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是否真的那麼有素質,洗碗要7遍,馬桶里的水都可以喝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在《讀者》上看過的一篇文章,文章名字叫《中國小孩與日本小孩夏令營的對比結果》。當時在國內很多紙質媒體上瘋狂傳播,文章通過對中日兩國小學生在夏令營中的表現對比,而總結出中國小學生完敗於日本小學生。

日本人是否真的那麼有素質,洗碗要7遍,馬桶裡的水都可以喝

當時小編記得看這篇文章的時候還在上初中,這篇文章確實對小編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類似的文章還有《在日本洗盤子要擦7遍》、《日本的馬桶水都可以喝》等等,小編相信90後的很多人都是聽著看著這些段子文章長大的。要說到日本的素質,肯定有很多人讚揚,比如說日本喜歡乾淨,就連今年俄羅斯世界盃上日本球迷的表現都被其他國家媒體稱讚為有素質!

日本人是否真的那麼有素質,洗碗要7遍,馬桶裡的水都可以喝

那麼日本人真的是這麼有素質嗎?第一次去過日本的國內遊客,肯定會被幹淨的街道、整齊的垃圾箱、潔淨的車輛所吸引。甚至很多人都誤以為日本人有"潔癖",所以日本人才那麼喜歡乾淨。但是其實日本人也並不是從古自今都那麼喜歡乾淨,日本人喜歡乾淨的歷史並不長,這一切的源頭都要追溯到1970 年代在日本鬧得舉國沸騰的"垃圾戰爭"。

日本人是否真的那麼有素質,洗碗要7遍,馬桶裡的水都可以喝

臺灣作家柏楊寫過《醜陋的中國人》一書,但其實柏楊先生這本書的創意乃至於名字,都是抄襲的日本教育學家高橋敷教授的《醜陋的日本人》。《醜陋的日本人》寫於1970年,而《醜陋的中國人》寫於1985年,《醜陋的日本人》歷數日本人"亂丟垃圾、隨地小便、從不排隊和'在動物園亂喂長頸鹿'"等不文明行為,而這種批評文風擴散到東亞。柏楊先生一看,立馬鼓搗出《醜陋的中國人》。

日本人是否真的那麼有素質,洗碗要7遍,馬桶裡的水都可以喝

日本經濟起飛於20世紀50年代,得益於朝鮮戰爭爆發,作為美國在亞洲的橋頭堡。日本獲得了大量的美國資金和技術,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日本人的素質並沒有提高。城市中到處是垃圾,甚至因為環境汙染導致了"四日哮喘事件"。可以說那時候的日本空氣比今天的國內霧霾還要嚴重,直到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為了向世界展示新日本,政府這才在東京發起"首都美化運動"。

日本人是否真的那麼有素質,洗碗要7遍,馬桶裡的水都可以喝

而直到1974年東京地區才真正完成垃圾處理廠的建設,從那以後垃圾才真正有被收容的去處。而中國在2001年入世的附帶條件就是接受發達國家的垃圾,當然也包括日本!所以日本人所謂愛乾淨的"高素質",也只是因為社會發展和有其他國家接收垃圾造成的假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