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殘運會落幕,爲頑強拼搏的殘疾人運動員喝彩!

亚残运会落幕,为顽强拼搏的残疾人运动员喝彩!

亚残运会落幕,为顽强拼搏的残疾人运动员喝彩!

10月13日,中國代表團在第三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閉幕式上打出“2022相聚杭州”的橫幅。 新華社記者 王東震 攝

經過8天的激烈拼爭,第三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13日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落下帷幕,來自亞洲43個國家和地區的約3000名殘疾人運動員,將精神寓於運動,在頑強拼搏中寫下了對夢想的渴望和對自我的超越。

成績滿意 展現風采

10月的雅加達依舊酷熱。對於參加亞殘運會,特別是田徑、射箭等戶外項目的運動員來說,是一種巨大考驗。來自亞洲各國家和地區的殘疾人運動員,克服身體上的不便,頂住酷暑,書寫著生命的頑強,展現著體育的風采。

本屆亞殘運會,中國共派出232名運動員,不僅參賽人數超過歷屆亞殘運會,而且新人多、重度殘疾運動員多,其中有125名運動員是首次參加亞殘運。通過頑強拼搏,中國代表團破世界紀錄7項、破亞洲紀錄21項,再次位居金牌與獎牌榜第一:172枚金牌、88枚銀牌、59枚銅牌——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單。

近年來,中國殘疾人體育事業發展迅速。5年間,中國殘疾人體育代表團共參加了180項國際賽事,獲得1259枚金牌。在世界賽場上,中國殘疾人運動員綻放出了耀眼的生命光彩。

2014年仁川亞殘運會和2016年裡約殘奧會,中國代表團都取得了金牌和獎牌榜總數第一的成績。在今年3月舉行的平昌冬殘奧會上,中國輪椅冰壺隊經過多場苦戰奪得冠軍,實現中國冬殘奧會金牌零的突破。

亚残运会落幕,为顽强拼搏的残疾人运动员喝彩!

10月13日,第三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閉幕式,中國殘奧委會主席、中國代表團團長張海迪(右前)展示印尼殘奧委會主席森尼·馬爾伯恩贈送的禮物。 新華社記者 王東震 攝

中國殘聯主席、中國殘奧委會主席、中國殘疾人體育代表團團長張海迪對比賽成績給予充分肯定,她說:“中國代表團這次奪得第三屆亞殘運會金牌和獎牌雙第一,並實現遠南運動會和亞殘運會金牌和獎牌雙第一“九連冠”,取得了競技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這讓我們的國家和人民感到振奮,讓8500萬殘疾人感到振奮。體育運動體現了民族的精神。殘疾人運動員在逆境中毫不氣餒,參與訓練,一次次地在賽場上取得好成績,為祖國榮譽而戰,這樣的精神是應該大力弘揚的。”

鍛鍊隊伍 再創佳績

本屆亞殘運會開幕後的首個比賽日,來自河北邯鄲、第一次參加亞殘運會的女子舉重選手郭玲玲,就在女子舉重45公斤級比賽中,兩次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紀錄。

同樣是首次參加亞殘運會,來自上海的女子輪椅擊劍運動員辜海燕,一舉奪得4枚金牌,一枚銀牌。首次參加亞殘運會就獲得金牌的隊員,在中國隊中還有很多……每個人身上都有著動人的故事。

中國的輪椅擊劍運動雖然起步較晚,但進步很快。不僅在亞洲處於絕對優勢,在本屆亞殘運會奪得18枚金牌中的16枚,而且在世界大賽和殘奧會上也處於領先地位。據上海隊教練孔令森介紹,中國輪椅擊劍隊在里約殘奧會上奪得了13塊金牌中的9塊。從目前中國隊的梯隊建設和優秀後備人才實力儲備來看,今後也有能力在大賽上取得好成績。

在備受關注的集體球類項目中,中國坐式排球和輪椅籃球隊,女隊均蟬聯冠軍,男隊均取得了亞軍;中國男女盲人門球隊則雙雙獲得亞軍。在舉重、田徑、游泳、乒乓球、輪椅網球等賽場上,中國選手也是捷報頻傳。中國舉重隊10名隊員參賽,不僅全部奪得金牌,而且有4名選手打破世界紀錄,成績喜人;北京選手朱珍珍和黃惠敏奪得輪椅網球雙打冠軍,實現中國隊在該項目上的歷史性突破。

亚残运会落幕,为顽强拼搏的残疾人运动员喝彩!

10月12日,中國隊球員呂桂娣(中)在比賽中投籃。當日,在雅加達進行的第三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女子輪椅籃球決賽中,中國隊以65∶35戰勝日本隊,奪得冠軍。 新華社記者 王東震 攝

據統計,在中國隊的獎牌得主中,首次參賽的運動員所佔比例接近一半。“通過賽場表現和成績看,我們的新人經受住了考驗,得到了磨練。在賽場外,我們的年輕運動員展現出了自信與陽光。”中國體育代表團秘書長趙素京表示。

賽場上,中國隊運動員頑強拼搏,勇於爭先,不僅用獎牌、金牌總數雙第一的優異成績,實現了中國代表團賽前制定的中國殘疾人運動在亞洲領先、同時鍛鍊培養年輕運動員,備戰東京殘奧會的目標,更展現出中國殘疾人運動員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中國社會文明進步的形象和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取得的新成就。

參與體育 實現價值

參與體育、發掘潛能,超越自己,找到信心——很多殘疾人運動員都經過了這樣的身體考驗與心路歷程。對於他們來說,參與體育運動,不僅可以促進身體康復,更是展示自強不息精神、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好載體。

奪得本屆亞殘運會乒乓球TT8級男子單打和團體冠軍、來自河北張家口的24歲運動員趙帥,4歲多時因為一場車禍導致左手截肢、右手的拇指功能嚴重損傷,給他幼小的心靈留下了深深的陰影,是體育為他打開了一扇窗,找到了人生的新座標。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被河北正定乒乓球訓練基地的李振東教練發現,開始乒乓球訓練。趙帥通過自己的刻苦訓練和強烈的求知慾,先後在2010年廣州亞殘運會和2014年仁川亞殘運會上獲得了男子TT8級單打冠軍和團體冠軍,在2012年倫敦殘奧會和2016年裡約殘奧會上分別獲得男子TT8級單打冠軍。目前正在北京體育大學本科三年級就讀的他,獲得了“英國諾丁漢鄧亞萍體育獎學金”,還打算大學畢業後去英國繼續他的求學之路和運動生涯。

一位來自山東菏澤定陶縣的基層殘聯工作者孔瑞華,十多年前白手起家辦起一座特殊教育體育學校。這所學校培養出的學生,參加國內外殘疾人體育比賽300餘人次,獲獎牌238枚。在國際殘奧會、世界殘疾人舉重錦標賽、世界輪椅和肢殘人運動會等重大比賽中取得突出的成績。本屆亞殘運會奪得女子41公斤級、61公斤級冠軍的崔哲和崔建金就出自這所學校。

亚残运会落幕,为顽强拼搏的残疾人运动员喝彩!

出征本屆亞殘運會的中國代表團舉重隊合影

“這些孩子最大的變化不是身體,而是心靈。”孔瑞華感觸尤深,“以前他們不願意見人,更別說在公共場合訓練了。”幾乎每一個來特殊教育體育學校的孩子,都經歷了從內向、封閉到開朗、自信的過程。體育改變了他們,他們也證明了自己存在的價值。

當殘疾人運動員在賽場上拼搏時,他們的行動激勵著所有人。不向挫折低頭,把握生活的航向。人生有夢,超越自己。這種對待命運的態度,正是殘疾人運動會貢獻給全人類的精神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