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講席教授

張振亞

江蘇省地震局原副局長、巡視員,高級工程師

江蘇省地震學會原理事長

江蘇省首席科技傳播專家

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

非常高興今天有機會參加由STEC為紀念汶川地震10週年舉辦的應急管理創新論壇,我想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有兩個方面。

第一,想與大家回顧一下“5·12”汶川地震救援的一些情況。

第二,想結合這次參加救援行動和我平時對工作的瞭解,對地震應急工作做一些反思和啟示。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一、難忘的救援

2008年5月12號在四川汶川發生了8級大震,這次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災情最為嚴重、救援難度最大、影響範圍最廣的一次大震。地震導致了87150人的遇難和失蹤,37萬人的受傷,直接經濟損失達到8000億。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全國各地大概有17萬人的救援大軍趕赴四川進行救援,其中屬於消防,和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的大概有1.8萬人。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江蘇省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5月13號上午完成集結,下午4點趕赴四川進行救援,我們這支隊伍第一批去了91個人,有消防官兵59人,地震專家8人,醫務人員20人,還有其他人員4人。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我們省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於2005年12月30號在南京成立,這支隊伍主要依託南京消防特警大隊,由特警大隊的官兵和地震專家以及醫務人員共同組成。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當救援隊伍歷盡千辛萬苦,爬過滾石、塌方、廢墟和陡坎進入北川縣城的時候,進入我們眼簾的就是一片廢墟。先期趕到的當地的一些救援隊伍正在對北川中學的兩棟教學樓進行施救,這個樓裡一共有2900多個孩子,最後倖存的只有1400多人。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裡面埋著自己的親人,想見最後一面都沒有可能,只能默默地送自己的親人一路走好。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在地震災害救援現場,我不僅看到了這種慘悲的災情,也同時感受到了救援隊伍頑強拼搏,成功救援的欣慰。還有由於救災條件的所限,我們救援失敗而使我永難忘卻的痛苦的記憶。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5月14號,當時我們正開進北川縣城開展救援的時候,傳言上游的堰塞湖要垮壩,救援隊伍和當地的群眾緊急地向城外撤退。江蘇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孤軍空城進行救援,我們救出了包括曲山幼兒園4名孩子在內的11個人,首戰獲勝。5月17號,我們遇到了第二次大撤退事件,當時由於擔心上游的堰塞湖,唐家山堰塞湖要垮壩,現場指揮部命令北川所有人員撤出。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17號的時候,救援隊伍和回去的一些群眾還是比較多,數萬的救援隊伍和群眾蜂擁地向城外撤出,應該說當時的情景非常緊張,但是當時我們正在施救的是北川社保局的熊吉才同志,已經救了好幾個小時,這時我們如果也撤出的話,那麼也不排除在遇難人員的人數中間會增加1人,當時消防總隊的領導果斷地做出了一個決定,大部分撤出,留下一支分隊繼續進行救援,當時我們消防總隊的兩位領導和我都在這個現場,我們又連續進行救援了幾個小時,成功地把熊吉才救出來。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為了使這位埋在交通大樓裡頭的實習大學生劉暢的兩條雙腿不至於被截肢,我們連續地救援了,接近50個小時,最後成功地把他從這個廢墟里邊救出來了。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當然我也經歷了由於我們的條件所限,面對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在面前離開我們,使我們留下了終身難忘的記憶。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從5月13號到22號,我們省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的全體幹群在北川開展救援。全體隊員牢記,搜索不拋棄每個角落,搶救不放棄每個生命。始終戰鬥在最最危險的地方,我們總共從廢墟中間救出來39名被埋壓人員,搜索和搶救出槍支86支,還有4000多發子彈,協助兄弟部隊偵察搶救被埋壓受困的人員43人,配合兄弟部隊從信用社的金庫裡面拿出來的現金有600多萬,我們省救援隊救出的埋壓人員在當時趕赴四川去的18支省級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中間名列前茅。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為了表彰省救援隊的先進事蹟,江蘇省委省政府授予了我們省救援隊“支援抗震救災先進集體”,全國總工會授予了“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工人先鋒號”。

抗震救災和在這之後的恢復重建,都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績。這些成績的獲得是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強力組織,科學決策和高效指揮,得益於我們解放軍,武警,消防等救援隊伍,不畏困難,不怕犧牲,還有我們專業救援隊在搶救人民生命財產中間,發揮攻堅克難的突擊作用。作為江蘇救援隊在北川的這些業績,我們只是十多萬個救援大軍中間的一個縮影。

二、反思與啟示

紀念汶川地震10週年,我想我們更多的可以從參加汶川地震救援的中間來對存在的一些不足,存在的一些教訓來進行一些反思。

恩格斯曾經說過:“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汶川大震的應急救援,也留給我們許許多多值得思考的課題和警示。

我認為,存在的不足和問題方面,可能有這麼幾個方面。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由於地震初期應急指揮通信保障能力沒有辦法來滿足這種大震救災的應急處置,所以災情無法及時的獲得傳遞,使得救援的力量難以科學合理的部署,很難實施有序統一的應急指揮。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當時四川的相關部門在成都等一些大的省市,已經建立或正在建立一批應急的避難場所,但是這些避難場所在地震災區汶川、北川應該說是嚴重不足的。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這張照片是綿陽的九州體育館,當時震後作為臨時的避難場所,裡面集中了龐大的避難人群。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邢臺地震當時死亡了8000多人,傷了38000人,地震以後,周總理三次冒著大雪趕赴震區,慰問災區的幹部群眾,組織抗震救災,在邢臺地震現場周總理對包括地震應急在內的防震減災工作做出了一系列的指示,由於周總理的這種重視,我們國家的防震減災事業,有了長足的進展。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進入新世紀,2003年的抗擊非典以後,我們國家的應急管理工作有了長足的進展,汶川地震這種反思和啟示也極大地促進了我們地震應急的管理工作。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近年來,我們的地震科技對防災減災救災能力起了很大的支撐和保障作用,對地監測衛星已經在防災減災領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今年2月,張衡一號電磁探測衛星升空,成為我們地震前兆觀測的一個新的手段。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各地有關政府和部門,都建成了一批應急的指揮中心,隊伍建設方面從當初主要依託消防組建的地震災害救援隊伍,到近年來依託解放軍,依託武警,還組織了新的一批綜合型的救援隊伍。我們江蘇省級就有三支隊伍,分別是依託消防、解放軍和武警,還有一批民間組織的,社會力量組織的救援隊伍,近些年來在很多救援現場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今年組建了應急管理部,原來的安監總局、國辦的應急管理、公安的消防、民政的救災、國土部地質災害、水利的水旱災害、農業部的草原防火、林業的森林防火、地震局的震災應急救援都納入到了應急管理部。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我們必須要發揚和傳承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那就是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

我的分享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難忘的救援 深刻的反思|張振亞「STEC演講No.012」

總體策劃:姚國章

業務指導:許文勇

運營設計:蘭 勤

協調支持:祝亦楠

技術監製:毛曉安

現場錄製:劉天靈

視頻剪輯:章 爍

現場攝影:劉成賀

圖文設計:彭佳琪

現場統籌:馬婭婭

志願組織:李詩雅


STEC數字大學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創新思維,構建以“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教育(Education)、文化(Culture)”為核心的新型數字大學,由中南信息科技研究院和江蘇省科學傳播中心聯合打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