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岳飛說成是文韜武略甚至百戰百勝的軍事家,爲什麼現代軍事教學中沒岳飛的戰例?

兔哥42928


現今留存於世紹興十年岳飛北伐給宋廷的捷報十三份,其中大捷四份,但由於秦熺主史,對岳飛捷報大肆篡改,以至今人難以識別,但其中捷報中復南清關之戰卻未見篡改, 捷報中殺敵三千級,岳飛稱委獲勝捷,就是說岳飛把殺敵三千當成是小勝仗,可見四份大捷(大勝仗)的殺敵數有多大。

岳飛善於謀略,治軍嚴明,其軍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略”著稱。在其戎馬生涯中,他親自參與指揮了126仗,未嘗一敗,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 岳飛無專門軍事著作遺留,其軍事思想,治軍方略,散見於書啟、奏章、詩詞等。後人將岳飛的文章、詩詞編成《嶽武穆遺文》,又名《嶽忠武王文集》。

而岳飛北伐中許多戰役都是在孤軍無助的情況下取得勝利的。

在這裡就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郾城大捷詳細的論述一下:

在 紹興十年,順昌戰役結束後, 岳家軍收復潁昌府,岳飛本打算以重兵駐守並長期駐紮,將潁昌府作為向北進軍的基地,不料原本在中線戰場東部迎擊金軍的張俊和王德所部卻從亳州、宿州前線撤離南歸,致使中線戰場的岳家軍處於孤軍無援的狀態。金人探察到這一情況,完顏宗弼(兀朮)便決定把原來分作幾路的軍隊調集在一起,集中軍力反攻岳家軍,雙方之間的戰略決戰由此展開。 七月初,金國都元帥兀朮探知岳飛孤軍深入並親駐郾城,且郾城駐軍不多的情況,於是就指揮經過休整的金國軍隊主力,並會同由蓋天大王完顏宗賢(賽裡)等人所率領的援軍,傾巢而出,直撲郾城。

岳飛七月三日郾城大戰前夕所上《乞乘機進兵札子》中所說:“臣契勘金賊近累敗衄,其虜酋四太子等皆令老小渡河。” 就是說郾城之戰中和岳飛作戰金軍主將是金兀朮。宋金對峙,金軍分左中右三路,西路由斡離不和吳玠相持。而金軍的主力,則放在了中路兀朮親統的十幾萬精兵上,不僅兵力在各路中最為雄厚,配置也高:除兀朮外,完顏突合速(即宋人記載 中的“龍虎大王”,此時任金軍元帥左監軍)、完顏宗賢(蓋天大王)、完顏阿魯補、大撻不野、這些碩果僅存的金初開國名將也都在此路中。並在後來 “召阿魯補,與許州韓常、潁州大臭、陳州赤盞暉,皆會於汴”(《金史》卷68《阿魯補傳》。所以說,金軍此戰傾其所有精銳,即以金國鐵騎為主力,而金人騎兵完全由彪悍的女真人組成。( 金軍的組成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女真族本族人很少擔任步兵,步兵基本是由渤海、契丹、漢兒等各族籤軍組成的。)

郾城大捷是在秦檜命令張俊劉錡兩軍回師,岳家軍的襟翼暴露在金軍主力面前,金兀朮集中優勢兵力,妄圖一口吃掉處於孤軍狀態的岳家軍,舉眾進攻岳飛所在郾城的情況下發生的。

當時岳飛麾下只有背嵬軍和一部分遊奕軍,而遊奕軍的另一部分又隨統制姚政駐守潁昌。參加紹興十年北伐的岳家軍總兵力約為十萬人左右,但是至少分成了十二軍,分別攻佔中原地區的眾多要地,此時尚未集結在一起。當然,隨岳飛駐郾城的背嵬軍既是岳飛的親軍,又是岳家軍的精銳。而直接參與郾城之戰的這一個半軍,包括背嵬軍和半數的遊奕軍,大約不過一萬幾千人的兵力,除去守城部隊和火頭軍、輜重兵等非戰鬥人員外,岳家軍實際參戰兵力就更少了。然而參戰的金兵僅作為先頭部隊的精銳騎兵就有一萬五千多騎,並且還有十多萬後續部隊源源不斷地陸續開來。 可見郾城之戰確實是以寡擊眾的硬仗和惡戰。

此戰的戰況之慘烈,兩支精銳之師的瘋狂對撞,從歷史上對兩軍戰鬥力的描寫便可知一二。

女真騎兵特點就是作戰意志強大, 南宋大臣李鄴盛讚金兵,所謂“人如虎,馬如龍,上山如猿,入水如獺,其勢如泰山,中國如累卵”。 南宋名將吳璘曾經總結過金兵作戰的特點稱:“金人有四長:曰騎兵、曰堅忍、曰重甲、曰弓矢”, 宋人沈綰曾到過金營,記載了親眼所見——金人“兜鍪極堅,只露兩眼,槍箭所不能入”。 金軍不僅騎術和箭術精良,尤以“能寒暑”,慣“苦戰”的堅忍性著稱於世。 按金人自己的說法:“不能打一百餘個回合,何以謂馬軍?”。 女真騎兵優秀的戰場紀律是敗了也能“復聚而不散”的結隊撤退,使對方不敢盲追。 宋軍在面對女真騎兵的反覆衝鋒戰術,往往要連續交手數十回合,進行長時間高強度的激烈鏖戰才能分出勝負,堪稱苦不堪言。特別是北宋末年太原之戰結束後,金軍十七騎狂虐兩千截殺他們的宋軍的戰例,更能透射出金軍彪悍勇猛的作戰風格!

而做為歷史上鼎鼎大名岳家軍,戰力更是出眾。這個特徵是岳飛治軍有方的結果,其特點是:

1、主將身先士卒,岳飛自己在戰場上衝殺在前,即使是稱為獨當一面的大將之後,還經常充當旗頭(就是在帥旗附近統帥全軍戰鬥),這在戰爭中是非常危險的位置,可謂表率的作用是無窮的。 高宗評價岳飛:“(岳飛)精忠許國,沈毅冠軍,身先百戰之鋒,氣蓋萬夫之敵。… 摧鋒決勝,身先矢石之危。”

可見將勇兵自威。

2、 岳家軍軍紀嚴明,乃至苛厲(可見於各種文獻)。岳飛自己就以身作則,岳雲因為訓練不過關差點都被岳飛斬了。 軍紀嚴明,就是不擾民,“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高宗對此評價道: “(岳飛)千里行師,見秋毫之無犯;百城按堵,聞犬吠之不驚! 師行而耕者不變。 ” 因為高度的紀律化,使得岳家軍有了強大的戰鬥力。

3、擅長野戰。 相比南宋的其它部隊,岳飛卻極其擅長野戰,其一生大小二百餘戰,以野戰為主,幾乎都取勝了。這是相當了不起的成績。

4、主將 沉鷙有謀。岳飛的主要軍事思想就是:運用之妙,存於一心。典型的不拘泥戰法的代表。對此高宗評價道: “卿學深韜略,動中事機,… 機權果達,謀成而動則有功; 料敵出奇,洞識韜鈐之奧;” 而岳飛一生中的戰鬥,以少擊多佔很大部分。

針對金軍的作戰特點,岳飛不僅在訓練士兵時實行嚴苛的制度,而且加強騎兵建設,因此訓練出作戰水平出類拔萃的八千背嵬騎和後來的遊 奕騎 。對付金軍騎兵,岳飛創造性的發展出一支由步兵組成的“踏白軍”,其作戰特點是由手持提刀利斧等 以步擊騎的利器,專劈馬足 的猛士在前突擊並伴有藤牌削刀手做掩護。針對金軍的鐵甲連環馬,岳家軍有一批專破鐵浮圖的步兵特種兵,他們的專門武器是扎馬刀,這種武器形狀類似先秦時代的“戈”,它既能扎又能砍,最絕的是像鐮刀一樣具有“摟”的功能,這種武器是岳飛專門為金軍的鐵浮圖量身訂做的,專摟馬腿。 金兀朮對這些戰術印象深刻,金人著作《徵蒙記》記載:“(兀朮自述)吾昔南征,目見宋用軍器,大妙者不過神臂弓,次者重斧”。

《宋史·岳飛傳》記載:“初,兀朮有勁軍,皆重鎧,貫以韋索,三人為聯,號“柺子馬”,官軍不能當。是役也,以萬五千騎來,飛戒步卒以麻札刀入陣,勿仰視,第斫馬足。柺子馬相連,一馬僕,二馬不能行,官軍奮擊,遂大敗之。”(宋史所記載的柺子馬是個謬誤,柺子馬是金國輕騎兵,而披重鎧,貫以韋索的連環馬是鐵浮屠。)

慘烈的戰鬥開始後,隨著號角齊鳴, 動人心魄的 鼙鼓聲陣陣響起。岳家軍的背嵬騎與金軍的柺子馬開始了一場混戰,在滾滾黃塵中,金人的鐵浮圖像一面城牆一樣向岳家軍的步兵瘋狂的壓了過來。岳家軍將士列齊了迎戰陣列,紋絲不動目視前方。在金軍鐵騎臨近的那一刻,在金人驚愕的目光中,一排猛士手持利斧和扎馬刀猝然從牌刀手的後面翻滾而出,一時之間寒光凜凜,碧血飛濺,金軍人仰馬翻,慘號馬嘶伴隨著陣陣陰風響徹了沙場上空。

當時戰況之慘烈,從岳雲的表現便可見一斑。面對強悍的金國騎兵,岳飛神色嚴毅對岳雲說:“必勝而後返,如不用命,吾先斬汝矣!”當天下午,岳雲舞動兩杆鐵錐槍,率精騎直貫敵陣,雙方的騎兵展開了激烈的鏖戰。 《宋史》記載:岳雲在大戰中,毫不畏懼的數十次的在敵陣中殺進殺出,身受上百處戰傷,鮮血把鎧甲戰袍都染紅了,(後來岳雲因此功升遷至忠州防禦使)。岳家軍猛將楊再興揚言要活捉完顏宗弼(兀朮),單騎衝入敵陣,殺金軍將士近百人,他自己也身中數十槍,遍體創傷,仍然戰鬥不止。 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刻,黃塵蔽天,殺聲動地,岳飛親率四十騎突進到陣前。都訓練霍堅急忙上前挽住戰馬,說:“相公為國重臣,安危所繫,奈何輕敵!”岳飛用馬鞭抽了一下霍堅的手,說:“非爾所知!”接著,岳飛躍馬馳突於敵陣之前,左右開弓,箭無虛發。可見殺得眼紅。 兩軍鏖鬥,勝負難分之際,王貴一度怯戰,被岳雲制止,戰後受岳飛責罰,從中可見金軍的戰力也不是蓋的,女真人作戰 “堅忍持久,令酷而下必死,每戰非累日不決”每次必“更進迭卻”,作“數十合之鏖戰”的特點在這場戰鬥中發揮的淋漓盡致 。 此戰的結果是雙方激戰五小時,以金軍因損失慘重而潰敗劃為句號。

這次戰役結束後,高宗頒佈郾城大捷獎諭詔:《獎諭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湖北京西宣撫使岳飛郾城勝捷仍降犒賞詔》:“敕岳飛:自羯(jie)胡入寇,今十五年,我師臨陣,何啻(chi)百戰,曾未聞遠以孤軍,當茲巨孽,抗犬羊並集之眾,於平原曠野之中,如今日之用命者也。蓋卿忠義貫於神明,威惠孚於士卒,暨爾在行之旅,鹹懷克敵之心,陷陣摧堅,計不反顧,鏖鬥屢合,醜類敗奔,念茲鋒鏑之交,重有傷夷之苦。俾而至此,時予之辜,惟擄勢之已窮,而吾軍之方振,尚效功名之志,亟(ji)聞殄(tian)滅之期。載想忠勤,彌深嘉嘆。降關子錢二十萬貫,犒賞戰士,故茲獎諭,想宜知悉。”《新安文獻志》卷2 (其中羯胡就是指女真,而抗犬羊是對金人的蔑稱,而巨孽是指金軍主力。)

宋史由於秦檜和秦熺蓄意毀滅史料,有關郾城大戰中嶽飛戰功的記載也殘缺不全,但是就像烏雲遮不住太陽一樣, 南宋朝廷關於郾城大捷的《郾城獲捷支犒士卒省札》所載“樞密院奏:「勘會岳飛一軍於郾城縣,獨與番寇全軍接戰,大獲勝捷。」當時樞密院由秦檜把持, 由此可見,岳家軍的殺敵數目則肯定是很多的,否則就談不上什麼“大獲勝捷”了。 從高宗的《郾城勝捷犒賞詔》中顯而易見,其中 “曾未聞遠以孤軍,當茲巨孽,抗犬羊並集之眾,”可以判斷,岳飛是孤軍奮鬥,對抗的是金軍主力(巨孽),犬羊是宋人對金國人的蔑稱。從 “ 鏖鬥屢合,醜類敗奔。” 之辭可以判斷,經過多個回合的較量,金軍終於支撐不下去了,除非是金國女真主力部隊損失慘重,否則金兵是不會敗逃的, 因為金軍有敗了也能“復聚而不散”的結隊撤退,使對方不敢盲追的作戰傳統,因此一個“奔”字就可洞悉金軍的戰鬥意志達到了崩潰的邊緣。

從後來朝廷對岳家軍的犒賞數目來看,岳家軍這次勝利是空前輝煌的!《 郾城獲捷支犒士卒省札》中所錄宋廷在郾城之戰前已支付岳家軍銀五萬兩(按當時銀價合錢12.5萬貫)、關子錢十萬貫以備賞功的情況下,又頒二十萬貫關子錢犒軍的賞格來看,其殲敵數至少應高於順昌大捷——順昌大捷前後所獲全部犒軍賞賜也不過銀絹十四萬匹兩,合銅錢30萬貫左右。至於戰果,據《宋會要輯稿》兵一四之二十八條,至少劉錡向朝廷上報的是殺五千多,俘、傷一萬。則按此比率,岳家軍郾城之戰的殺敵數當在八千左右甚至更多。 再加上之前掃蕩東京外圍的戰鬥(收復穎昌和淮寧府的戰鬥,據《改差內侍李世良管押御賜金帶金碗等省札》所說,賜“見錢關子十萬貫”為賞,結合張憲在陳州淮寧府先“遇敵三千騎”後又遭遇金軍東京大本營所差援軍“擺佈大陣”的戰況,以及董先等後來又在穎昌擊敗韓常反撲的“六千多騎”的捷奏,總殺敵數應在兩到三千或更多;收復鄭州戰役殲敵人數據《鄭州捷奏》“遇敵數萬”的戰況,以及《照會支撥收復鄭州激賞錢省札》所記的“內一十萬貫激賞收復鄭州得功官兵”的賞格,殺敵數至少兩千)、郾城北五里店之戰、小商橋遭遇戰(殺敵兩千)、張憲在小商橋及臨潁東北追擊敵軍的戰鬥(其中臨潁東北的戰鬥據《三朝北盟會編》卷204,破金軍六千,獲馬百匹)、劉政突入中牟縣的襲擊,以及牛皋“戰於河上”、“戰於汴、許間,功最”(牛皋後以此功升承宣使,離建節僅一步之遙,則此戰殺敵數至少當在三千以上)的戰鬥和朱仙鎮之戰,岳家軍總共殲敵數目(包括殺敵和俘敵),至少在兩萬五以上,也就是說金軍方面的戰損最保守估計也已經超過百分之二十,這還沒有算上降軍數目。 當然岳家軍本身也會有傷亡。具體數字雖然目前無明確文獻記錄,但根據小商橋一戰楊再興部死300殺金軍2000的交換比和總殲敵數推算,岳家軍的戰損應在三千到四千之間。

郾城大捷和朱仙鎮大捷後的形勢,如岳飛七月十八日給趙構的《乞止班師札子》所言,是“天時人事,強弱已見,時不再來,機難輕失”。

史料記載,兀朮大慟曰:“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勝,今已矣!” 自燕以南,金號令不行,兀朮欲籤軍以抗飛,河北無一人從者。乃嘆曰:“自我起北方以來,未有如今日之挫衄。” 《宋史》記載:飛大喜,語其下曰:“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

《宋史》記載:在岳家軍馬上就要渡河,拿下故都汴京城之日可待之日,然而秦檜恰在此時欲與金國達成以淮河為界把淮河以北全部放棄的協議,並命令岳飛馬上撤軍班師。岳飛不明其理,向高宗上奏道:“金人銳氣沮喪,盡棄輜重,疾走渡河,豪傑向風,士卒用命,時不再來,機難輕失。”

秦 檜深知岳飛北伐的志向是堅定不移的,不可能輕易回師,於是先命令張俊、楊沂中等策應部隊南歸,然後放言岳飛孤軍不可久留,再三命令岳飛班師。

面對中原唾手可得的大好形勢,秦檜一黨的暗中掣肘, 岳飛悲憤難當,沮喪的仰天長嘆:“十年之功,廢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乞止班師詔奏略》”。



董小華E




再次見識了某“達人”的下限,那就來看看ta引用的《宋史.卷二十九.本紀第二十九.高宗六》關於紹興十年(金天眷三年)的這次宋金戰爭到底是怎樣記載的



五月,金國掀翻桌子大舉伐宋,初期勢如砍瓜切菜,宋軍地方守備軍也毫無懸念地發揚著一如既往的風格,望風而降

月末,高歌猛進的金兵開始碰釘子,特別是劉錡力戰順昌府,使戰局轉危為安



六月,被一耳光打醒的趙構調兵遣將,這時期宋軍作戰無一失利,戰爭勝利的天平開始倒向宋軍

捷報頻傳,秦相公陷入深思,“咱怎麼能打金大爺呢”?先後“詣”劉錡、岳飛就此罷手



閏六月,各路宋軍反攻作戰連戰連捷,其中,岳飛部收復了穎昌府、淮寧府、鄭州、汝州等大片失地

唯一不和諧的是張俊對毫州的得而復棄



七月,岳飛部收復


了西京洛陽、永安軍等失地,並取得郾城之戰、穎昌防守戰的勝利

這一期間,被嶽黑們揪住了兩次不和諧

1.楊再興領著三百騎兵在小商橋突然遭遇大隊金兵,楊再興戰死

2.嶽“飛累奉詔班師,軍潰

戰爭哪能不死人?相信如果帶領騎兵的楊再興要想跑路是能跑掉的,眾寡懸殊,也不會受到任何指責

感佩於楊再興以寡擊眾之勇,喟嘆於楊再興戰死之烈,但這絕不是岳飛的黑點,相反,人以群分,楊再興以鮮血證明了岳飛的忠勇


岳飛“累奉詔班師”,某“達人”不是說岳飛擅撤?這種睜著眼說瞎話的玩意也是“達人”?

十萬大軍突然從進攻改為後撤,必然會造成某種程度的混亂,這種事情在戰爭史上屢見不鮮,甚至近現代從朝鮮到越南都可以找到類似例子。更何況岳飛很快就整頓好了部隊,不然,守衛荊襄防線的是那支部隊呢?



八月,朝中反對議和的
大臣紛紛受到“降黜”處分,此舉對仍在前線作戰的將士無疑是一次重大打擊,宋軍轟轟烈烈的反攻勢頭被徹底打亂,韓世忠攻淮陽不克,楊沂中軍潰,唯一的亮點是

岳飛部將李興仍堅守西京洛陽

等等,楊沂中軍潰以致宿州被屠,怎麼沒人黑?



九月,宋軍主力全部撤回駐地

諷刺的是,宋朝的非主力部隊這時都能打敗曾經不可一世的金大爺收復失地

可以想見金軍這四個月內遭受了怎樣的巨大損失





~《金史.卷第七十七.列傳第十五.宗弼》


因為“岳飛、韓世忠分據河南州郡要害”,所以南征統帥完顏宗弼“復出兵涉河東,駐嵐、石、保德軍之境”,以此來牽制河南、開封一帶宋軍

釣魚大概畫了一下金兀朮的轉進路線
跑到西北去牽制河南、開封府的岳飛部,金兀朮的戰略真踏馬高到讓人看不懂

不是說好的南征麼?



~《金史.卷四.本紀第四.熙宗》

沒有閏六月的任何記載,就好象根本沒有這一個月

按金史理解:五月兀朮就拿下了河南,之後發揮友好互助精神揮師西北協助撒離合又拿下了陝西,休息了一陣後,七月就奏捷了

為什麼會有如此詭異的記錄呢?


讓你辦報紙,你會不會將自己不堪回首的往事大書特書?比如

碰瓷捱打,偷窺被抓,考試拉肚子,眾目睽睽掉進糞坑,當眾示愛被吐口水……

當然,我相信“達人”曉風會的




正題

岳飛恢復河山的軍事戰略構想並沒有實施,自然無法編寫進軍事教科書

岳飛“不擄掠,不拆屋”的治軍紀律已被視作仁義之師的起碼標準,自然不需要編寫進軍事教科書

岳飛師從周侗,戰術講究臨機應變,沒有那些條條框框可以用來編寫進教科書



倒是曉風應該讀一點點正經書



為國釣魚


岳飛的戰績大多是岳飛孫子岳珂杜撰出來的,經不起推敲的。別說軍事家,就腦袋正常一點的人,都不會去相信什麼“八百破十萬”“十二道金牌”“憾山易,憾岳家軍難”等等鬼話。

《宋史》中的《岳飛傳》,是根據岳飛的孫子岳珂在岳飛死後幾十年為他撰寫的私傳《鄂王行實編年》所改編,根本沒有什麼可信度。 該傳記中記載的很多“史實”都已經被考證出是杜撰偽造的,如:紹興十年(1140)七月十四日宋金穎昌大戰,岳飛部將王貴在《王貴穎昌捷奏》中說殺敵“五百餘人”,而岳珂杜撰為“殺敵五千”,而這實際上就是岳家軍對金軍所取得的最大一次勝利;而這次戰鬥中“殺其統軍、上將軍夏金吾”裡這個“夏金吾”也是岳珂自己杜撰出來的,根本不見於其他史料記載。所謂的堰城“大捷”穎昌“大捷”,其實不過是岳家軍,戰線過長,讓金將韓常的一萬五千人,不停襲擾。岳家軍主力張憲,來回奔命,其實根本就沒遇到金兵。真實戰果,堰城“獲馬兩百餘騎”,穎昌殺金兵五百(橫屍遍野)。仔細看岳飛的奏摺,就會發現,只有奪某城,敗某敵。幾乎沒有任何傷亡數據,後來岳家軍有個官員就因為,不實上報,被判刑,而且永不錄用。

真實的岳飛就根本沒和金主力打過。1122-1132年岳飛換個七八個老闆,跟劉浩,默默無聞,跟黃潛善,被開除。跟王彥,逃跑。復投王彥王彥不要。跟張所,跟宗澤一事無成都是六七品的,打醬油角色。投杜充稍微好點,混個統制,結果,1129年防守馬家渡又逃跑,(金兵剛剛過河兩千,岳飛就逃跑了)害主將 陳淬戰死。岳飛自己逃宜興當上土皇帝。金兀朮長驅直入,追高宗追了幾個月,高宗逃入東海幾個月,金兀朮沒有大船,南宋才沒有滅亡。期間岳飛根本不顧高宗死活,國家安危,從未發一兵一卒去救高宗。1129-1130年1129年十一月,岳飛逃跑金兀朮搜山尋海。一開始是和張俊在明州打,最後是和韓世忠在黃天蕩打。然後就回國了,宋金兩史對照無誤。岳珂所杜撰出來的“四戰四勝”“六戰六捷”真不知道岳飛是和那個鬼打的。還把金兵尊稱老英雄宗澤為“宗爺爺”的事蹟恬不知恥的搬岳飛身上,居然說金兵叫二十多歲的岳飛“爺爺”。

咱們再來看看,岳飛升遷最快的1133-1138年,這期間南宋有大的戰爭嗎?回答是肯定的沒有,岳飛是靠打偽齊軍和鎮壓農民起義升起來的,這也就是韓世忠,張俊,吳玠等人不滿的原因。從次以後,岳飛一直到1141年被奪兵權才升到樞密副使。我們再看看所謂的岳飛“朱仙鎮大捷”“破鐵浮屠柺子馬”“八百破十萬”“憾山易,憾岳家軍難”“十二道金牌”又是怎麼一回事,難道是軍事學家都不讀史料?還是都是所謂“秦檜家後人”?顯然都不是,不但中國軍事學家沒有把他當做案例,外國軍事學家同樣不屑一顧。難道他們都沒讀過史,難道這樣200:1的神蹟,不是人類最偉大的勝利?如果是真的當然能排進前十。問題是到底真不真實?首先南宋和金國1140年發生大戰這點毋容置疑。1140年完顏宗弼殺了主和派,出兵攻打南宋兩史都有記載 ,準確無誤,金兀朮先集中力量把四川吳璘打殘,又突然向東線韓世忠進攻,然後留部分軍隊牽制韓世忠,接著向順昌進發。張俊,楊存中和王德,劉錡等人與金兵陷入苦戰。擁兵十萬,又有南宋唯一三萬騎兵的岳飛,接到高宗命令,支援順昌劉錡,去和金主力決戰。高宗心腹岳飛無疑成了高宗克敵制勝的法寶。結果岳飛與金主力背道而馳,跑中原地區“收復失地”成功避開金主力。在金兀朮的主力猛攻順昌的時候,岳飛的軍隊在中原出盡風頭,連克潁昌、蔡州、陳州、鄭州等地,還好劉錡神勇,苦戰兩個多月於潤6月12日,擊敗金主力破鐵浮屠於順昌,逼金主力撤軍回國。這個時候岳飛才於潤6月20日,“趕”到堰城,穎昌“收復失地”,和最弱的一支金兵打了一戰。規模非常的小,而且只打了一天,金兵看到劉錡來了,就跑了。《王貴穎昌奏捷》記錄殺了五百金兵,岳飛上奏“獲戰馬兩百餘騎”。

宋金兩史都明確記載1140年潤6月12日,劉錡在順昌擊敗金主力,金國撤軍。岳飛是1140年潤6月20日才有前鋒,抵達堰城。7月才到的穎昌,所以岳飛成功的避開金主力,根本沒有和金主力對抗過。朱仙鎮大捷更是無中生有。宋金兩國所有史料,都沒有記載過岳家軍有一兵一卒到過朱仙鎮。也沒有任何史料記載朱仙鎮有大量金兵。只岳飛孫子岳珂自話自說。搞出來個“朱仙鎮大捷”而且,還讓金兀朮“感慨”“憾山易,憾岳家軍難”。別說金兀朮是金國著名的英雄,就是普通金人,也絕對不敢自己找死,說這種沒事找抽的傻逼話語。沒有了“朱仙鎮大捷”就根本不可能有“憾山易,憾鬼家軍強”的屁話。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三朝北盟會編》、《中興小紀》、《宋史全文》等宋代資料都記載岳飛是擅自撤軍的,並沒有朝廷下十二道金牌讓其撤退,內容大同小異。如: “紹興十年秋七月…金人謀知飛孤軍無援,於是並兵以御飛,飛不能支。…壬午(1140年9月24日),湖北京西宣撫使岳飛自郾城班師。飛旣得京西諸郡,會詔書不許深入,其下請還,飛亦以為不可留,然恐金人邀其後,乃宣言進兵深入,逮敵已遠,始傳令回軍。軍士應時皆南鄉,旗靡轍亂,飛望之,口呿而不能合,良久曰:‘豈非天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三十七》。

《宋史 高宗本紀六》中關於岳飛的記錄: 5月:劉光世為三京招撫處置使;劉琦第一次擊敗圍攻順昌府的金軍。 6月:岳飛被封河南、北諸路招討使;宗弼率軍攻打順昌府;順昌之戰後,完顏宗弼返回汴梁;岳飛部下牛皋在京西和金軍作戰;劉光世進軍和州;岳飛在率軍支援劉錡路上收復蔡州; 閏6月:王德攻破宿州;岳飛部下張憲擊敗韓常,收復穎昌、淮寧;岳飛部下郝晸收復鄭州;李興收復汝州、伊陽等;張俊收復亳州,幾日後張俊放棄毫州,回壽春。 7月:岳飛部下張應、韓清收復西京;李興收復永安軍;岳飛和完顏宗弼的郾城之戰;岳飛部下楊再興、王蘭戰死小商橋;岳飛部下王貴、姚政聯合擊敗進攻穎昌的金兵;岳飛班師軍潰,穎昌、蔡州、鄭州等均被金軍佔有。

1140年岳飛不但抗旨畏敵,不支援劉錡,而且還三個月不到,就丟失了,劉錡,張俊等人血戰兩個多月,才保護住的河南。那可憐的戰功,根本不能抵消岳飛的罪行。所以才又有了“十二道金牌”。杜撰“十二道金牌”的目的,就是掩蓋岳飛不戰而逃,丟失河南的罪行。

宋三百一十九年,從來不用金牌調動軍隊,都是用詔書,詔書可以清楚的表達命令的意思,而且還方便追查責任。正是有了詔書記錄的歷史,才讓我們能夠真相大白。只有文字不發達的少數民族國家,才用金牌調動軍隊。如果岳飛真接到金牌命令撤軍,那麼只可能接到金國的命令。當然我也相信這是不可能的。

那些說秦檜和秦檜後人改史料的,簡直就是侮辱中國人的智商。宋史官的地位,連宋太祖都怕,你們可以查,太祖貪玩讓言官直言頂撞,太祖一生氣,打斷言官牙齒。言官才說要告訴史官,嚇的太祖賠禮道歉,這樣的史官,是秦檜能控制的了的?顯然不是,因為史料上秦檜根本就沒有岳飛高大上。一個人改史改成這樣,也太讓人難以置信了吧?岳飛處死後,經過八個皇帝138年,從來沒有人提出過“岳飛冤死”的說法,當然岳飛孫子岳珂不這麼認為。但是我請大家仔細查看一下岳珂的為人。說是個人渣一點都不過分。而且,他自己寫的書都自相矛盾。一會說孝宗為岳飛平反了,他父親嶽霖感激萬分,一會又說他父親嶽霖臨死時,哭訴讓他無論如何要為爺爺岳飛伸冤,一邊寫孝宗為岳飛徹底平反了,“沉冤得雪”,一邊不停為岳飛“伸冤”。到底平反沒有,難道他自己都不知道?岳珂寫自己的父親,親眼所見都謊話連篇,寫他根本沒有見過的爺爺會如何?大家自行腦補。岳珂書中寫岳飛處死,金國舉國歡慶,真的嗎?金國滅了遼國,滅了北宋都沒有舉國歡慶。處死了個早沒有了兵權,從來沒有和金主力打過的岳飛,至於這麼高興嗎?常識告訴我,根本不可能。岳飛死不死,對金國沒有任何影響,反而是金國的損失。如果,沒有岳飛1140年的河南就不可能兵不血刃就能佔領。沒有岳飛1141年淮西戰役,金主力就可能讓宋軍最少打成大殘。

而且,秦檜一死,秦家就失勢了。秦鉅滿門戰死以後,秦家基本就退出歷史舞臺了,反而是岳家都做了高官,到了滿清時期更是風光無限,五代都是朝廷重臣。各種《說岳傳》《說岳全傳》各種戲劇,評書,滿大街傳唱,秦家後人中個狀元都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去嶽王廟,請“罪”。誰有能力篡改史料,大家一目瞭然。


曉風2016


我覺得題主是搞錯了一個邏輯關係,那就是偉大軍事家指揮的戰例就一定是經典戰例嗎?還是說經典戰例就一定得有著名軍事家來指揮?

教學之中,所選取的戰例,大都是為了講解某一種比較經典的戰法,或者是某種戰術思想,並且是要有借鑑意義的。而岳飛的軍事生涯裡,很遺憾,基本是沒有什麼值得現代軍事借鑑的。

岳飛最著名的功績就是向北恢復失地,而最著名的戰例就是大破金軍的柺子馬(鐵浮屠其實屢戰屢敗,並且第一個收拾鐵浮屠的不是岳飛)。而針對柺子馬,岳飛的成功主要是利用其幾匹馬連接在一起、行動不甚方便的特點,這一點對於現在的軍事發展其實是沒什麼太大意義的,自然也就沒什麼講授的必要了、

軍事家不是教育家,打仗更不是為了教學。戰場上只要能贏就行,至於有沒有教育意義,那就真是無需考慮的問題了。


青言論史



問:有人把岳飛說成是文韜武略甚至百戰百勝的軍事家,為什麼現代軍事教學中沒岳飛的戰例?

答:把岳飛說成是文韜武略甚至百戰百勝的軍事家是沒什麼問題的。

《宋史.岳飛傳》裡對岳飛的讚譽是:西漢以降,象韓信、彭越、周勃、灌嬰那樣的將材,每一代都不乏其人,但要有一個象岳飛這樣文武全器、仁智並施的軍事家,並多不見。史稱關雲長通曉《春秋左氏》學,卻沒有他的文章傳世。岳飛北伐,駐軍於朱仙鎮,高宗下詔班師,岳飛親自執筆寫表奏回答詔書,忠義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諸葛孔明之風彩。

近代掌故大家鄭逸梅先生就因此說:“文如范仲淹,方可講武;武如嶽鵬舉,始足談文。”

岳飛不但策論寫得漂亮,書法、詩詞也同樣出彩。

從流傳下來的岳飛手跡來看,他在書法上的造詣頗深,字體雄渾峻拔,師古不泥古,書家驚歎之為:“此亦筆陣中嶽家軍也”。

詩詞方面,僅憑《嶽忠武王文集》中裡面收集的《滿江紅》一詞,便足以讓岳飛躋身於一流詞家行列。

至於武藝,岳飛年未弱冠,便“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其槍術在湯陰縣比武場上,“一縣無敵”。

岳飛成年後,投身行伍,抗金衛國,在鎮守宜興時,宜興士人和民眾感念他保境安民,敬他如再生父母,自發為他立生祠,交口稱讚說:“父母生我也易,公之保我也難。”

同樣,渡江難民也有在揚子江畔建“望嶽橋”,橋旁建“嶽王生祠堂”,供奉岳飛的長生牌位。

……

廣大民眾的眼睛應該沒有瞎,他們如果不是心悅誠服,是不可能自發為之建生祠的——特別補充,是生祠,即祠堂裡享受萬民拜祭的人尚在人世,這樣的待遇,即使皇帝也難於擁有。

這也充分說明,岳飛的戰功是民眾有目共睹的。

那麼,回到最初的問題上:為什麼現代軍事教學中沒岳飛的戰例?

岳飛是一個悲劇英雄。

南宋某史官曾說:“自八年冬,檜接既監修國史,岳飛每有捷奏,檜輒欲沒其實,至形於色。其間如潤略其姓名,隱匿其功狀考,殆不可一、二數。”

岳飛被害於紹興十一年,而按這個史官的說法,在紹興八年冬秦檜主管監修國史開始,岳飛從前線發回的捷報,秦檜基本將之隱沒、甚至銷燬。

這簡直讓人不可思議:岳飛身為大軍區司令員,手握重兵,左右著南宋帝國的生死存亡,秦檜竟然如此肆無忌憚地做此瘋狂陰暗醜事,可以想象,當岳飛被害,秦檜、宋高宗之流為掩其醜,肯定要把岳飛的功績一筆勾銷、抹殺乾淨。

《宋史.秦檜傳》記載:“檜乞禁野史。又命子熺以秘書少監領國史,進建炎元年至紹興十二年《日曆》五百九十卷。熺因太后北還,自頌檜功德凡二千餘言,使著作郎王揚英、周執羔上之,皆遷秩。自檜再相,凡前罷相以來詔書章疏稍及檜者,率更易焚棄,日曆、時政亡失已多,是後記錄皆熺筆,無復有公是非矣。”

秦檜一方面嚴禁私人著史,一方面與兒子秦熺霸佔了官史的話語權,要“更易焚棄”岳飛的戰功,可謂輕而易舉。

秦檜父子這麼做的結果是:南宋中興五大將之一的嶽王爺非但無一戰功得入“中興以來十三處戰功”,甚至無一戰功錄入史冊。

這就是所謂的欲蓋彌彰。

秦檜、宋高宗之流以為自己的毀滅刪減之功做得徹底、漂亮,恰恰露出了馬腳。

公道自在人心。

岳飛的戰功雖然難於考證,但民眾已尊之成神,把他崇為與孔子、關羽並列的“武聖人”,這就足夠了。

時至現在,日本人田中芳樹作《中國武將列傳》,評選出的百名中國古代名將中,嶽王爺赫然在列。作為一箇中國人,不應該老是懷疑自己先民尊崇“武聖人”滲了多少水分。


覃仕勇說史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岳飛是不是文韜武略,百戰百勝的軍事家。但對於岳飛的歷史貢獻,我個人認為是不能否認的。

首先要明白一個事實。在岳飛抗金之前,宋高宗趙構被金兵打得落花流水,甚至逃到大海上去避難。

正是岳飛、韓世忠、吳階等人的頑強抵抗,才迫使金兵退出了江南。這時,趙構才得以回到杭州,南宋的局勢才算穩定下來。

後來又是岳飛等人的北伐,消滅了金兵的主力。一度收復洛陽開封附近的地區,河北太行山的十幾萬義軍也南北呼應,十分活躍。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南宋朝廷再加一把力,收復陝西、山東和河北南部是沒有問題的。

然而就在這時,趙構發出了12道金牌,岳飛長嘆,十年之功,毀於一旦。

回到杭州的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南宋歷史上最有成效的北伐戛然而止。

在岳飛死後,南宋和金國展開了議和,南宋向金稱臣,兩國之間難得出現了幾十年的和平。

要明白這幾十年的和平,並不是談判談出來的,而是岳飛用將士們的生命換回來的。

只有實力,才是談判桌上最強有力的籌碼。沒有實力,是沒有資格和對方談判的,只能是任人宰割的牛羊。

正是因為岳飛等人殲滅了金國的騎兵主力,重創了金兵實力,才迫使金國回到談判桌上,幾十年不敢侵犯南宋。

後來的金國皇帝在招降南宋大臣時說過,你的軍事才能遠不及岳飛,連岳飛都被你們南宋皇帝殺了,你憑什麼可以自保呢。

可見岳飛的軍事才能有多高,遠不是那些噴子們所能知道的。

為什麼在歷史上沒有岳飛的戰例呢?

我們要明白一點,南宋前期的歷史,是由秦檜和他的兒子秦僖修訂的。

作為殺害岳飛的元兇,秦檜在抹黑岳飛的大陸上自然不遺餘力。秦檜和秦僖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銷燬與岳飛資料和奏摺,刪去了大量有關岳飛抗金的事實。

岳飛本來是和關羽齊名的武聖人,在幾百年間,一直為老百姓所敬仰。岳飛生前,因為戰功赫赫,拯救了大量的老百姓,在一些地方被人民立了生祠。

到了清朝,因為滿清人是金人的後代。作為抗金英雄的岳飛,是清朝皇帝們最不喜歡的。他們又開始悄悄地修改南宋的歷史,抹去岳飛抗金的事實。最後他們覺得這樣不過癮,還把岳飛的武聖人給取消掉了。

所有這一切,才讓我們現在看不到有關岳飛抗金的真正事實,所以我們很難找得到岳飛的成功戰例。

但歷史終究是歷史,真相只有一個。不管那些詆譭岳飛的人怎麼做,都抹不起岳飛是民族英雄的事實。


新知傳習閣


因為嶽爺爺的《武穆遺書》失傳了呀!

《武穆遺書》記載了岳飛一生的不世之功,全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據傳不遜於《孫子兵法》和曹操的《孟德新書》。書中還包括岳家槍的秘籍,當時全天下的豪強包括武林人士都想得到這部奇書。金國更是把滅宋的成敗都寄託於能否得到此書上,所謂地《武穆遺書》者得大宋。

估計武穆遺書後來還是落到了金人手上。關於金庸小說所述郭靖黃蓉夫婦死守襄陽,將《武穆遺書》和《九陰真經》藏於屠龍刀中一節,無據可考,這裡不予引述。但是金人後來被契丹人滅國,餘部逃亡西伯利亞冰原,元以後建立後金,明朝後期返回遼東地區,逐漸強大興盛,改稱女真族人,也就是後來的滿清。明末多爾袞鐵騎之所以能夠踏平中原,除了李自成和吳三桂的“貢獻”以外,滿人運用的完全上漢人的兵法戰術,而且比明朝軍隊更強,何故?看見滿人隱藏了《武穆遺書》的秘密,終於反制漢人,創下清宮三百年基業!

一代名將岳飛留給後世子孫的無價之寶,不料竟然被韃虜所用,反而害了子孫後代。真是造物弄人呀!

由於無據可考,所以現代的軍事理論教材不可能根據演義或者傳說就收入岳飛的戰例,著實令人惋惜!但是有人因此懷疑岳飛的功績,如果不是別有用心,那就令人費解了。關二爺和嶽爺爺都是民間被封神的大人物,雖然都沒有足夠的史料支撐。但是關廟岳廟就在那裡,就在那裡!


社會主義小書童


岳飛怎麼可能是文韜武略?充其量就是一個軍閥而已,家境貧寒的岳飛能讀起幾本書?有文韜在宋朝重文輕武的時代,岳飛為什麼不去參加科考,而是19歲就去參軍當了個丘八?有史為證,宗澤陪養岳飛勸其讀點兵書,習點兵法,岳飛討厭看書,答水無常形,兵無常勢,讀書無用。事實上岳飛南征北戰,靠的是捨身忘死,一生並沒經典戰術,連宋孝宗擬訂的中興十三戰功都沒有岳飛一戰,更談不上岳飛用兵有什麼值得學習運用的了,事實上岳飛獨立領軍的十一年時間裡,打義軍山匪偽齊這些雜牌軍隊,真正戰鬥力嚇人的金兵和岳家軍僅僅是1140年6月郾城一戰,都是在劉錡5月20日順昌大捷之後的小規模戰爭,七月天氣炎熱雙方休兵。金兀朮北還,並沒有什麼朱仙鎮大捷,岳家軍500騎破金兵十萬的民間意淫故事,1141年正月,金兀朮又發動侵宋戰爭,柘皋大敗宋軍這是事實,所以更本不存在岳家軍所向無敵的牛逼故事,岳飛之死與主戰無關,更與和議無關,實屬軍中有擁立岳飛割據襄陽幾郡皇袍加身告發,作為兵變得天下的趙宋皇帝,不可能犯同樣的錯,莫須有足以賜岳飛自盡,趙構為國為家理應如此無可厚非。岳飛下獄前主和是很有成郊的,事實上1138年第一次紹興和議,金國奉還了南宋軍隊收復不了的河南陝西山東等大遍失地,岳飛等重文武都是贊同的。傻子都知道賺了。真正的主戰是第二次紹興和議1142年之後,因金國主和派權臣被金兀朮殺了,第二次和議沒有第一次那麼划算金國佔據陝西河南山東。南宋退守半璧江山,這才出了主戰與主和派,因為政治需要岳飛逐漸成為中國的一代戰神,純屬民族主義意淫,岳飛只是一個剽悍的將軍而已,並不是軍事大家,所以沒啥軍事傑作可圈可點


wy流水浮舟


沒有岳飛的同樣也沒有霍去病的,現在軍事,很明顯是現代,古代打仗講究排兵佈陣,古代冷兵器時代,而現在多是槍炮,等你排兵佈陣人家早把你辦了。

古代兵法現代能用到的只有孫子兵法和曹操的三十六計,其餘的都用不到,因為任何東西都會被時代所淘汰。

戚繼光是現在著名的將軍哦,沒多少人會有異議,最著名的鴛鴦陣等,還有《兵法實記》等,但現在依舊用不到,能用到的也只有戚繼光創的暗語。



所以岳飛的戰法更加不可能用到,因為他只能使用到冷兵器時代,而現在的戰法也只能近代一戰,二戰時期的戰法可以效仿。


任何東西不能說他不好但它只適合當代,因為事物是發展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古代是冷兵器,現在是槍炮,以後會是激光,也都有可能,所以到那時現在的戰法也不一定可用。


黑馬股650


題主你要清楚一點:衡量偉大戰役和經典教學戰例的標準是不同的。評價一場戰役的優劣,要看它的戰略影響和指揮官表現出的指揮藝術;而選取教學戰例,主要要衡量戰例的典型性,也就是說這個戰例能否突出的表現教師所要講授的軍事知識。

比如,昆陽大捷無疑是中華戰爭史上的經典戰役,吹響了王莽政權的喪鐘,但如果要用在軍事教學上,能用來講什麼呢?如果硬要用,恐怕也是作為反面典型,講述王莽軍兵力雖重,卻組織混亂,通訊不暢,結果成了劉秀的背景板。

而三國時期的魏蜀新城之戰,在戰略上意義不大,但司馬懿以閃電突襲的當時擊敗孟達,使之成為“兵貴神速”的戰史經典。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由於司馬懿進軍神速,孟達措手不及,迅速戰敗,使得雙方實際交手的過程並無可取之處,這反而凸顯了“兵貴神速”的主題,“速度就是最強的戰鬥力”。所以,此戰成為經典教學戰例。

武穆公一生征戰,百戰百勝,但如新城之戰這樣具有“典型性”的戰例確實不多見。他早年身為低級軍官,就好比游擊隊長,勝仗雖多但影響不大。他一生最值得稱道的紹興十年河南戰役,在戰術指揮上也並無太多出彩,主要是戰略佈局上的高超藝術。

如果要拿武穆公的戰例來論證經典軍事原則,那是不合適的,但如果用軍事原則來論述武穆公的經典戰例,就可以看出武穆公的出色的軍事才華。推薦你看指文圖書作者寫的一份關於紹興十年河南戰役的戰例分析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