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被康熙帝稱爲「古今第一廉吏」

他曾被康熙帝稱為“古今第一廉吏”

于成龍

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廣西羅城縣(今廣東仫佬(mùlǎo)羅城自治縣)來了一箇中年人做縣令,他叫于成龍(1617-1684年)。

  于成龍,字北溟,永寧州(今山西離石)人,出生農家。他經歷明清交替時代,飽覽滄海桑田之變,深知民間疾苦。

  當時,傳說廣西蠻煙瘴雨,北方人不服水土,十有八九不能生還。于成龍那時已經45歲了,家裡還有一些田產,尚可維持一家人的生計,親友多勸他別去。

  可是,于成龍卻馬上變賣了部分家產,湊足路費,就上路了。途中,他去探望了一位年輕時的同窗好友,一吐衷腸,表明了自己決不貪財,而是想幹一番事業的理想。

   雖然于成龍早有吃苦的準備,可是,到羅城一看,仍然不免大吃一驚。羅城在萬山叢中,山如排劍,突兀崢嶸,河流縱橫,天然落差造成許多瀑布,水聲震耳,如 同湯沸。人稱那裡“猴子難越千條澗,鳥兒難飛萬重山”。羅城屢經戰亂,早已殘破不堪,縣城根本沒有城池街道,只有一些破爛不堪的草房,縣衙門也好不到哪裡 去,東邊是舍館,西邊是書吏舍,中間開一門,後面是內宅。內宅沒有牆壁,常有野猴光顧嬉戲,白天就能聽見山中虎嘯之聲。于成龍沒有被這些困難嚇倒,想到 “既來之,則安之。”於是,他用石塊堆成几案,在柱子下支鍋做飯,晚上睡覺,頭枕一口刀,床頭放兩支槍,以防備山賊。

他曾被康熙帝稱為“古今第一廉吏”

  于成龍出生農 家,深切同情農民百姓。有一次,上司詢問如何處理地方事宜,他答道:“地方的強盜,其實就是百姓。百姓雖然無知,決不樂於為盜,一定是飢寒刑罰所迫,才淪 為盜賊。”他主張“勿戕民命”,“勿肅民膚”,“稍疏一面之網,多方招撫,開誠佈公,消疑釋嫌”。來到羅城,于成龍就按照這些方法實施。果然取得效果。不 久,外逃的百姓紛紛回家與父母妻兒團聚,開荒種地,安心生產了,羅城再很少看到強盜了。

  于成龍每逢春季,農時大忙時,就乘坐滑竿,到 羅城縣的田野四處巡視。遇到辛勤耕作的百姓,他就停下來,口稱“勞苦了”,“勞苦了”,表示慰問。百姓帶著妻兒老小圍著他磕頭,然後和他一塊兒環坐樹下, 拿出帶的飯菜和他邊吃邊聊,如同家人父子一般歡快、融洽。羅城的百姓凡是勤懇耕作,收穫豐盛的,于成龍定要在農戶門前樹立標誌表彰;凡是懶惰,聽任田地荒 蕪的,他就召集百姓圍著羞辱他,迫使他改過自新。幾年之後,羅城嘉禾遍野,牛羊滿山,氣象大為改觀。

  最令人高興的是有的百姓還蓋起新房。凡是新屋落成,于成龍都要親自寫額聯,送給房主張貼,祝賀喬遷之喜。

  羅城縣是個少數民族集聚的地方,主要有仫佬族和壯族。有些少數民族頭人常常帶人到縣城搶掠人口牲畜,攪擾社會治安。于成龍瞭解到其中緣故,就帶兵開進山寨,找到頭人和他們講和,並約定每年十月送他們耕牛花酒,供山寨維護生計。這樣,羅城縣的民族糾葛,被于成龍化解了。

  于成龍治理羅城,不是以權勢壓人,而是以身作則去感化百姓。他做官從不帶家眷,身邊只有兩三個老頭相隨。

   于成龍經常在公事之餘伏案讀書。他常買一壺價格便宜的酒,不備佐酒之物,或念唐詩,或寫俚語,自娛自樂,喝醉了就靠著桌子睡一覺。他常常整日不戴帽子, 不穿鞋,既無官氣,也無官架子,顯得很隨和。百姓們見“縣太爺”胸懷坦蕩,都樂意與他親近,親切的叫他“阿爺”,隔幾天,就不約而同地到衙門裡找他,圍在 一起,把家中為難的事說出來,請他出主意解決。

他曾被康熙帝稱為“古今第一廉吏”

  于成龍做官清廉正派,日子過得再清苦,也不動用官銀一分一文,他幾乎天天喝粥,菜餚不 過是一盤豆豉(chǐ),一碟青菜。他從老家山西帶到羅城的僕人不是病死,就是過不了艱苦的日子,偷偷逃回去了。後來,從山西老家和他一起來的只剩下他孤 零零的一個人。百姓見自家生活日見起色,于成龍為他們的生計操勞,卻這樣清苦,十分不忍,每天一早一晚都到衙門去看望他,有時還帶著錢送給他。可是,於成 龍卻推辭道:“我一個人在此,用不了多少錢。拿回去買些可口的東西侍奉你們父母,如送我一般。”有時候,于成龍實在拗不過百姓,就留下一壺酒錢,買壺酒 喝。

  有一次,于成龍的大兒子到羅城來探望他,于成龍十分高興,破天荒地買了一隻鴨子,煮半隻給兒子吃,另外半隻醃了掛起來,留著過年。百姓聽說於公子來了,都四處相告,說:“阿爺家的人來了,咱們給他家帶點東西回去吧!”

  於是,各家湊了許多錢送了來。于成龍笑吟吟地回絕了,說:“這裡離我老家六千里,一個人帶著錢,可是個累贅(zhuì)呀!”一定讓百姓把錢拿走。百姓見於成龍如此,十分感動,都伏在地上,淚流滿面。

  于成龍在羅城當縣令,政績卓著,廉潔奉公,百姓愛戴他,上司也很看重他,將他提升為四川合州知州。當地百姓聽到消息,十分不捨得讓于成龍走,于成龍離任那天,人們擠在街上為他送行,都說:“阿爺走了,我們沒有青天了!”追著送出幾百裡,還都不願回去。

   于成龍到四川合州上任了,合州的情況比羅城好不了多少。合州下屬三縣,在籍百姓不過100多戶,每年國家正式收稅賦僅15兩白銀。可是,各級官吏卻層層 截流,搜刮百姓錢財。于成龍先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廢除了一些不合理的徵收。有一次,郡守派人送來一張帖子索取鮮魚。于成龍很不以為然,說:“民脂民 膏都被搜刮盡了,沒有人憐憫過問,反而索取鮮魚,誰給他弄魚?”不但不送魚,反而給郡守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陳述百姓困苦狀況。郡守感到很慚愧,深感於成 龍是真正的為國家為老百姓辦事的清官。

  于成龍的好名聲,漸漸傳開了,朝野上下都知道他的事蹟。他的官階也不斷上升,先後擔任武昌知 府、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直隸巡撫、兩江總督,由一個窮書生升到朝廷封疆大吏。他卻不改初衷,始終不遷就官場習氣。他晚年患病,仍然不肯讓家屬來侍候 他,官署中只有小兒子和幾個跟隨他多年的老頭。

  兩江地區盛產絲綢,比較富裕,有些百姓平素崇尚奢華,花錢如流水。于成龍任兩江總督以後,本色不改,帶頭節約,這裡的風氣也有了明顯變化,人們辦事都變得節儉了。

他曾被康熙帝稱為“古今第一廉吏”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于成龍積勞成疾病死在兩江總督任上。臨終前,前來探視的文武官員,見於成龍的寢室只有一個放衣物的舊竹笥(sì),裡面裝著官服和簡單的靴、冠帶,後堂只有幾鬥米、幾罐鹹豆豉。人們見此情景,無不感動得淚流滿面。

  于成龍死後,康熙皇帝把他做為清官的典範,稱讚他為“古今第一廉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