定期,公司將精力放在新的業務上。去年至今,神州泰嶽在遊戲收入上找到了第二春。

投資整合 打通內部業務難

中國移動意識到低值化、邊緣化和管道化的局面日趨明顯。

“如果要讓微信每增加的一個用戶都能夠順暢地聊天,將意味著運營商要在線下增設一堆網絡基站。” 一位華為工程師說,“移動在3G上的投入遠沒有收回成本。”

移動流量是有了較大的增長,但相應的成本代價昂貴。換句話說,中國移動幹苦力獲得了一點的流量費用,卻換不來被微信牢牢黏住的消費者,以及利用這些人群帶來的增值服務受益。

中國移動開始積極應對移動互聯網帶來的大變革。對內進行改革,中國移動至上而下,要求學習騰訊、百度、阿里等互聯網公司,要求互聯網的方式去管理公司,面對千變萬化的市場,要有高效而又迅速的反映和執行。

與此同時,中國移動還進行了資本層面的破局。

2012年8月,13.63億元注資科大訊飛,並在12月推出了國內第一款智能語音門戶產品“靈犀”,中國移動想通過這款應用作為入口級的產品,和九大基地的業務一一對接,把音樂、12580、導航、視頻等業務一一對接,從而盤活中國移動的整個數據和業務。

投資至今,雙方並沒有實質性地進展。廣東南方基地內部人士稱,與科大訊飛的合作,本以為可以資源互補,通過語音的應用在移動互聯網入口上找到一席之地,但實際推行起來並不順暢。

為了互聯網集中運營及新模式探索,中國移動先後在全國九大城市,圍繞不同的互聯網基礎服務,成立九大基地。它們分別是,浙江杭州閱讀基地;四川成都無線音樂基地;上海手機視頻基地;湖南長沙電子商務基地;廣東廣州南方基地;江蘇遊戲基地;福建手機動漫基地;遼寧瀋陽位置基地;重慶物聯網基地。

然而,九大基地各位為政。就在去年年初,中移動董事長奚國華曾有意打破基地之間劃地而治的壁壘,將音樂、閱讀、遊戲、動漫、視頻等五個內容型業務基地的公司化改革,成立新媒體公司。今年年初,咪咕文化科技集團公司正式投入運營,中國移動計劃三年注資104億元。

上述廣東南方基地內部人士透露,咪咕的業務推進相當有限,各基地都有不同的利益訴求,整合打通業務還需時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