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做學問的拚命三郎,他說當老師才是「一輩子的信仰」!

“有夢想、有溫度、有格局”

是學生對他的評價

“聲歌求道”

是他響亮的學術品牌

30多年從教經驗,13年院長工作

我校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第一人

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

……

他就是榮獲“2018年省高校優秀教師”稱號的

我校音樂學院院長郭克儉教授

他是做學問的拼命三郎,他說當老師才是“一輩子的信仰”!

“聲歌求道”他是做學問的“拼命三郎”

“我去求‘道’,先琢磨透徹基礎學術原理和方法,再進行音樂背景文化的深度探究,從聲樂的技巧、藝術再到文化,層層遞進,全方位去認知中國的聲樂藝術。”

“我們學音樂都是從學唱歌、學彈琴等基礎的技藝訓練開始的。”郭克儉告訴記者,因為從小嗓音條件優越,總是參加學校文藝匯演,並常在歌唱比賽中獲獎,他逐漸走上了音樂藝術表演和研究道路。

學術路上,郭克儉一步步執著於追求自己相信的“道”。當年,他從研究“夾板音” 唱法起步,就在學界獲得認可,碩士論文《關於“夾板音”唱法的研究》發表在權威期刊《中國音樂學》上,並獲得省政府社科獎優秀成果獎。十一年前,他又出版第一本著作《聲歌求道-中國聲樂藝術的理論與實踐》,“聲歌求道”四個字逐漸成為他學術上的“金字招牌”。

“音樂研究需要先關注音樂本體,而後再逐漸上升至音樂文化的研究。”郭克儉告訴記者,剛涉足音樂研究時,他關注的是如何把演唱這種看不見、抓不著的技能變得更直觀、更具體。可後來,他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音樂文化的研究上。以中國傳統音樂表演為研究對象,構建獨具東方文化精神、中華藝術品格、傳統音樂特色的中國傳統音樂表演體系,是郭克儉領銜的課題“中國傳統音樂表演體系研究”的研究主旨,它也獲得了2016年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招標項目,郭克儉成為我校獲批該項目的第一人。

他是做學問的拼命三郎,他說當老師才是“一輩子的信仰”!

今年,郭克儉參與的課題“新時代中國民族歌劇創作研究”再次獲批2018年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招標項目,他參與負責其中一個子課題“民族歌劇表演藝術的創新性轉化和創造性發展”。除了學院繁重的行政工作、每週15節課的教學任務外,他還計劃要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有關中國當代聲樂史的30萬字寫作。

不間斷的學術創作,是郭克儉日復一日地堅持、不斷地從忙碌中“擠”時間換來的。看書、寫文章是一件不能輕易被打斷的事情,由於白天繁忙的行政事務,郭克儉常常只能在晚上“加班”做學問,可一寫就一時半會兒停不下來了。“師母說老師幾乎每天研究到凌晨,”學生王琳說,“郭老師專注一件事的毅力和潛心問道的執著,我們都相當敬佩。”在學生眼中,他幾乎沒有休假的時間,是不折不扣的“拼命三郎”。

老師才是“一輩子的信仰”,他致力於為課堂注入傳統文化的能量

“院長只是行政職務,但做好老師是我一輩子的信仰。只要生命體徵還在,我都無比在意且永遠熱愛這份職業。”

作為音樂學院的院長,郭克儉對學院工作倍加上心,顧全學科專業發展,建設培養師資教育隊伍,常常為音樂學院青年教師開教學與學術研討的“小灶”。“我們要做好浙江基礎音樂教育,培養中小學優秀師資,也要將科研成果反哺到教學中,重視傳統的音樂文化。”郭克儉說。

他是做學問的拼命三郎,他說當老師才是“一輩子的信仰”!

郭克儉與新加坡戲曲學院院長蔡曙鵬教授合影

在郭克儉看來,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是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藝術精神的重要標識,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生命的密碼,對它的傳承亦是對中華文化的延續。所以在教學中,郭克儉十分注重將中華傳統音樂文化以及區域音樂文化融入其中,倡導並努力踐行音樂理論研究與音樂教學實踐、音樂技術與音樂藝術、音樂本體與音樂文化等三方面的結合。

郭克儉大力提倡將傳統特色文化教育融入校園,突出浙江本土文化的建設。他將中國傳統音樂搬進課堂,增加婺劇表演課程,改革中國傳統音樂概論課程中的戲曲模塊等等,為學生提供浙江本地戲曲演唱學習和舞臺實踐的機會,並大力支持和多舉措激勵同學們進行公益演出,“高校應該成為中華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的重要陣地。”郭克儉說。

他主張培養能夠“站好舞臺、站穩講臺、夯實案臺”的音樂和舞蹈學專業學生。所謂“站好舞臺”就是要能夠表演,“站穩講臺”就是要能當好老師,“夯實案臺”就是要有學術能力,以開闊的視野時刻關注學科發展的動態。

十幾年來,郭克儉還大力倡導和全力支持“陽光雙扶貧”活動,發動黨員教師帶頭指導,免費為貧困學生輔導課程,包括系統地組織訓練,每星期至少為他們組織一次合唱團、民樂團排練。

嚴師?暖男?他是身正為範、潤物無聲的男神!

“做人在藝術之前。一個人的藝術水平要和人格品行相統一,並以此感悟人生,創造自己獨特的藝術世界。”

出生在教師世家,郭克儉從小受家庭影響,將尊師重教的傳統謹記於心。秉承“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信念,郭克儉一直對自己嚴格要求,努力做一名德藝雙馨、師表垂範的好老師。

他是做學問的拼命三郎,他說當老師才是“一輩子的信仰”!

郭克儉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浙江畲族民歌”傳承人藍陳啟合影

“初次接觸郭老師覺得他有點嚴厲,做事一絲不苟,久了以後覺得他也會很‘暖’,細心周到,及時洞察每位學生的性格特點,讓我們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跟隨郭老師學習十年,現已為人師的熊斯悅這樣說。

她仍對郭克儉上專業課時的投入記憶猶新。聲樂課上他不厭其煩地示範,模仿學生的聲音揚正糾錯。天氣雖然涼爽,她卻觀察到郭老師已汗流浹背,衣衫盡溼。

“郭老師曾提出學生應該做一名做有夢想、有溫度、有格局的人,而我認為郭老師正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就是我心中的男神。”學生王琳回憶他時說。

他是做學問的拼命三郎,他說當老師才是“一輩子的信仰”!

郭克儉和他指導的2018屆研究生合影

王琳曾在參加一次全國比賽的決賽前夜,突遇主辦方臨時改歌,措手不及的變動令她灰心喪氣。而次日清晨郭老師急忙趕來,幫助解決她的燃眉之急,並教導她看淡功利,找回自信。那時她感到心理上獲得老師的鼓勵比拿到名次更有意義。

“選擇了教育就是選擇了‘葉’的事業,我願以園丁的辛勞哺育桃李芬芳。”郭克儉一直把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勉勵自己堅持投入精力,永遠熱愛教育事業,保持科研熱情。

他是做學問的拼命三郎,他說當老師才是“一輩子的信仰”!

郭克儉與婺劇民間樂隊合影

記者丨徐潤喆,部分來源於《中國社會科學報》報道 記者:吳楠

圖片丨由郭克儉、王琳、苗歡歡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