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廣東省漁政總隊直屬二支隊「中國海警3112」船集體

記廣東省漁政總隊直屬二支隊“中國海警3112”船集體

記廣東省漁政總隊直屬二支隊“中國海警3112”船集體

一群保衛祖國邊海防先進英模接受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站在第一排的陳加林握住總書記的手說:“我代表廣東省漁政總隊直屬二支隊全體人員向總書記問好。”

這一天,“中國海警3112”船(以下簡稱3112船)是廣東省唯一受表彰的先進集體。

3112船,2013年6月組建成立,兩年多來,共完成9次國家海洋維權任務和1次國家海洋護漁巡航任務,參巡人員達370人(次),航程達2.6萬多海里,巡航區域覆蓋我國東海、西沙、中沙、南沙、北部灣等多個重點海域。榮獲“全國邊海防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廣東省海洋與漁業維權集體三等功:“9·29”台山漁船西沙遇險救援集體嘉獎,19人(次)立功受獎。

這是個英雄的集體。走進他們之前,筆者期待著他們的傳奇故事;走進他們之後,感動筆者的卻是一個個樸實而不普通的故事。

錯將船長當司機

從廣州出發,一路驅車,去往停靠在珠海的3112船。

“師傅,您車技真好,哪裡人啊?”路上,我與帶我們到碼頭的司機聊天。

“……嗯,我是3112船的船長。”

與船長的交流,就從這樣一個稍顯搞笑的對話開始了。

劉啟明,現任3112船船長,40歲,湖南衡陽人。2013年之前,他做過多艘商船船長。初登3112船,他是大副。

大副與船長的工作完全不同。劉啟明事無大小,親力親為,每天船頭船尾、樓上樓下跑,指導大家按照職責分工規範操作。不到一個月,劉啟明瘦了8斤。

一次,3112船原船長因個人原因辭職。當時,離3112船執行出海任務只有5天。

船不能沒有船長!情急之下,廣東省漁政總隊領導想到了劉啟明。

“有沒有百分百的把握開好船?”領導問。

“有五成。”劉啟明答。

“那不成,沒有百分百,船長不會給你幹。”領導說。

劉啟明徹夜難眠,把自己多年從事商船船長的經歷細細過了一遍,第二天告訴領導:“我劉啟明有百分百的把握當好這個船長,如果當不好,任憑領導處置。”

臨危受命。5天內,劉啟明迅速進入角色:召開會議部署工作,調整崗位,逐人談話統一思想,組織應急演練,強調全船配合作戰。那一次任務,近4000海里航程,沒有出現任何差錯。

2013年的一天,正在南海執行專項維權任務的3112船進入美濟礁避風,受8級大風乾擾,橫搖幅度達到20多度,礁盤口僅20米左右寬。一個大浪打來,船上人員走不動,站不穩,海浪層層捲起衝到甲板上,稍不注意,就有可能發生重大安全事故。

劉啟明準確判斷,鎮定指揮,指令明確,加速安全進入美濟礁拋錨避風。危險沒有發生,整個過程除了船員沒有人知道。但在船員心中,每一次涉險,避險,都是不會忘記的一次完勝。

商船船長收入相對較高,對於自己的選擇,劉啟明這樣和家人解釋:“這些年我跑商船也攢了一些錢,生活基本保障沒問題。現在我想為國家開船,讓自己的血液加速,心跳加快。這才是我的夢想。”

劉啟明說,他已經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關鍵時刻顯身手

2014年,南海某處,原本正常行駛的3112船突然沒了動力。輪機長袁華髮現發動機聲音不正常。

船長下達命令,全體人員各就各位,迅速排查情況。

原來,船的螺旋槳被浮筒(漂浮在水面上的密閉金屬筒,下部用鐵錨固定,用來系船或做航標等)的鋼纜纏住了。一旦浮筒纏得再嚴重,船將受損。

當時,狂風夾著大雨,海面上浪濤翻滾,海浪不斷衝上甲板。

關鍵時刻,必須有人下到海里,卸下浮筒,使螺旋槳恢復正常工作。這裡處於接近2000米深的深海,暗湧十分危險。

誰下?下海的人既要游泳技術好,又要專業能力強,還要膽大心細。

郭君華、袁華、莫充飛站了出來,“我去!”3人爭相下海。

郭君華說:“我是機工,水性比你們好,過去處理過這樣的事故!”

在生與死時刻,船的安全就是人的安危,船員們首先想到的是排除故障,而不是自己。

船長命令:郭君華穿好潛水服下海排險,袁華下小艇協助察看浮筒和纜繩。

兩次潛入海中,郭君華摸清了浮筒纏住螺旋槳的狀況,9個小時後,與其他船員一起排除險情,3112船繼續航行。

常聽出海人說,茫茫大海中航行,最怕的是風高浪急。對於執行任務的3112船來說,急難險重的工作與他們常相伴。

2013年,大量外國漁船進入中國領海。船長接上級命令,要求快速驅逐外國漁船。漁船小,速度快,大船無法驅逐,只能放小艇實施驅逐。

“讓我去吧!”陳茂清曾是邊防戰士,現在是3112船上最熟練的小艇駕駛員。其他人爭不過他。陳茂清駕駛小艇在風高浪急的大海中向外國漁船喊話、取證、驅逐。

茫茫大海,驅逐外國漁船非常艱難,小艇需要開足馬力,快速追趕。風高浪急,一個大浪撲來,小艇的駕駛艙突然被海水灌滿,造成小艇漏電。

漏電意味著船艙內的人員隨時都有觸電的危險,意味著小艇發動機出現故障隨時可能失去動力。陳茂清始終穩穩站在充滿海水的小艇裡,沉著冷靜,科學操作,最終有驚無險返回大船。

“因為祖國在這裡”

“也有老母親,也有心上人。也有生死情,也有離別恨……”自古忠孝難兩全,對於3112船的人來說,平衡工作與生活,責任與親情,一直是一種考驗。而家國情懷,似乎就是船員們講述的他們心底最柔軟的那些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一位一天吃一個蘋果數著日子的新娘。

新郎何項鋒,是3112船的二副。新婚喜慶時,新郎說:“剛剛接到上級命令,我們的船要出海維權。”

新娘愣了:“船上又不是隻有你一個人,請請假嘛。”

“那不成,我是二副,沒人替。”

新娘沒有辦法:“好吧,那我每天吃一個蘋果,看你多少天回來。”

新娘吃了29個蘋果,才等回了何項鋒。

第二個故事,是一次沒有完成的祭祖。

2014年3月,王金誠選擇了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他要到山頂,把逝去親人倒塌的墓碑重新修好。

路上,王金誠的手機鈴響了,船長說:“上級命令我們,馬上到南海執行維權任務,請你停止休假,以最快的速度歸隊。”

慎終追遠,修墓是家裡的大事。家人們看到王金誠轉身下山,不解,理解,無奈。王金誠毅然返回,趕回船上。

第三個故事,是手腕2次脫臼的孩子。

二管輪劉忠彪與兒子離多聚少,每次離家,孩子都抱著爸爸不讓走。

2014年2月,劉忠彪接到通知,要馬上歸隊執行任務。他快速收拾好行裝,與家人告別準備離開。這時不到兩歲的孩子撲過來,緊緊抱著劉忠彪大哭。劉忠彪沒有辦法,只好用了力氣推開孩子。事後,劉忠彪的妻子告知他,那一推,孩子手腕脫臼了。

兩個月後,又是一次相似的父子離別。準備偷偷離開的劉忠彪,最終還是被孩子發現了。劉忠彪只好再次推開孩子。這一次,劉忠彪並沒敢用力,但由於孩子太小,小小的手腕又脫臼了。劉忠彪與隊友聊天時講到兒子,掉了眼淚。

在3112船上,這類的故事有很多。機工陳世浪的母親腿部骨折,他沒有時間照顧;水手長黃耀城的孩子不慎摔斷骨頭,他沒有時間回去。電機員蔡明已經26歲,在船上值班一待就是3個多月,家裡多次介紹的對象告吹……

最後一個故事,講講前方的“保姆”——陳加林。

“我就是3112船的‘保姆’。”陳加林說。

陳加林,福建漳州人,56歲,2012年經組織調動,從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到廣東省漁政總隊直屬二支隊任政委,受命組建3112船,兼任船政委,2014年任廣東省漁政總隊直屬二支隊支隊長,兼黨支部書記。

兩年多來,陳加林做“保姆”的事項細到柴米油鹽。

袁華,入職3112船前在中海油工作,家屬和小孩還在廣東惠陽。由於在珠海沒有購房,戶口沒有落實,小孩在珠海無法讀書。袁華焦急得不得了。他雖然沒有向領導提出要求,但是,這件事還是被陳加林知道了。

陳加林馬上找到市、區相關部門。相關領導聽了情況後,及時批示,解決了袁華小孩讀書的問題。

緊接著,家屬就業又是一大困難。家屬不來珠海,袁華又要出海,小孩讀書誰來照顧?陳加林又找到過去與自己共事過的領導,說明情況,請求幫助解決。很快,袁華家屬的工作安排了。

袁華的愛人對袁華說:“組織和領導把咱家兩件大事都解決了,你在船上要全力以赴做出成績來,報答組織和領導。”

像這樣的事,陳加林辦了無數。

陳加林說,3112船能夠圓滿完成任務,身後的支撐是強大的祖國,強大的組織,強大的人民。

2014年6月,在西沙執行維權任務最艱苦和緊張之際,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局長文斌隨乘3112船到西沙,向全體人員問好、致敬,帶去了海上各種需要的物資。

2013年9月,當3112船返航離珠海還有100多海里時,又接到命令,需要3112船到另外一個海區巡邏。這時,船上各種物資不夠,關鍵時刻,廣東省相關部門在近海的相關船調集物資,保障3112船按時起航。

3112船每次出海執行任務,在茫茫的南海,在波濤洶湧的東海,每天都在船上進行升國旗儀式,船員一起唱國歌。他們說:“祖國在這裡,國旗在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