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新聞聯播》播出時,新聞畫面兩邊會有黑邊?


為什麼《新聞聯播》播出時,新聞畫面兩邊會有黑邊?


如果你家的電視機接收的是高清數字信號,那麼你會發現一個很奇特的現象:每天晚上播出的《新聞聯播》,主持人口播新聞的畫面充滿整個16:9的屏幕,而一旦切入新聞,電視機兩側就會出現很寬的黑邊。

為什麼《新聞聯播》播出時,新聞畫面兩邊會有黑邊?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弄明白這個問題,需要了解這5個關於電視新聞的基礎知識:

第一,弄明白什麼是標清和高清

目前,《新聞聯播》的演播室信號採用全高清錄製,而新聞素材仍保留了標清格式,但是都採用高清信號傳輸。

也就是說,製作新聞聯播是兼容了“標清”、“高清”兩種視頻格式,但傳輸《新聞聯播》,使用了統一的高清信號。

為什麼《新聞聯播》播出時,新聞畫面兩邊會有黑邊?

標清、高清,分別對應標準清晰度和高清晰度,原本指的是信號的畫面分辨率。根據垂直逐幀掃描的數值不同,通常把720p以下的分辨率稱為標清,以上稱之為高清。

但表現在畫幅上,從“標清”到“高清”有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畫幅從4:3變成16:9。這也回答了,為什麼新聞素材播出時電視屏幕有黑邊——

因為畫面採用的是標清素材,而播出信號為高清信號時,多餘的部分就會被留黑。

第二,弄明白《新聞聯播》的內容性質

《新聞聯播》的播出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主持人的口播,也就是我們看到的正襟危坐的畫面。這個畫面由於央視已經完全實現了高清信號播出,因此它採用的是16:9的畫框。而相關的素材則一律保持4:3的畫幅,除了技術上的問題,也有內容上的考慮。

相比16:9,4:3的畫幅寬度更窄,畫面展現信息將聚焦在有限的框架內,刪除了左右兩側的無效信息,對特殊題材而言,不容易出大錯。例如,當我們需要聚焦某一個人身上時,身邊的人就會被4:3的畫幅裁減掉。

第三,弄明白央視《新聞聯播》的製作流程。

雖然央視的新大樓已建立多年,但《新聞聯播》仍在中央電視臺復興路老臺址製作播出。

對播出四十年如一日的節目而言,老臺址在硬件上有非常成熟的直播管理經驗,它穩定、可控、成熟,並且應對過各種突發情況的考驗,都是《新聞聯播》安全播出的保障。

為什麼《新聞聯播》播出時,新聞畫面兩邊會有黑邊?

如果對它進行傷筋動骨的硬件更換,那將會帶來無法預料的後果。

如果搬去新臺址,也有很大風險。例如新臺址試播過程中就曾出現過黑屏等情況,這些突發情況是《新聞聯播》這樣的節目承擔不了的。

但央視正逐步使用新臺址進行大型新聞報道,尤其是直播報道。日常的新聞直播間,晚間23:00之後的新聞就被安排在老臺址。從2016年G20杭州峰會開始,大型國家事件直播也在新臺址。

為什麼《新聞聯播》播出時,新聞畫面兩邊會有黑邊?

而新臺址的畫面,就保證了演播廳和新聞畫面信號標準上的一致,都是16:9的畫幅。

等到新臺址的新聞系統應用成熟,《新聞聯播》也會有一天在新的環境履行使命。

第四,明白央視《新聞聯播》的製播生態

《新聞聯播》並非完全是中央電視臺新聞記者的報道,它還有一重身份,是全國電視新聞的最高展播平臺——它整合了全國所有省級電視臺的採編資源,做的一次串聯報道。

為什麼《新聞聯播》播出時,新聞畫面兩邊會有黑邊?

中央電視臺除了是一家獨立採編能力很強的電視臺,各省級兄弟電視臺,還要為他報送新聞條目,從而也具備了彙總和篩選的電視資料庫屬性。對各省級電視臺新聞系統而言,登上央視《新聞聯播》的新聞,也成為各省級衛視新聞報道的主要考核指標。

因此,《新聞聯播》的素材是不是好,不僅僅取決於央視自己,還取決於整個中國電視播出的環境。當各個省市參差不齊的線路信號傳來時,必須照顧基礎設施沒跟上的省份,就低不就高。

所以,新聞素材要達到全高清,必須要實現全國各地新聞採編都實現製播高清化。

第五,弄清楚數字電視的未來

為什麼《新聞聯播》播出時,新聞畫面兩邊會有黑邊?

今年底,總局已經下發相關文件,要求在未來的兩年內,實現100%的高清採編播出。這正是對《新聞聯播》實現全高清化採編播的一項重大推進。

毫無疑問,偏遠地區、傳媒業不發達的地區,是數字電視推行100%高清的關鍵。

這其實就是在統一行業標準,不僅讓新聞聯播的播出內容變成全高清的,也為留存史料提供了重要的基礎保障。

但是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多年的積累的。推行這一政策的難度,不亞於開展一場技術革命。回想從廣播、電影、電視的媒介變遷,大多都源自一代一代媒體人的專業力量。電視因為建立了行政機構,當以政策形式推行,執行效率會大大提升。

看完,你弄懂了《新聞聯播》的原理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