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齲齒是怎麼回事

孩子龋齿是怎么回事

1.齲齒是怎樣形成的?

齲齒俗稱“蟲牙”,但並不是由一條條肉眼能看到的小蟲子咬的。齲齒是牙齒表面的細菌在作怪。我們每個人的口腔裡都存在大量的細菌,許許多多的細菌堆積起來,混雜著它們的代謝產物和唾液中的一些成分粘在牙齒的表面就形成了一層菌斑。菌斑中的細菌以糖為養料,能夠把糖變成酸。我們的牙齒雖然很硬,但容易受到酸的侵蝕而脫礦,時間長了,牙上就會出現齲洞了。特別是新長出的牙和發育不良的牙,對這種侵蝕的抵抗力更弱,更容易患齲齒。

根據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的結果,5歲兒童乳牙齲齒患病率是76.55%,齲均為4.48。恆牙患齲的情況是:12歲的恆牙患齲率為45.81%,而65歲~74歲的患齲率為64.75%,可見12歲以前是恆牙患齲的高發期,我國兒童在12歲以前已有近一半的人口患齲病,所以,“預防齲齒從小做起”是非常重要的。

2.齲齒有哪些危害?

得了齲齒,起初可能沒有症狀。漸漸地吃東西時會感到牙疼,不敢用患側牙咀嚼。兒童如果長期只用一側牙咀嚼,會造成雙側面部發育不對稱,臉一邊大一邊小。若經常牙疼得不能好好吃飯,會出現營養不良,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如果齲齒進一步發展到牙根尖的膿腫,一方面可能波及到乳牙根尖正在生長髮育的恆牙,造成恆牙列的一些問題。

另外,牙根尖的膿腫也是一個慢性病灶,其中的細菌可隨血液流到全身各處,在身體抵抗力低下時,弄不好會引起心臟、腎、關節等重要器官發病。如果齲齒髮生在前牙,造成前牙的殘冠殘根或缺失,還會影響孩子的發音和容貌,甚至可能造成兒童的自卑心理,影響他們的身心發育。

3.得了齲齒怎麼辦?

一般來說,齲齒不治是不能自愈的。在我們知道了很多齲齒的危害後,發現齲齒要及時治療。一個小淺洞,簡單補一下就行了,痛苦很小。要是等到牙疼得厲害,甚至腫起來再治,可就麻煩了。有些牙壞得沒法再治,只好被拔除。

4.乳牙齲齒要補嗎?

有人認為乳牙反正要替換,壞了不必治,那可就錯了。雖然下乳前牙從5~6歲開始替換,而乳磨牙要到12~13歲才能替完。如果乳牙患了齲齒而不治療,不僅會造成我們上面講的危害,當乳牙齲齒髮展成根尖炎後,還會影響到頜骨內乳牙下方恆牙胚的發育,造成恆牙發育不良甚至停止發育;如果在正常乳恆牙替換之前乳牙早失,會出現恆牙萌出位置不夠,造成恆牙排列不齊,影響孩子一生的口腔健康。所以,乳牙齲齒應及時治療。只要治療及時得當,是不會對恆牙替換有不良影響的。

5.如何預防齲齒?

只要去除齲齒的致病因素,齲齒是完全可以預防的。首先,去除牙齒表面的菌斑,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是預防齲齒的關鍵。口腔清潔應從孩子出生時開始做起。此時的嬰兒雖然沒有長牙,家長也應像每日給孩子洗臉洗澡一樣為孩子擦洗口腔。方法是,家長洗乾淨手之後,把食指纏上紗布,蘸白開水為孩子擦洗口腔,每日早晚各一次。隨著孩子乳牙的萌出,改用帶毛刷的橡皮指套為孩子刷牙。

待2~2.5歲孩子乳牙基本上完全萌出之後,逐漸過渡到用幼兒牙刷為孩子刷牙。開始用牙刷刷牙時,可只用白開水或淡鹽水,等到孩子學會漱口,可以把牙膏吐出來時,改用含氟牙膏為孩子刷牙。待孩子隨生長髮育,手動作的協調性提高,在4~5歲左右(孩子學會洗手絹時),教孩子刷牙,至學齡兒童時,使孩子能夠自己刷牙。

此時,即使孩子能夠獨立刷牙,家長也應經常檢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兒童一般應採用簡便有效的“豎刷法”,即:順著牙齒的長軸像我們刷梳子一樣,不僅刷淨牙齒表面,也要刷淨牙齒間的縫隙。上牙從上向下刷,下牙從下向上刷,不僅刷淨牙齒外面,也應刷淨牙齒的咬合面和靠近舌頭的內面。每個部位應反覆刷8~10次,將牙齒仔細地刷一遍,需要3~5分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