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時期——北朝第十一皇帝元曄

南北朝時期——北朝第十一皇帝元曄

元曄

元曄(509—532年),字華興,河南洛陽人。南北朝時期北魏第十一位皇帝(530—531年在位),初封長廣王。太武帝拓跋燾玄孫,景穆帝拓跋晃曾孫,南安惠王拓跋楨之孫,扶風王元怡次子。

權臣爾朱榮被孝莊帝元子攸殺死後,爾朱氏軍閥為反對元子攸,永安三年(530)十月,爾朱兆與爾朱世隆擁立元曄為帝,年號建明,成為爾朱氏手中的傀儡。

爾朱氏俘虜並逼殺元子攸後,元曄失去利用價值,建明二年(531)二月,爾朱氏借禪讓的名義,廢黜元曄,降封為東海王,另立廣陵王元恭為帝,年號普泰,是為節閔帝。

軍閥高歡為與爾朱氏對立,建明二年(531)十月,另立元朗為帝,年號中興。高歡擊敗爾朱氏後,廢黜節閔帝。

清除爾朱氏後,高歡大權獨攬,中興二年(532)四月,借禪讓名義,廢黜元朗,降封為安定王,另立平陽王元修為帝,年號太昌,是為孝武帝。

太昌元年(532)五月,高歡指使孝武帝毒死節閔帝;十一月,高歡以東海王元曄、安定王元朗與爾朱氏有牽連,指使孝武帝於同日將二人賜死。

  • 本名
  • 元曄
  • 別稱
  • 長廣王、東海王
  • 字號
  • 字華興
  • 所處時代
  • 南北朝
  • 民族族群
  • 鮮卑

生平經歷

北魏永平二年(509年),元曄出生於河南洛陽。

武泰三年(530年),北魏王朝在野心家爾朱榮等人的折騰下,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這時,孝莊帝元子攸,不甘北魏大權旁落爾朱氏手中,於是詐稱皇太子出生,召爾朱榮入朝,殺死了爾朱榮。同時被殺的還有元天穆、爾朱榮的兒子爾朱菩提。

汾州刺史爾朱兆為了替死去的叔父爾朱榮報仇,自晉陽發兵攻入京師洛陽,推轄下的太原太守、行幷州刺史長廣王元曄為主。元曄就這樣被爾朱兆擁立登上了帝位,年號建明。

元曄即位後,即封爾朱兆為大將軍,並進爵為王。徐州刺史爾朱仲遠亦反,率眾前來京師投奔爾朱兆。十有二月甲辰,爾朱兆、爾朱度律自富平津上,率騎涉渡,以襲京城。事出倉卒,禁衛不守,俘掠了元子攸。孝莊帝出雲龍門,爾朱兆逼帝幸永寧寺,殺皇子,汙辱嬪妃,並殺司徒公、臨淮王元彧,左僕射、范陽王元誨等宗室成員和朝廷官員。這樣,北魏的大權仍為爾朱氏把持。戊申,元曄大赦天下。爾朱度律自鎮京師。甲寅,爾朱兆遷孝莊帝於晉陽,十天後在城內三級佛寺害死孝莊帝及陳留王元寬。

爾朱兆滿載著掠奪的財物到了晉陽。臨走之際,留下叔父爾朱世隆牽制元曄。爾朱世隆也是一個心腸毒辣的野心家。留守洛陽不久,就密謀趁元曄母親衛氏出行之際,遣數十人扮成劫盜在街巷中將其殺死。

孝莊帝死後,北魏建明二年(531年)春二月,一直覬覦北魏王朝大權的爾朱世隆以元曄與孝莊帝關係疏遠且無威望為由,欲廢黜元曄,而另立廣陵惠王元羽之子元恭。時逢元曄出行郊山,爾朱世隆、爾朱度律等擅作禪文,硬是逼迫元曄禪位於曾裝聾扮啞達8年之久的廣陵王元恭。元恭即位,改建明二年為普泰元年,封潁川王爾朱兆,彭城王爾朱仲遠,隴西王爾朱天光,樂平王爾朱世隆,常山王爾朱度律,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高歡,都督斛斯椿各有差。從此,北魏朝政被“五胡王”爾朱氏集團及北方六鎮高歡勢力集團所控制。三月癸酉,元曄被迫交出帝位後,降為東海王。

同年六月庚申,高歡佈局自己的親信勢力完成後,以爾朱逆亂,始起兵於信都,開始對爾朱氏集團進行清剿。冬十月壬寅,高歡立勃海太守安定王元朗為帝(後廢帝,元曄從侄),號中興元年。次年(532年)春三月,高歡敗爾朱天光等於韓陵。韓陵之戰後,爾朱氏集團勢力大減。爾朱兆逃亡幷州,仲遠奔東郡,不久投奔蕭衍,爾朱天光、度律、世隆、彥伯、青州刺史爾朱弼相繼被殺,爾朱氏集團幾乎覆滅。夏四月辛巳,元朗遜位,同日高歡又廢元恭於崇訓佛寺,而立平陽王元修為帝,即孝武帝(出帝),改中興二年為太昌元年。自此,高歡勢力把持朝政。十一月甲辰,高歡以安定王元朗及東海王元曄與爾朱氏集團牽連,賜死於門下外省。他在《魏書》和《北史》中均未被視為皇帝,但後世一般將他列入北魏皇帝中。

在位時間

永安三年(530)十月即位,次年二月被廢,太昌元年(532)十一月甲辰(十四)(12月26日)被殺。在位四個月。

親屬成員

父親

元怡,扶風王。

皇后

爾朱皇后,契胡族大將爾朱兆之女。

史籍記載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四》

汾州刺史爾朱兆聞榮死,自汾州帥騎據晉陽;世隆至長子,兆來會之,壬申,共推太原太守、行幷州事長廣王曄即皇帝位,大赦,改元建明。曄,英之弟子也。以兆為大將軍,進爵為王;世隆為尚書令,賜爵樂平王,加太傅、司州牧。又以榮從弟度律為太尉,賜爵常山王;世隆兄天柱長史彥伯為侍中;徐州刺史仲遠為車騎大將軍,兼尚書左僕射、三徐州大行臺。仲遠亦起兵向洛陽。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五》

魏自敬宗被囚,宮室空近百日。爾朱世隆鎮洛陽,商旅流通,盜賊不作。世隆兄弟密議,以長廣王疏遠,又無人望,欲更立近親。儀同三司廣陵王恭,羽之子也,好學有志度,正光中領給事黃門侍郎,以元叉擅權,託瘖病居龍華佛寺,無所交通。永安末,有白敬宗言王陽瘖,將有異志。恭懼,逃於上洛山,洛州刺史執送之,系治久之,以無狀獲免。關西大行臺郎中薛孝通說爾朱天光曰:"廣陵王,高祖猶子,夙有令望,沉晦不言,多歷年所。若奉以為主,必天人允葉。"天光與世隆等謀之,疑其實瘖,使爾朱彥伯潛往敦諭,且脅之,恭乃曰:"天何言哉!"世隆等大喜。孝通,聰之子也。己巳,長廣王至邙山南,世隆等為之作禪文,使泰山太守遼西竇瑗執鞭獨入,啟長廣王曰:"天人之望,皆在廣陵,願行堯、舜之事。"遂署禪文。廣陵王奉表三讓,然後即位。大赦,改元普泰。黃門侍郎邢子才為赦文,敘敬宗枉殺太原王榮之狀,節閔帝曰:"永安手翦強臣,非為失德,直以天未厭亂,故逢成濟之禍耳。"因顧左右取筆,自作赦文,直言:"門下:朕以寡德,運屬樂推,思與億兆,同茲大慶,肆眚之科,一依常式。"帝閉口八年,至是乃言,中外欣然,以為明主,望至太平。

······

(太昌元年)五月,丙申,魏主(孝武帝)鴆節閔帝於門下外省,詔百司會喪,葬用殊禮。

······

(太昌元年)冬十一月,丁酉,日南至,魏主祀圜丘。甲辰,魏殺安定王朗、東海王曄。己酉,以汝南王悅為侍中、大司馬。

《魏書卷十九下 列傳第七下◎景穆十二王》

曄字華興,小字盆子。性輕躁,有膂力。起家秘書郎,稍遷通直散騎常侍。莊帝初,封長廣王,邑一千戶。出為太原太守,行幷州事。爾朱榮之死也,世隆等奔還幷州,與爾朱兆會於建興,乃推曄為主,大赦所部,號年建明。尋為世隆等所廢。前廢帝立,封曄為東海王,邑萬戶。出帝初,坐事賜死於第。無子,爵除。

《北史卷十八 列傳第六》

肅弟曄,字華興,小字盆子。性輕躁,有膂力。莊帝初,封長廣王。爾朱榮死,世隆等推曄為主,年號建明。尋為世隆廢。節閔立,封為東海王。孝武初,被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