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考生經驗分享:行測84,申論76,是怎麼做到的?

目前離國考不足3個月時間了,大家在複習的時候不要忘了看看上岸夥伴們的成功經驗哦!很多學習方法是可以借鑑的,今天申論一點通高分上岸考生三火來談談自己的備考經驗,希望能給迷茫中的你們一點幫助!

大家好,我是2018年考上的公務員,通過四五個月系統的學習,最終省考行測84,申論76,進入一家省直單位工作。馬上又到了新一輪備考季,回顧自己備考期間,由於經驗不足走了很多彎路,也曾迷茫,也有失落,但猶豫徘徊之後,還是沉下心總結經驗梳理方法,把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落筆成文,希望能對各位小夥伴複習備考有一些幫助。

上岸考生經驗分享:行測84,申論76,是怎麼做到的?

一、解決心態問題

思路決定出路,參加公考首先挑戰的就是心態。複習備考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也會浮現猶豫放棄的鬆懈情緒,必須要樹立“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意志,“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的心態,勇敢前行、咬牙堅持,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首先要克服僥倖心理。當前網上充斥著一些不健康的網文,宣傳自己一點沒複習或者僅複習十幾天,竟然僥倖進入面試然後又僥倖上岸,文中滿是沾沾自喜,讓不少小夥伴眼紅耳熱,然而現實中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熱門崗位競爭相當激烈,天上掉餡餅砸腦袋上是不可能的。只要報名公考,就必須放棄僥倖心理,不能將希望寄託於祖上積德祖墳冒青煙,還是要腳踏實地步步前行,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其次要克服麻痺心理。很多小夥伴是工作之餘複習,也有的是脫產在家複習,這種環境中因為沒有同伴“陪跑”,很容易自我麻痺,看不到別人的努力,特別是有的小夥伴面臨家庭或者戀人的一些影響,結果就是導致盲目自信或者鬆弛懈怠,學習拖拖拉拉,嚴重滯後於計劃,複習效率低下,等考試結果張榜公佈的時候才發現被競爭對手甩開很遠。

第三要克服惰性心理。複習時間不短,對意志力是一種不小的考驗,有的小夥伴能夠咬牙堅持,但有的小夥伴複習一段時間後,覺得壓力大複習辛苦,無法做到“板凳一坐十年冷”,自覺不自覺就想放棄,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甚至面臨考試都在猶豫是否參加,最終成為別人成功上岸的基數。

上岸考生經驗分享:行測84,申論76,是怎麼做到的?

二、時間及進度安排

複習備考一般要準備四個月時間,基礎稍微薄弱的夥伴準備時間可以適當拉長一點,但也不要超過六個月,時間太短沒有效果,時間太長一是身體和意志堅持不住,二是長時間“點燈熬油”,效果不一定好。

我複習時間的安排:

前兩個月為第一輪複習,複習目標是熟練掌握行測、申論的主要構架,具備熟練的解題方法,具有較快的解題速度。第一個月專門複習行測(由於常識屬於好記易忘的內容,所以放到最後複習),重點是熟練掌握數量關係、資料分析和判斷推理的速算公式、應試技巧,刷題量在4000題左右。第二個月行測、申論複習時間各佔一半,行測以刷題為主,這一階段主要複習重點是提速,一般來說,數量關係、資料分析控制在每題1分半鐘左右,言語和邏輯推理儘量控制在2分鐘3道題,申論以反覆做6年內真題為主,目標是熟練掌握概括題、綜合分析題等題型的特點和作答方法,每天抽出2個小時進行熟讀背誦,熟讀內容為政府工作報告(《申論38篇》),背誦內容是優秀的申論範文、佳句,對申論大作文政論文、策論文等有比較清晰的認識。

第三個月+半個月為第二輪複習。複習目標是掌握行測各模塊的解題技巧,熟知設問陷阱,能熟練排除干擾項,申論小題能快速尋找關鍵信息,能有效抓住設問關鍵信息、分析合理,作文能確保緊扣主題,能快速搭建框架。行測、申論複習時間各佔一半,行測以刷題為主,複習重點還是提高解題速度,目標是數量關係、資料分析控制在每題1分鐘左右,言語和邏輯推理儘量控制在1分鐘2道題,這一階段應當掌握每一種題型將涉及到什麼樣的陷阱,如何排除干擾項的技巧。申論以大量做題為主,分析作答存在問題,著重練習大作文構思及主要框架,能在3分鐘分析設問內容含義、掌握設問關鍵詞信息,能在10分鐘內搭建大作文框架結構及首尾段內容。每天仍然要抽出時間進行熟讀背誦,重點關注當前國家和地區的重大事件、新聞解讀,背誦優秀範文、佳句。

後期為衝刺階段,複習目標是對行測查漏補缺,申論小題能快速抓關鍵詞,大作文能做到結構合理、語言流暢優美。具體分析,行測方面,對錯題進行審視,分析失誤原因和干擾項類型,針對薄弱環節重點突破,同時抽出時間複習常識;申論方面,每兩天寫一篇大作文,輪流進行政論文、策論文撰寫。每五天進行一次自我模擬測試,後期測試頻率可以加快,每天要撰寫一篇大作文。

最終複習下來,行測刷題量應當達到12000題以上,申論至少要完整寫30篇大作文。行測複習建議大家可以用行測一點通APP刷題,裡面有上萬道題,刷題很方便的。申論複習我是用申論一點通APP,在考前參加了申論一點通的每日一練,老師免費批改,效果很明顯。只有這樣的學習,才能保證有一個高質量的應試能力。

上岸考生經驗分享:行測84,申論76,是怎麼做到的?

三、備考常見的誤區

在開始複習前以及複習過程中,很多小夥伴會產生一些錯誤的思維,既迷惑了自己的心智,也懈怠了自己的複習進度,給自己上岸計劃帶了很多幹擾。這裡重點找幾個有代表性的疑惑進行分析。

1.行測題量很大,感覺發慌

公考中行測題量確實很大,有的同學從第一次做題到最終考試,只要一拿到完整行測試卷就開始發慌出汗,實際上這種心態主要是因為對行測的認識站位不高,沒有全局把握的觀念,同時做題缺乏技巧,因此戰鬥尚未打響,自己陣腳已亂,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對於行測,首先要有整體觀,行測從沒有聽說過拿滿分,不能苛求盡善盡美,要善於做“加減法”,常規題目既要確保準確率又要確保速度,難度特別大的題要有速算技巧、猜題方法,要善於果斷捨棄,不能在一兩個難題上鏖戰。同時,要有適合自己的做題方法,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有的人善於運算,有的人善於記憶,有的人語感很強,有的人邏輯思維能力很強,因此每一個人做題的方法甚至順序都應當善於根據自己的特點。

2.行測只要大量刷題就行

行測大量刷題有沒有用呢?回答是肯定的,有句話說“做題破萬,下筆有神”,大量的做題能有效掌握解題規律技巧,提高做題速度,但是如果僅僅滿足於大量做題,也不一定能取得理想的結果。一般來說,第一輪複習以大量做題為主,每一個板塊均要積累較大的做題量,第二輪複習以尋找規律掌握技巧為主,同時對自己做錯的題目進行分析並加深鞏固,對薄弱環節進行進一步強化,第三階段主要是查漏補缺尋找臨場感覺。因此,每一位渴求上岸的同學都應該明白,大量做題時不可少的,但僅僅停留在刷題,又是遠遠不夠的,既要低頭拉車,也要善於抬頭看路。

上岸考生經驗分享:行測84,申論76,是怎麼做到的?

3.申論小題無章可循

現實學習中,有的同學對於申論始終保持“敬畏三尺”的心態,以獲得六七十分為最高目標,實際這種心態是很不可取的。申論即“申而論之”,主要測查報考者的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實際上筆者認為以上幾種能力看一看就可以了,不必被嚇到。申論的技巧性和規律性最強。申論小題分為歸納概括題、綜合分析題、應用寫作題幾種。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公文不等於寫作,沒有太大發揮空間,公文的規範性決定了每一種題型幾乎都有相應的套路可循,申論的小題最重要的就是熟練掌握各種題型作答方法,善於從給定材料中尋找答案。

4.大作文都是靠運氣

無可否認,只要是主觀題,每一個閱卷人在評分時就具有一定的主觀因素,那麼最終得分就必然有一定的運氣成分。現實閱卷中,閱卷老師具有豐富評分經驗,閱卷機制也設立了雙評、三評甚至重評等機制,使主觀因素降到最低。一

篇優秀的作文,必然具備以下特徵:立意鮮明,中心明確,論證有理有據、結構合理,條理清楚,用詞準確,語言簡明連貫得體,表達方式運用恰當,書寫規範工整,卷面整潔美觀。因此也需要同學們在備戰過程中端正心態,腳踏實地練好基本功。大家可以多看看申論一點通裡的範文評析,多借鑑優秀文章的寫作方法和語言表達。

大家有什麼複習疑惑,歡迎在文末留言!

小編希望大家在備考的時候,都能不走彎路,順利上岸!

更多考生經驗、申論熱點、申論範文、申論素材、申論技巧等免費乾貨,請關注“申論一點通”(shenlun1dt)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