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國八百年並且率先稱王的楚國爲何沒能統一,到底什麼情況?

秦王政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秦國先後共派出了八十萬大軍南下滅楚。立國於公元前十二世紀的楚國,在統治了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八百餘年之後壽終正寢。作為曾經不可一世的“超級大國”,楚國一戰亡國留給了後人太多的惋惜。也不經讓人發問,為什麼這麼強且大的楚國說沒就沒了呢?

立國八百年並且率先稱王的楚國為何沒能統一,到底什麼情況?

公元前704年,楚君熊通不滿周室,僭越稱王,是為楚武王。楚莊王重用虞邱子、孫叔敖等賢臣,問鼎中原。而後又在邲之戰大敗晉國而稱霸,開創春秋時期楚國最鼎盛的時代。至楚宣王、楚威王時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蘇北部、陝西東南部、山東西南部!楚國在這時也達到了最鼎盛的時期。

就是這樣一個不可一世,似乎有橫掃天下之勢的楚國依然倒在了秦人的鐵蹄之下。與秦相比,楚國才是滅國最多的國家,共有四十多個!楚國也是因此才吃成的“大胖子”。而胃口好不等於消化好,吃下去了怎麼消化呢?畢竟人家的國家被滅了楚國不把被征服國家的人民安撫好人家是要搞事情的!今天剿,明日又反,明日剿,後日又反!長此以往楚國必定被拖垮。

立國八百年並且率先稱王的楚國為何沒能統一,到底什麼情況?

於是楚國人開始“對症下藥”。中原地區的那些文化程度先進一些的,直接軍事佔領;而那些比中原人罵楚人“蠻夷”更加蠻夷的國家就直接“和平統一”,給他們一定的自主權只要他們聽楚國的話。楚王在遙遠的南方也著實過了一把周天子的癮:人家周天子是天下共主,而楚王是南方“共主”。因為這一點,楚人統一天下的願望似乎並不強烈,或者說沒有秦人強烈。因為他們覺得就這樣維持現狀挺好的。所以即便是最強盛的時期也一直在中原南部,並沒有真正的入主。

立國八百年並且率先稱王的楚國為何沒能統一,到底什麼情況?

還是因為這一點,楚國內部的中央集權比起秦國來根本就是個笑話!隨著併入楚國的氏族越來越多,相應的權力就要被分出去。而歷代楚王採取的措施就是“面多了就加水,水多了再加面”。揉出來的麵糰雖然是一大塊,但是吃到嘴裡的卻是一言難盡。戰國時代的楚國,更像是一個邦聯制的國家。雖然楚國的國土面積看上去龐大無比而且號稱“帶甲百萬”,但是楚王能夠調動的軍隊真沒幾個人,可以說是有將沒有兵。而作為國家財政主要來源的稅收全靠那些王族的領地,而那些在名義上順從了楚國的氏族,非但不納稅還要吃中央的財政!單憑這一點,楚國就已經可以坐著等死了

立國八百年並且率先稱王的楚國為何沒能統一,到底什麼情況?

而軍事上,名義上順從楚國中央政府的氏族們都有著自己的武裝。本來在“和平統一”的時候這是一塊給氏族的糖。但是後來這塊糖變成了泡泡糖,吹出來的泡泡越來越大,以至於一個氏族就是一個實際意義上的小諸侯!而這些氏族的武裝,總量加起來就比中央政府直接能夠調動的部隊要多得多。這些部隊不是楚王想調多少的問題,而是調不調得動的問題。打個比方,你在一家公司裡面管著人事工作,公司要考核績效、要招聘補充人員還需要老總過來跟你一個管人事的經理說好話甚至求你,這樣的一家公司能活多久?

立國八百年並且率先稱王的楚國為何沒能統一,到底什麼情況?

如果說改革,楚國也的的確確改革過。吳起在魏國沒有被拜相心灰意冷南下來了楚國,這位改革家本來是可以給楚國帶來一絲生機的。但是第一年就讓他在地方歷練了一年,第二年才正式拜為令尹。開始改革之後,改了還沒一年楚王沒了……在楚王的靈堂上,貴族們可不管三七二十一,即便是吳起趴在了楚王的屍體上貴族們照射不誤!由此可見,想在楚國改革,沒有個幾千條命是真的不敢動!相比之下秦國的商鞅變法,雖然商鞅被車裂,但是商君之法依舊施行。而楚王和吳起死後,楚國立刻反彈到之前的狀態。

立國八百年並且率先稱王的楚國為何沒能統一,到底什麼情況?

這樣的一個楚國焉能不亡?因此在王翦帶著六十萬人秦軍前來滅楚的時候,最開始各家還能齊心協力的勁往一處使來對抗秦軍。但是久經沙場的王翦不會對楚國國內的形勢不瞭解,相反他甚至比楚國人更瞭解楚國的國情。於是他帶著六十萬秦軍也不主動出擊,安營紮寨之後每天除了吃飯就是洗澡睡覺。別說楚國人一臉懵逼,跟著去的秦軍小兵也是在納悶:這到底是參軍打仗來了還是跟團旅遊來了?

立國八百年並且率先稱王的楚國為何沒能統一,到底什麼情況?

不出王翦意料,自己不動手楚國內部就先亂了:既然前線不打仗憑什麼我們家出的糧食要多?那塊地比較潮溼,讓你的人去,我可不去那邊駐紮……王翦按兵不動,項燕也只能按兵不動。王翦、項燕這兩位將軍等得起,楚國的貴族們等不起。楚國亡的真不冤,只是可惜了項燕這種名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