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擔心家人安危,臨死前設下一條妙計,政敵搖頭苦笑:老狐狸

唐朝是全球文明史上的一顆明珠,它有這樣的地位大半的原因是唐朝皇帝的文治武功,唐朝眾多皇帝都是歷朝歷代裡少有的明君。皇帝有能力固然很重要,能為皇帝分憂的大臣也不可少。通過科舉制度,唐朝選拔了很多能力出眾的臣子。每個臣子都有自己的立場,不同的派別代表不同的利益。

宰相擔心家人安危,臨死前設下一條妙計,政敵搖頭苦笑:老狐狸

在歷史影視劇中,經常會有朝廷中臣子互相爭吵的鏡頭,和珅和紀曉嵐就是經典的例子。其實在唐朝,也有這樣的對頭宰相 他們就是姚崇和張說。姚崇的政途頗為坎坷,他先是被武則天看重,短時間內就成為了宰相,後來因為得罪武皇帝的寵臣被外調,睿宗和玄宗時期又繼續回朝擔任高位,不停地被外調又被起用,晚年頗受玄宗榮寵。

宰相擔心家人安危,臨死前設下一條妙計,政敵搖頭苦笑:老狐狸

和出生在高官世家的姚崇不同,張說是靠科舉躋身朝政的貧寒子弟。張說在朝中做了宰相之後,因為不贊同太平公主掌政,被貶出京城,太平公主失勢後回到朝中,後來又因為姚崇的緣故被貶,唐玄宗當政時期因為平定叛亂有功封侯拜相,四朝皇帝三次拜相。姚崇和張說的經歷其實很像,但因為雙方的立場不同,兩個人經常明爭暗鬥。

宰相擔心家人安危,臨死前設下一條妙計,政敵搖頭苦笑:老狐狸

張說和姚崇互為政敵,經常互相攻擊,兩個人仕途的變化通常來自於對方,所以說和解已經是根本不可能了。張說再次在朝廷中當政的時候,姚崇已有70歲了,70歲在古代已經是高齡了,年老的姚崇預感自己的時間已經到了,又想起自己曾經想方設法組織張說當政,害怕張說在他去世之後,會陷害他的家人,以及詆譭他的名聲。

宰相擔心家人安危,臨死前設下一條妙計,政敵搖頭苦笑:老狐狸

宰相姚崇因為擔心家人安危,臨死前還不忘設下一條妙計,他吩咐兒子將來自己去世時,在張說來弔唁的時候把珍藏的古玩送給張說,並請張說為姚崇撰寫碑文,拿到碑文之後立刻謄抄一份給皇帝過目,另外立刻把碑文雕刻在石雕上。

張說果然中計,高興地寫了一份碑文,幾天之後才覺得不妥,向姚崇的兒子索要碑文修改,被告知碑文已經上報皇帝了,作為政敵的張說無計可施,只好搖頭苦笑,罵了一聲:“老狐狸。”

宰相擔心家人安危,臨死前設下一條妙計,政敵搖頭苦笑:老狐狸

宰相擔心家人安危,臨死前設下一條妙計,政敵搖頭苦笑:老狐狸!姚崇當真是個老狐狸啊,張說以後再想詆譭姚崇就是自打臉了,姚崇和張說都了這麼多年,張說在姚崇死後還對他無計可施,這樣看來姚崇相當有諸葛之智啊,各位網友們,你們覺得姚崇是唐朝最有智慧的宰相嗎?(文中配圖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