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在廣州:情牽中國「南大門」的文脈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在廣州:情牽中國“南大門”的文脈

10月24日下午,在結束珠海、英德、深圳的考察後,習近平來到廣州。廣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被稱為中國的“南大門”。習近平此次在廣州考察去了三個地方。《時政新聞眼》發現,總書記始終關注著這座城市的文化與創新。

總書記來到永慶坊

24日下午,習近平來到廣州考察。第一站是有著百年曆史的恩寧路永慶坊。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在廣州:情牽中國“南大門”的文脈

△永慶坊入口(央視記者辛亮儀 黃東旭 廣東臺記者 唐耿澈拍攝)

這一帶原本是擠滿老房危房的老社區。2015年,廣州用修舊如舊的修繕理念保留了舊城風貌,並把創客空間、文化創意等吸引年輕人的產業引入這裡,讓歷史街區再現活力和新意。如今,永慶坊是隱身在廣州老城中的一顆寶石。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在廣州:情牽中國“南大門”的文脈

△如今的永慶坊有現代藝術也有傳統老廣氣息 (央視記者黃京輝拍攝)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在廣州:情牽中國“南大門”的文脈

△永慶坊保持了傳統街道的肌理結構,更多年輕人往來其間(央視記者關舟拍攝)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在廣州:情牽中國“南大門”的文脈

△如今的永慶坊有小清新也有市井氣(央視記者沈忱拍攝)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在廣州:情牽中國“南大門”的文脈

△穿梭在永慶坊的小巷中(央視記者辛亮儀 黃東旭 廣東臺記者 唐耿澈拍攝)

習近平首先走進永慶坊入口處的廣州“三雕一彩一繡”展覽。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在廣州:情牽中國“南大門”的文脈

△三雕一彩一繡展覽入口處(央視記者 沈忱拍攝)

“三雕”指玉雕、牙雕和木雕,“一彩”和“一繡”分別指廣州彩瓷和廣繡。它們都是廣東傳統手工技藝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傑出代表。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在廣州:情牽中國“南大門”的文脈

△廣州玉雕國家級傳承人高兆華正在用金絲玉雕刻《送子觀音》(央視記者 沈忱拍攝)

張民輝向總書記介紹,他的雕刻原料是用水牛的大腿骨替代了象牙,這樣既踐行綠色環保的理念,又將中國工匠寶貴的智慧和技術一代代傳下去。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在廣州:情牽中國“南大門”的文脈

△廣州廣彩國家級傳承人譚廣輝在製作《吉祥如意》 (央視記者 王曉東拍攝)

習近平指出,城市規劃和建設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環境改善,要多采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在永慶坊,習近平還走進一家網紅咖啡館,與服務員小夥子黎明書攀談起來。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在廣州:情牽中國“南大門”的文脈

△總書記光顧的網紅咖啡館 (央視記者 黃京輝拍攝)

大學剛畢業不久的黎明書向總書記介紹,與傳統咖啡店不一樣,他這家店的賣點是通過店面的潮流設計和咖啡口味的新奇創新來帶動年輕人消費。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在廣州:情牽中國“南大門”的文脈

△網紅店的網紅咖啡“老夫的少女心”、“夢境” (央視記者 沈忱拍攝)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在廣州:情牽中國“南大門”的文脈

△咖啡館服務員黎明書(央視記者 沈忱拍攝)

黎明書告訴《時政新聞眼》,自己是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的,因為喜歡咖啡,才來這裡工作。他說總書記的到訪給了他滿滿的激勵,感覺生活總是充滿意外的驚喜,要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更加努力地實現自己的目標。

在廣州,總書記品味“南國紅豆”

隨後,習近平來到了同在恩寧路上的粵劇藝術博物館。粵劇被譽為“南國紅豆”,是嶺南傳統文化的代表,2009年9月30日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在廣州:情牽中國“南大門”的文脈


△博物館展覽 粵劇五大名伶 (央視記者 王萌萌拍攝)

這座博物館於2012年動工,2016年對外開放。來到這裡,就彷彿走進了一幅工筆畫。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在廣州:情牽中國“南大門”的文脈

△粵劇藝術博物館的仿古建築群 (央視記者辛亮儀 黃東旭 廣東臺記者 唐耿澈拍攝)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在廣州:情牽中國“南大門”的文脈

△庭院入口處的浮雕 (央視記者沈忱拍攝)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在廣州:情牽中國“南大門”的文脈

△粵劇藝術博物館建築上的劇目浮雕 (央視記者沈忱拍攝)

博物館分南北兩岸。南岸主要是仿古園林建築,北岸為文物修復、粵劇傳承與保護的相關展覽。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在廣州:情牽中國“南大門”的文脈

△粵劇表演樂器和表演戲服(央視記者 王萌萌拍攝)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在廣州:情牽中國“南大門”的文脈

△戲臺上的表演 (央視記者 黃東旭拍攝)

習近平寄語暨南大學學生: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五湖四海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在廣州:情牽中國“南大門”的文脈

△暨南大學(央視記者辛亮儀 黃東旭 廣東臺記者 唐耿澈拍攝)

離開粵劇藝術博物館,習近平來到暨南大學。這裡是中國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華僑高等學府,被譽為“中國第一僑校”。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在廣州:情牽中國“南大門”的文脈

△暨南大學圖書館(央視記者 沈忱拍攝)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在廣州:情牽中國“南大門”的文脈

△世界華僑華人文獻館(央視記者 鍾銳拍攝)

習近平在這裡察看館藏文獻和實物,並與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學生親切交流。

習近平:希望廣大中小企業聚焦主業加強自主創新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在廣州:情牽中國“南大門”的文脈

△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央視記者 楊立峰拍攝)

習近平在廣州考察的第三站,是一家為汽車製造等行業提供智能製造解決方案的中小企業。在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習近平與來自汽車裝備、生物、電子、數字技術等行業中小企業主交流,指出創新創造離不開中小企業,要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創造更好條件。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在廣州:情牽中國“南大門”的文脈

△在場的創業者周振是一位從事質譜儀器研究的科學家,2009年入選國家千人計劃(央視記者 張莉莉拍攝)

周振說,總書記的到訪讓他倍受鼓舞,激勵著自己和三百多名同事努力創新突破,掌握核心技術,讓中國創造詮釋世界領先。

視頻加載中...

△【獨家V觀】給中小企業更多的機會和空間

在廣州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習近平說,黨中央高度重視並一直在想辦法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希望廣大中小企業聚焦主業,加強自主創新,通過自身努力不斷取得新的業績。

習近平的廣州之行,訪街區、進高校、到企業,關注新時代如何進一步傳承和創新。廣州傳統文化底蘊深厚,改革開放走在前列。傳承和創新在這裡碰撞出多彩的火花,鍛造著這個包容、豐富的城市,激勵著每一個人勇敢追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