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記住這三點,穩賺不賠

2018年的“金九銀十”,樓市熱點不斷:萬科喊出“活下去”、房企排隊打折促銷、業主因房價下跌打砸售樓處……外界不禁猜測,房地產業真的要過冬了嗎?

對於地產圈的人來說,“地王”頻出,“搶房”大戰,房價如脫韁野馬般上漲,這一切好像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夢。

買房記住這三點,穩賺不賠

把時鐘撥回兩年前,2016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2017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

過去的兩年裡,樓市經歷嚴厲調控,各地實施的調控措施達上千次。

就在今年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趨大的背景下,人們觀望調控政策會否出現鬆動之時,7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發出最強樓市調控信號:堅決遏制房價上漲。

從“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到“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幾字之差,但徹底改變了樓市的預期。中央明確並堅定了對樓市調控的態度,且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堅決。

【2】

房地產高速增長的時代終結,房價迴歸理性區間,房地產市場將平穩健康發展,這是政策調控積極追求的結果,也是房企和投資客都必須要適應的新現實。

與此同時,地價降溫,強化了樓市預期轉變。因為土地價格與樓盤價格,常常被形容為麵粉與麵包的關係。

買房記住這三點,穩賺不賠

今年以來,“麵粉”供應充足,價格也在迴歸合理區間,不僅“地王”不再出現,還出現越來越多的“底價成交”,甚至流拍。

在這種樓市轉型震盪期,我們又該穩妥地買房?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房子的價值,跟房子本身關係不大,而是跟房子能夠佔有的資源多少和優劣,密切相關。

這時候,我們需要睜大眼睛,儘量買那些佔有資源更多的房子,就能做到既住得舒心,又保值增值。

【3】

那麼,在買房這件事兒上,什麼是資源呢?

資源分三大類,土地資源,空間資源,附加資源。

第一個:土地資源

土地資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地段、地段,還是地段”,所以,要首選有效的城市,有效的區域,再選擇有效的項目。

簡單地說就是,一個城市裡,地段帶來的土地資源價值排序為:三環<二環<一環。

第二個:空間資源

空間資源涉及低密度、低容積率、高綠化率,住得越舒服自然價值越高。

比如:有的項目容積率很高,平均一畝地上居住上千戶人家,而有的低密度社區,平均一畝地上只住了三四戶人家,空間價值差距就非常大了。

就跟飛機的頭等艙比較貴,飯店的包間有最低消費一樣。

第三個:附加資源

附加資源首先是物業服務,其次是用材用料、社區配套、安防設施及園林景觀等。

比如物業服務,有的小區交房的時候價格差不多,但住了10年之後,社區物業服務好的樓盤,二手房的價格要比其他小區高出一大截兒。

所以,在當下這個樓市轉型震盪的特殊時期,要想穩妥地買到稱心如意而且能持續保值增值的好房子,你只需要把握住以上3個佔有資源的新法則,就能萬無一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