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報考100問答(三)

問答17;填報高考志願前需要做哪些準備?

除了學習成績外,考生在填報高考志願前需要做的準備主要分為兩個方面;

(1)政策信息的準備。包括:①認真閱讀、領會當地當年發佈的有關高校招生的各類信息,熟悉招生政策和規定。(實現途徑;本省招生考試院官網+招生章程)

②仔細閱讀當地當年的招生專刊上刊登的招生專業目錄以及考生填報志願須知等,瞭解院校的辦學性質、收費標準、所屬批次,掌握填報志願的其他要求等。(實現途徑;招生計劃)

③通過有關院校的網站和宣傳資料,瞭解高校的辦學地點、專業設置、辦學特色、師資力量、培養方向等。(實現途徑;院校官網)

④仔細查閱有關高校的招生章程(不是招生簡章,切記!),瞭解對進檔考生的排序辦法、錄取規則等。(實現途徑;本省招生考試院官網+院校官網、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

⑤瞭解《普通高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等文件及院校招生章程中有關院校和專業對考生身體健康狀況的要求,避免因身體原因填報不當造成院校退檔。(實現途徑;本省招生考試院官網+招生章程)

(2)報考技巧的準備,包括掌握預測學校錄取最低分數線及專業線的方法。在此基礎上,綜合考慮、全面分析確定各批次各院校志願及專業志願,並填報好志願草表。

問答18;填報高考志願有哪些常見的失誤?

高考填報志願常見的失誤有以下幾種:

(1)預測校線不準或對自己的成績猜估不準導致落選。由於所填報學校的調檔線太高,考生成績達不到調檔線,各志願都落空,沒有機會參與投檔而落選。

(2)填報志願過少落選。填報的志願太少,如只填報一個院校志願,填報院校落選後,再沒有機會參與其他院校錄取了。

(3)專業志願填報失誤落選。部分分數較高的考生全部填報熱門、緊俏專業而不服從專業調劑,雖然檔案投到了學校,但高校無法滿足其填報的專業志願,被退檔。

(4)填報了因身體條件高校不予錄取的專業。

(5)相關科目成績低。高考成績達到了學校的調檔線,但由於某一門單科成績太低,或者與填報專業相關科目的成績沒有達到學校要求,學校不予錄取。

此外,還有因檔案內容不全、不真實等原因而落選的。從某種角度上說,錄取期間被退檔的各種情況,高校將其稱之為退檔的主要理由;而對於考生來說,幾乎全都屬於志願填報失誤。

問答19;高校招生章程怎麼看

1.看高校情況。

解讀招生章程,首先要了解院校基本情況,包括隸屬關係、院校性質及層次、辦學規模、院系及專業設置情況、師資狀況、科研水平及成果、收費標準、獎學助學措施、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及去向等內容。對於設有分校及多個校區的院校,還要關注考生在哪個校區就讀,其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的印章是否帶有分校或校區的字樣。通過這些,考生就可以對想要了解的高校有個大致的認識。

2.看加分政策。

高考照顧加分由教育部統一劃定範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有一定的自主權。一般來說,各省招生部門確定的政策加分,只適用本地區的高校,外地高校認可與否由學校審查決定。所以,考生的加分是否管用,一定要仔細閱讀各高校的招生章程中的加分條款。

不少高校在提檔時承認政策加分,但在錄取時,卻按照考生的實際高考成績和報考志願安排專業。也就是說,提檔時加分是起作用的,但在專業錄取時,部分高校是按考生實考分算,加分不起作用。在2013年的招生章程中,清華大學、中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就明確規定,只有提檔時承認政策加分,在專業錄取時,按考生實際高考分數安排專業。

3.看投檔比例。

不少考生家長誤以為只要被高校提檔,就一定會被錄取,其實這是不對的。學校審閱檔案後,少數考生檔案會因各種原因被學校退回到省招辦,即“退檔”。教育部規定,普通高校的調檔比例一般不得超過招生計劃的120%。各高校為了既順利完成招生計劃又保證招生質量,調檔比例一般都在100%-120%之間。

如《山東大學2013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就明確了提檔比例:“在高考成績達到相應批次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的考生中,一般按照不超過我校在省份公佈招生計劃120%的比例調閱考生檔案;第一學校志願實行平行志願的省份,根據省份模擬投檔情況,原則上按105%左右的比例調閱考生檔案。”

4.看非一志願錄取方法。

很多學校的招生章程中都會寫有這樣一句話,“當一志願生源不足時,接收非第一志願考生”。一些考生家長讀不懂,其實這句話可以這樣來理解:如果第一志願上線人數達到或超過招生計劃數,院校完全可以在第一志願完成招生計劃,不再招收非第一志願考生;如果第一志願上線人數少於招生計劃數,院校則通過招收非第一志願考生才能完成招生計劃。

實際上,很多熱門高校的第一志願生源充足,招收非第一志願考生的可能性很小。所以,考生家長不要一看到這句話想當然地理解為該校招收二志願考生,而是要查看其近三年的錄取情況,看其是否招收二志願考生,招收的比例有多少。

另外,還有預留計劃的情況。有一些院校為了招收高分考生,在第一志願生源充足的情況下,也招收第二志願考生。如2014年北京化工大學在京預留3%左右的計劃用於招收二志願的理工類高分考生。但這種招收二志願考生的預留計劃是非常少的。

5.看專業錄取原則。

從分配專業的規則方面看,專業錄取主要有專業優先、分數優先、專業級差三種方式。(可參看高校分配專業有三種方式)高校具體使用哪一種方式,會在招生章程中明確。

如山東大學在普通高考錄取時,以第一學校志願調檔的考生,專業分配按照“專業志願優先”的原則進行,同時設有級差,第1-2專業(類)志願的分數級差為3分,其它專業(類)志願的分數級差為1分;非第一學校志願調檔的考生,專業分配按“分數優先”的原則進行。這是在專業錄取時,同時出現了專業優先、分數優先、專業級差等情況的院校,比較有代表性。

當然,也有高校不設專業級差,如上海理工大學2014年招生章程中明確“對達到錄取分數線的考生,在安排專業時,採用分數優先的原則,專業志願間無級差分。” 所以考生在填報志願的時候要仔細研究章程中專業錄取規則,採取針對性的策略。

6.看單科成績要求。

高考錄取時,有些高校對已投檔的考生在安排專業時有單科成績的要求,主要有兩種方式:1.單科成績原則上應達到及格水平。2.單科成績必須達到某一分數標準。如外語類專業對考生外語成績的具體要求,漢語言文學專業對語文成績的具體要求,經濟學類專業對數學成績的具體要求等。

這在高校的招生章程中也會有詳細的體現。如2013年北京交通大學招生章程中規定:“理科試驗班(基礎學科試點班)專業只招有該專業志願考生,且考生的高考數學單科成績應達到滿分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或高考數學單科成績排名達到本省區投檔考生數的前百分之五十。”

7.看身體條件及其他要求。

招生專業對外語語種的要求、招收男女生的比例、對於身體健康狀況的要求等信息,考生也要了解。如上海海事大學2014年招生章程中招收男女生比例的規定為:“航海技術專業在上海、江蘇、浙江三地招收部分女生,輪機工程、船舶電子電氣工程專業只招男生(行業用工限制)。其他專業不設男女生比例。”

高校對考生身體狀況的要求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招生院校直接以《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為依據;另一種是招生院校參照《指導意見》的要求,根據學校(專業)的性質、特點,對考生身體素質、生理條件作出補充規定。

如2014年北京協和醫學院招生章程中明確要求:“按照《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除患有學校可以不予錄取的疾病外,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能被醫學類各專業錄取:色弱、色盲及其他各類不能準確識別顏色者。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宜就讀醫學類各專業:任何一眼矯正到4.8鏡片度數大於800度者;一眼失明另一眼矯正到4.8鏡片度數大於400度者;兩耳聽力均在3米以內,或一耳聽力在5米另一耳全聾者;斜視、嗅覺遲鈍、口吃者;對化學物品有過敏反應者。”因此,考生在選擇專業時,除了依據《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外,還要認真閱讀高校招生章程中的有關規定。

除了以上七條主要內容外,各高校還可能有其他方面的規定,考生和家長也要認真閱讀。如果對招生章程的內容有疑問,請直接諮詢高校招辦。

問答20;選擇專業比選擇學校還重要嗎?

個人建議,同層次院校以專業為主,不同層次院校以院校為主,專項領域(比如醫、師)選地域。一般來說,準確選擇專業比準確選擇學校更為重要,難度也更大。因此,考生和家長要高度重視填報專業志願,把它放在比選擇學校還重要的位置上。考生在選擇學校和專業時,都應當考慮就業因素,但也不可盲目地把就業因素放在第一位。在選擇專業時,應該儘可能根據自己的專長和志趣去選擇。一般來說,所設立的招生專業都會有一定的社會需求,關鍵是要學得好。

問答21;如何選擇專業?

每個專業都有它的實質性內涵,實質性內涵也就是指專業培養目標、專業培養要求(畢業生應獲得的知識與能力)、主幹學科、主要課程、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就業與升學以及研究領域、師資隊伍、科研特色等。(瞭解專業比較簡便的途徑是,通過百度各種資料、或高校的招生章程和學校招生網上關於專業的介紹、課程設置等等。)

(1)不要望文生義,而要了解專業目錄及內涵。目前我國大學本科設有 12 個學科門類: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 農學、 醫學、 管理學、 藝術學。 每個學科門類下面設有專業類, 專業類下是各個專業,共506個。 不少專業的名稱並不能反映出專業的實質和將來的職業。比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信息與計算機科學”這兩個專業的名稱很相似,但是一個是屬於工學電氣信息類,一個是屬於理學數學類。不論是主修課程還是將來的就業領域都是大不一樣。還有一些專業名稱很難從字面上瞭解其專業性質的,比如,化學工程與工業生物工程屬於化學與製藥類,化學生物學屬於化學類。另外,有的專業側重於與就業掛鉤,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 ; 有的專業則側重基礎理論,適合繼續深造學習。這些都需要考生家長心理有數。

(2)不要只追熱門,而要因人制宜分析就業前景。社會對不同專業畢業生的需求並不平衡,這些專業的供求狀況 , 在不同學校、不同學歷層次的表現不一樣 , 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那麼,考生家長就要對某專業社會需求情況有一個前瞻性的瞭解,還要著重瞭解欲報考院校某專業的就業率及就業質量。考生和家長一定要明白 , 表面看起來熱門的專業 , 就業率不一定高。一項調查顯示 ,2010 屆本科大學生簽約率排名前十位的專業為:能源動力類、化學類、機械類、化工與製藥類、土建類、電氣信息類、工程力學類、材料科學類、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工商管理類。這十類就業率高的專業 , 多為報考時的冷門專業 , 在一些專業中 ,90% 以上為調劑生。而報考時的熱門專業卻成為就業時卻遭遇尷尬,比如,法學、醫學、國際貿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物技術、環境工程、生物工程等。十大類就業率高的專業 , 往往學習難度大、 工作環境艱苦、 成功感低,降低了進入這些專業的學生數量,就業率自然上升。考生家長要了解所選專業的就業情況,一般可以從教育部公佈的專業就業狀況、社會調查機構的相關數據、專業所在高校的就業情況、專業行業的統計數據、招聘網站的供求情況等幾個方面著眼。

(3)不要一廂情願,而要量力而行、留有餘地。歷史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高考志願填報由父母包辦往往事與願違。這樣不僅不利於考生個性發展, 也會影響考生在以後學習中積極性, 還會讓考生和父母之間產生分歧,影響家庭的和睦氛圍。當家長建議孩子報考某個專業而孩子卻不喜歡時,家長要給孩子講明白這個專業的學習內容、工作領域、職業發展等,以理服人;對於孩子喜歡、家長不贊同的專業,家長也不要急著否定,要跟孩子一起了解這個專業以及所在行業 ( 或將來從事的職業 ),多向業內人士或高校老師進行諮詢,分析利弊,共同探討。其實,家長在孩子報考過程中給予必要的建議和指導,是對考生負責的表現。家長的愛子之心可以理解,但前提是必須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不可越俎代庖,替孩子決定。而考生也需充分尊重父母的人生經驗,不可一味逆反,在聽取父母建議的同時,綜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做出最終的選擇。

(4)不要就專業論專業,而要分析學校的專業競爭力。通常某一個專業會有多所高校開設,比如計算機專業在我國有 500 多所高校開設,而各高校的課程設置情況也不盡相同,但該專業的主幹課程在這些高校中都會開設。考生家長在選擇專業前,應該先了解專業課程設置情況,這樣才能根據考生的學習成績和能力來確定專業。

(5)不要用選學校代替擇專業,而要把握專業錄取辦法。(上問已經細說,在此不再囉嗦)

(6)不要看到就是寶,而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善於思考。我國高校專業設置對人才市場供需情況的反饋存在滯後性。現在查閱的就業率反映的只是過去一兩年或當下行業的人才需求,並不能完全反映四年後的形勢。這就要求考生和家長在選擇專業時,對專業的就業趨勢要有一定的預見性。因此,考生和家長還要最大限度地去了解某些專業未來的市場需求、產業發展和國家對人才的需求等宏觀趨勢。總之, 考生和家長報志願時不要被就業率牽著鼻子走, 當然也不能完全忽視就業率。我們建議大家在多方考慮的基礎上,理性選擇所報專業。

問答22;高考體檢有什麼重要意義?

高考體檢對考生的意義,一方面是給出一個比較權威的報考建議,就像一把尺子一樣,全國的高考體檢工作都按照統一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來進行。另一方面,還對考生的健康評估具有長期的意義,使考生較全面地瞭解身體狀況,為今後改善或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提供參考。

考生可看到體檢表上羅列的項目, 包括詢問病史、 內科、 外科、 耳鼻喉科、 口腔科、眼科、檢驗科、放射科等。體檢表下方有一欄報考專業建議。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考生體檢結論一般包含三種情況。一是適合選報普通高校各專業, 報考上沒有限制;二是不適宜選報第二部分(共5個條款)中某條所列專業;三是考生有重要臟器疾病或傳染病,今年不適宜報考,建議考生先治療疾病。除去這三種情況外,如考生報考公安類院校、軍校,還要另行參照公安部《公安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暫行法》、《中國人民解放軍院校招收學員體格檢查標準》的要求執行執行。考生在填報志願前,還要認真查閱擬報考院校的《招生章程》,注意高校自定的身體要求規定。如:外交學院、國際關係學院等院校因未來就業方向的要求可能會對身高、外貌有些具體要求;一些醫學類院校會對視力、色覺有具體要求。在《指導意見》第三部分中還有“不適宜就讀的相關專業”。條款中所列的各專業,主要是指考生的身體條件雖能堅持專業學習,但今後可能會影響考生在該專業的就業和發展。考生可根據自身情況自主、慎重地選報。如果高校對此有具體要求,會在招生章程中進行規定,如果招生章程未明確註明,學校是不能依據第三部分退檔的。

在體檢結論中常見的受限考生多集中於視力問題。如開設航海、飛行或運動訓練等專業的院校會對視力有較嚴格的限制。但考生只要不報考這些對視力有具體要求的專業, 實際上就沒有影響了。 還有些考生的色覺有問題, 只要考生不選擇 《指導意見》中規定的受限專業就可以了。對考生而言,要將身體條件、能否順利完成學業、順利進入工作崗位、承擔相應工作任務等因素綜合起來考慮和評估。如果考生確實受限不能報考某些專業,也不要鑽牛角尖兒,因為即使勉強讀了這個專業,也會在將來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更何況,高校在入學時有複檢環節,如果在入學後被查出有隱瞞病史的情況將做退學處理,考生將面臨無校可讀的情況。

問答23;網上填報、修改志願有哪些注意事項?

考生在網上填報志願時應注意以下九點:

(1)按程序上網填報;修改志願也要按照網上填報志願規定程序和步驟進行操作,避免由於操作不規範造成修改的志願無效。

(2)登錄省級招辦指定的網址填報。考生只能在省級招辦指定的網上填報志願,否則無效。

(3)在規定時間上網填報。考生如不在規定時間內上網填報,視為自動放棄填報志願。在規定時間內,考生可以不受次數限制上網填報或修改志願。修改志願之前,要重新填寫志願草表,與原填報的志願一一對照,將網上需要修改的志願刪除,重新在網上輸入修改後的志願。

(4)首次登錄後必須更改初始密碼。

(5)每次上網填報志願有時限規定。考生每次登錄網報系統後填報時間一般為30分鐘,若超過系統將自動退出。仔細核對重新填報志願的院校代碼和專業代碼,避免錯填志願和無效志願。

(6)一定要記住“保存”和“退出”。儘可能不要反覆多次上網修改。

(7)再次登錄網報系統時要檢查志願信息。

(8)建議上網填報志願前,擬定好志願草表。修改志願後,最好再次點擊“查詢志願”,複核修改的志願是否準確,是否有錯漏。

(9)建議考生不要在網報截止時間之前一兩個小時集中填報志願或修改志願。

問答24;怎樣可較早知道高校招生計劃?

各地的普通高校招生計劃(即招生專業目錄)一般是在即將開始填報高考志願的5月初至6月中下旬,在各地專門主辦的招生考試雜誌、報刊上向社會公佈。有些地方僅在開始填報志願的前幾天才向社會公佈,普通高校招生計劃的公佈似乎有越來越晚的趨勢。那麼,怎樣才可以較早的知道心儀高校的招生計劃呢?

(1)教育部開設了“陽光高考信息平臺”,考生可在4月中下旬至5月初,通過這個渠道查詢各高校各專業的招生計劃。

(2)在4月中下旬至5月初,有些披露信息及時的高校就在本校的招生信息網上,向社會公佈本校的招生來源計劃(即分專業的招生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