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前廈門警方發布老人受騙典型案例 9個月64老人被騙269.9萬

重陽節前廈門警方發佈老人受騙典型案例 9個月64老人被騙269.9萬

海峽網10月17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陳捷 通訊員 洪恆亮)今年1至9月,廈門64個老人被騙269.9萬元,其中年紀最大的已有86歲,最大詐騙金額達72萬元!

重陽節前夕,廈門市反詐騙中心發佈老年人受騙的典型案例,並結合老年人詐騙警情以及詐騙新特點、新趨勢發佈警方提醒,希望喚起全社會對老人尤其是獨居老人的重視,共同構築老年人的“反詐騙防火牆”,共同守護老年人的錢袋子。

案例

九千“收益”沒到手,老人反被騙6萬

今年7月,李老太收到一個微信好友申請。通過申請後,對方自稱是某理財平臺工作人員,並詳細詢問了李老太的個人情況,尤其是存款。

詢問完畢後,對方向李女士“推薦”了一款收益率高達15%的理財產品,並吹噓該理財產品除了收益高外,週期還特別短,只要30天就可以把本金和收益一併取出。

交談期間,對方還向李老太提供了自己公司的“營業執照”以及自己之前一些“客戶”的收益情況截圖,這讓李老太打消了疑慮,向對方指定的賬號轉賬60000元。

轉賬後對方仍與李老太保持聯繫,直到一個月後,當李老太準備把本金60000元和9000元的收益取出時,才發現自己微信已被對方拉黑。

民警提醒說,面對所謂的“理財產品”,老人要多加甄別,不能盲目相信陌生人所說的“高額回報”,切勿隨意向陌生賬戶轉賬匯款,最好通過正規機構選購理財產品。

案例七旬老人開網店,被騙轉賬4000元

今年70歲的劉大爺有集郵的愛好,今年9月,劉大爺想把自己長期以來收集的郵品掛在網上販賣,賺點錢也能結交些集郵愛好者,於是便在淘寶上註冊了一個店鋪。

不一會,劉大爺便收到一條淘寶旺旺的信息,對方自稱“淘寶客服”,稱由於劉大爺的網店裡一些權限還沒有開通,店鋪現在沒有辦法進行正常交易。

劉大爺急了,趕緊詢問“客服”該如何處理。於是,“客服”先後以“店鋪保證金”、“認證授權費”等理由要求李大爺到就近的銀行轉賬4000元。

9月20日,“客服”再次要求李大爺轉錢時,李大爺向淘寶官方客服核實後才發現被騙了。

老人成騙子重要目標

據統計,今年前9月,廈門警方共接報針對60週歲以上老年群體實施的詐騙警情64起,被騙金額共計269.9萬元;其中年紀最大的86歲,最大詐騙金額達72萬元!

從詐騙手段看,冒充親友領導共發生33起,被騙金額達63.3萬元;冒充查案6起,被騙金額達129.7萬元;冒充客服5起,被騙金額共計8435元;投資理財4起,被騙金額達31.3萬元

這些數據表明,60週歲以上的老年人正在成為當前不法分子針對的重要目標,一些專為老年人量身定製的電信網絡詐騙“套路”正在“流傳”開來。究其原因,不法分子看準了老年群體“耳根軟”、防範意識差等特點,從而將魔爪伸向老人。

詐騙老人為何屢屢得手?

是什麼原因讓傳統電信詐騙可以在老年人身上屢屢得手,又有什麼好辦法能夠預防此類詐騙呢?

民警提醒,以“冒充親友領導”為例,騙子正是抓住了老年人容易產生同情心的“軟肋”。不法分子往往冒充老年人的親屬、老友,以“前來探親需要車費”、“在外發生事故急需用錢”等為名向老年人實施詐騙。而不少老人對子女親人前來探望抱有期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防備心理,從而讓騙子更容易得手。

再以“冒充查案”為例,騙子常會以涉及重特大案件“恐嚇”老人,在擊潰老人的心理防線後要求轉賬匯款以證“清白”。根據對今年發生的6位被冒充查案詐騙的老年人回訪中,警方發現了兩個特點:第一,騙子選擇白天老人獨自在家的時間段打電話,以期提高詐騙成功率;第二,騙子利用老人對自己子女的情感紐帶向老人威脅恐嚇,從而實施詐騙。

警方提醒老人,接到上述詐騙電話時,一定要先跟子女核實,同時也可撥打110核實並報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