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原來你也在這裡(文

美文|原來你也在這裡(文/聞小語)

總覺得劉若英是那種淡定中帶點愁怨,從容中充滿內容的的女子,不事張揚,適合靜靜地閱讀。

第一次知道劉若英,是她的一部電影。《徵婚啟示》。很有意思的一部電影。影片裡的劉若英,演繹的是一個不斷依靠相親來填補內心寂寞和空虛的女人。或是假扮男人的女同志,或是患有自閉症的病兒,或是慳吝的老男人,或是遊說她做妓女的皮條客,或是體驗生活的演員。形形色色的人等,在劉若英面前呈現出一種千奇百怪的世相。在這裡,沒有等待,沒有回憶,只有不斷地經過。劉若英的表演不慍不火,偶爾天真,偶爾端莊,偶爾又露出點妖冶,眼神裡卻始終有著一股旁觀者的冷靜和看慣世事的淡然。

美文|原來你也在這裡(文/聞小語)

後來,才知道原來劉若英也會唱歌。聲音算不得甜美,但似乎總有點淡淡的茶的味道。再後來,聽劉若英唱“在千山萬水人海相遇,喔!原來你也在這裡”。有些恍惚,也有一點驚喜,彷彿和她也真正有了一次“原來你也在這裡啊”的相遇。

“該隱瞞的事總清晰,千言萬語只能無語。”“為什麼我用盡全身力氣,卻換來半生回憶。”“在千山萬水人海相遇,原來你也在這裡。”這樣的歌詞真是讓人歡喜。不管怎麼樣,那種淡淡而略帶憂傷的氛圍,非常適合劉若英這樣一位平淡而不失風情的女子來演繹。我有個朋友說愛極了劉若英。但是,她所說的愛,似乎很安靜,並不狂熱,有一種找到了多年知已的感覺。對此我頗有同感。有人將劉若英形容為“奶茶”,然而這形容太過大眾和濃郁,我以為並不確切。也許,像劉若英這樣的女子,原不是那種可以讓人狂熱的,她適合擺在心底,暗自品味,或者,獨自欣賞。

美文|原來你也在這裡(文/聞小語)

因為劉若英,因為這首歌,我想起了另外一個叫張愛玲的女子,想起她寫的那篇很有名的文字《愛》。毫無疑問,《原來你也在這裡》這首歌的詞作者肯定是從張愛玲的那篇《愛》中獲取靈感的。張愛玲的文字或冷鬱或絕望或滄桑,總逃不過張愛玲冷靜得近乎有些殘忍的目光,但她的那篇《愛》卻獨特得很,一次偶然的相逢,卻成為終生的記憶,既便歷經劫難也難以磨滅。寥寥數語,寫盡了愛的曲折、希望和悵惘。和張愛玲的其它文字相比,《愛》儘管短小,寫的也總還是寂寞和無奈,但終究透著一丁點溫暖。

一直認為劉若英是有點張愛玲氣質的女子。曾經看過一篇關於劉若英的專訪,她說她對愛情是一個“極度悲觀的樂觀主義者”。對於張愛玲,她似乎也有一種知已般的瞭解,或許當初也曾有過“原來你也在這裡啊”的驚喜吧。在她看來,背後的張愛玲,自然也有張狂大笑和嚎淘大哭的時候,可是在人群中,卻總是獨顯出一股特別的孤傲、寂寞和冷清,這其中和她自己或有比照。這我是相信的,張前期的張狂從張愛玲少年時代寫的《天才夢》大約便可窺出一二。只是人海浮沉,世事變遷,當初那種“原來你也在這裡”的美好,最終也只能化為半生的回憶。

美文|原來你也在這裡(文/聞小語)

也許,張愛玲最好的故事其實便是她自己的故事。從胡蘭成對於情事的招搖看張愛玲的沉默,不知道後半生的張愛玲,心中的愛是否都已經化成了一堆寂寞的菸灰?而處於不同年代的劉若英,同樣在愛的道路上曲曲折折,極度悲觀後的樂觀大約總還是一種無奈,只希望她那顆等待和尋找的心不要因此漸漸冷卻才好。

劉若英也罷,張愛玲也罷。或許世間大多數人皆是如此。美好的開頭總是讓人充滿希望,而且往往暗含著一些巧合和偶然,只是結局卻常常無可把握。我以前讀古詞“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總能從歡樂的場景背後讀出一點點的寂寞和悲涼。最初相遇時說“原來你也在這裡”,是驚喜,是期待,是心中剛剛燃起的一點點火焰。劇終再回首,卻多半是心灰了,淡了,空餘的只是大半生的回憶,悵惘,還有無奈。

美文|原來你也在這裡(文/聞小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