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不該成爲孩子不遵守生活作息的理由!

規律對孩子來說,就像房子的牆,賦予生活的界限和範圍。沒有哪個孩子能在無法預知和期待的生活中過得愉快安逸。

規律讓人有安全感,穩定的規律能夠給予孩子清晰感,繼而產生真正的自由。

——《孩子,挑戰》 三聯書店出版

01 、一個二寶媽的自述:

生活作息不規律是多麼糟糕

生了二寶後,家裡睡前的畫風一度是“大的鬧小的哭”,一片兵荒馬亂。一套睡眠程序完成後,大寶還沒睡著,在床上東翻西滾一番之後,衝進房間和正在哄小寶睡覺的我聊天,昏昏欲睡的小寶看到姐姐就興奮起來,如此再三。

因為晚上折騰到快11點才入睡,大寶每天早上起床也是全家人最頭疼的時刻。叫醒要花上半個小時,起床後心情也很不好,哭哭鬧鬧,一大早全家人的心情都跟著很糟。

放假不該成為孩子不遵守生活作息的理由!

一天深夜,大寶和小寶好不容易都安靜地睡著,我忽然意識到,這麼混亂的場面,是因為我沒有為孩子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

02 、假期如何為孩子

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

《黃帝內經·養生》裡說,『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規律的作息應該是:該起床的時候起床,飯點到了就好好吃飯,睡覺時間到了,一整套睡眠程序完成後,很快就進入夢鄉。

『幫孩子建立時間觀』

要有規律的生活作息,首先要對時間有概念。我給大寶準備了一個鬧鐘。先從設置遊戲的時間開始,出去玩的時候,如果要回家她還不肯,就和她商量,“再多玩5分鐘,時間到了鬧鐘響起就回家”。小朋友對於你和她協商好的約定是非常遵守的,屢試不爽。

等大寶有了一點時間觀念後,我開始設定每天的作息時間。每天晚上9點和早上7點半,鬧鐘響起。一次提醒她準備睡覺,一次叫她起床上學。

放假不該成為孩子不遵守生活作息的理由!

效果出奇地好。不到一週時間,早上7點半的起床習慣就養成了,晚上9點鬧鐘響,她也知道要開始講故事準備睡覺。雖然還是要折騰好一會兒才能真正睡著,但是比之前一直到11點才入睡,已經提前了一個小時。

『假期作息可以微調但不能亂了節奏』

以前唸書的時候,我最喜歡放假。因為放假了就可以隨心所欲,很晚才睡,想幾點起床就幾點起床,甚至於每天三餐變為早午餐、下午茶和夜宵。上學讀書簡直是煎熬,一到放假就歡欣鼓舞、隨心所欲。

假期確實應該自由享受,修養生息,調整生活的節奏,因此規律也允許發生一些變化,比如更晚一些睡覺,起床的時間根據前一晚的睡眠需求有一些調整;有更多的戶外活動,家庭旅行,吃飯的時間根據活動而調整等等,但是不應該是放縱的、隨意的,晚睡晚起,放棄所有的規律。

放假不該成為孩子不遵守生活作息的理由!

讓上學和暑假成為兩種生活標準,會造成一個不好的印象:學校和工作讓人不愉快,從學校和工作中解脫出來才是自由。

『為孩子做好一天的規劃』

假期到了,除了送孩子上課外班學習技能(減少禍害家裡的時間),更要為他們做好一天的規劃,讓作息有時,運動有時,學習有時,玩耍有時。

大寶的假期多半時間在家裡。早起精神氣爽,天氣不熱,最適合帶到小區騎車、散步,進行戶外的運動鍛鍊;休息之後,進行一些相對安靜的活動,看書、畫畫、寫字,或者學習語言。中午飯後,一定要午休一下。下午醒來吃點心和水果,四、五點鐘,帶她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遊戲,搭積木、飛行棋、過家家,傍晚去公園,跑跑跳跳釋放最後的精力。

放假不該成為孩子不遵守生活作息的理由!

除了一天的時間段要規劃,我還為她做了周計劃。週三、週五上午學游泳,週二、週三晚上學英語。固定的時間做固定的事,大寶每次都會問我,“媽媽今天是第幾天(星期幾)?”因為形成習慣之後,她知道第三天的晚上要上英語,第四天的上午要游泳。

『建立家庭規律,形成家庭文化』

大寶非常喜歡聽《凱叔講故事》,每天在家的時候,就拿著手機聽音頻,痴迷到吃飯的時候也聽,而且她聽的時候,我們不能說話。

我一直覺得飯桌上是一家人最好的交流時間,全家人在同一時間用餐,享受美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於是和大寶約法三章,我不能在飯桌上玩手機,她不能在飯桌上聽凱叔。如果被對方發現一次,要答應對方一個要求。

我非常喜歡的臺灣親子教養專家蔡穎卿老師,非常強調對於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在她的理念裡,一個家庭有它的生活規則,這個規則通常由母親建立。

放假不該成為孩子不遵守生活作息的理由!

比如早起之後開窗透氣疊被子,然後喝一杯水,開始做其他事情;一進屋先換鞋、後洗手;玩具玩完放回原地才能離開;最後吃完飯的人要洗碗等等;這些日常生活裡小規律,是一個家庭的文化,通過一代一代母親的勞作傳遞下去,成為生活中的常規。

在我成為母親之後,我也開始建立我們這個四口之家的規矩,每天改善一點點,最終成為這個家庭的文化。

03 、為什麼規律如此重要?

自從大寶建立了規律的生活習慣之後,我們家的早晨不再是老人生氣小孩哭泣的場景,大寶高高興興地起床吃飯,到了固定的時間點,我只需要提醒她:現在該做什麼了,她就能心平氣和地認真去做她該做的事情。

01、早睡的孩子更專注,記憶力也更好

根據腦科學的研究,有三種腦神經傳導物質是在睡眠時分泌出來的——正腎上腺素、血清素(Serotonin)和生長激素。

放假不該成為孩子不遵守生活作息的理由!

以前大寶每天起床大哭大鬧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有『起床氣』,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那是因為血清素跟情緒有直接的關係,當它在大腦中不足時,人的情緒就會低落。血清素和記憶、情緒、動機都有直接的關係。正腎上腺激素則是的我們注意力集中、學習效果好,所以睡眠不好會導致這些物質分泌不足,引起注意力下降、記憶力不好等後果。

02、規律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根據現代心理學的研究,孩子從一出生,便會通過吃喝拉撒等行為去確定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去探索自己和周圍環境的界限和範圍。

從小為孩子建立規律的作息,會讓孩子對接下來的時間段要發生什麼有預期,有預期就知道接下去可能會發生或者做什麼才是應該的,這樣孩子會能獲得更多的安全感,他們選擇合作的可能性就更大。

放假不該成為孩子不遵守生活作息的理由!

03、讓孩子知道凡事有界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規律是完成職責的保護膜。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通過各種規矩試探自己能觸到的底線在哪裡。

如果界限像天空那樣無邊無際,Ta是沒有安全感的,如果它養成了這樣的一個習慣,有一天當Ta無法無天的行為遭到反對或者懲罰,Ta就會感到非常的惶恐和害怕,就會做出很多出乎意料的舉動。

知道界限,才有無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