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卖水人”将去往何处?

文|梓 桐 排版 | Joshua


全文共3203字 5分钟可读完

区块链“卖水人”将去往何处?

(图)《塞维利亚的卖水老人》委拉士开兹的油画作品

“Water seller”,出自一个淘金故事,汉译为“卖水人”。

十八世纪末期,在美国的西进运动中,人们在萨克拉门托河里发现了金砂。在勇气、贪婪的作用下,工人、农民、海员和传教士,前仆后继,前来淘金。也有人独辟蹊径,操起了贩马、撑船、卖酒的营生。后来,商学院将马贩、船夫、酒商、中介统称为“卖水人”,认为他们的投资回报率高于淘金者。

如今,“金矿”变成了区块链,而区块链媒体则被称为金矿旁的“卖水人”。

区块链在过去的两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区块链媒体在进入 2018 年以来更是成为时代的宠儿。据布透社不完全统计,从 2018 年初至今,已诞生有数百家区块链自媒体,且还在持续增长 。之前我们也提到,媒体是区块链创业较为拥挤的赛道。

在这条赛道上,有在行业内占据权威的门户、行业、垂直等新闻媒体,有互联网、金融、垂直类的原创大军,也有个人创建的自媒体团队。

◆ 区块链头部媒体起底


伴随区块链概念大火之后,另一个泡沫严重的区域可能就是区块链媒体。目前,区块链行业媒体主要分两类。一是币圈媒体,关注投资炒币的市场行情;二是链圈媒体,关注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大多数情况下,前者面向 C 端,后者面向 B 端。运营者多为发行代币的机构、原先的泛财经和科技自媒体,以及部分炒币人群。

随着区块链概念的火热,许多传统的创投媒体、财经媒体、科技媒体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区块链频道,子APP,新的名称公众号,开始作为一个子业务延伸,低调的开始了区块链媒体细分领域的掘金。

金色财经

金色财经为代表的早期入局者,早在 2016 年就已经介入,依托于自身的 App 报道区块链相关新闻资讯、行情、数据等,在行业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巴比特

作为区块链头部媒体的巴比特,是国内最早的区块链资讯社区门户,始建于 2011 年,为区块链创业者、投资者提供信息、交流与投融资服务。旗下产品包括巴比特资讯、巴比特论坛、区块元等。

未来巴比特将在做区块链领域的内容平台,第三方的资讯、数据和社区的同时,承担内部生态项目——比原链的商业化落地的职能。

金色财经(北京财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巴比特(杭州时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两家著名的区块链媒体和资讯社区平台。但其实,他们背后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区块链“卖水人”将去往何处?

(金色财经/巴比特/火币之间的利益关系图)


这些媒体究竟是客观、真实、公正还是项目方的品牌公关部?

火星财经

上线 26 天完成 A 轮融资的火星财经,由蓝港互动创始人王峰亲自操刀一手创办,原《财经天下》周刊联合创办人商思林出任总编辑,同时宣布获得区块链通讯社区 BeeChat 旗下BeeChat Fund 的基石投资。

火星财经支持 PC Web 和移动双端浏览体验,提供 24 小时区块链技术与产业动态,并囊括数字货币行情、新币动态、新手入门等工具。

虎尔财经

获得由「币安」的天使投资机构JRR Capital领投,「DFUND」基金和「TNB CAPITAL」跟投的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虎尔财经

是一个区块链内容平台,专注于提供高度专业化的研究型内容,并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实现内容的生产和分发。

深链财经

获得由梅花天使、PreAngel、千方基金 ChainFund、Dfund、容铭投资等八家基金联合投资的 1000 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深链财经是一个区块链领域的深度报道媒体,由原新京报“寻找中国创客”资深记者、梅花天使总裁助理王鹏,新京报上市公司调查报道记者朱星,“金融八卦女”原CEO 苏溪三人联合创立。

◆ 交易所自家媒体


此前,“火币网”、“OKEX”等交易所都有自家的媒体平台,这些账号发布的内容与自身业务紧密相关;由于受国内政策限制,虚拟币交易及ICO项目都转移到境外去做,但如何向国外潜在投资者宣传和引流呢?可能就得依赖自身的区块链媒体。

想要诱导投资者跟风买入,币圈相关的公众号为发币作势和护盘,已是行业公开秘密。

821币圈媒体大洗牌之前,许多币圈媒体配合项目方造势、拉盘、割韭菜一条龙服务,已是行业惯用手段。

具体来看,在发币环节,币圈各大内容平台会发布大量软文,而在代币价格下跌时,项目方则在媒体平台上发布看涨的软文,以引诱投资者跟风买入;美名其曰市值管理

早前,Ping West 的一篇深度报道,则被指出有庄家、交易所、媒体之间交叉持股,联合炒币左右市场行情。

◆ 区块链媒体商业模式


区块链自媒体的商业模式多为广告、社群和培训。早前有自媒体爆料称,一些稍有名气的大号写篇软文要10w,稍微少一点需要一个比特币,更多小号一条广告大概就是一个以太币。相较于真金白眼拿钱下注的投资圈,区块链自媒体的利润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据称,一些区块链头部媒体月收入峰值达 1000 万—2000 万元,头条报价达到 20 万元,当然还有项目方直接以代币作为回报,送给币圈媒体,双方一起拉抬代币价格。

2013 年,王团长接触了比特币。去年 11 月,他开始用最真实的“日记体”,在公号上更新自己的持仓情况和观察。通过早期高频次、有特色的内容输出,公众号积累了一批死忠粉,据他透露文章打开率高达 38%。

2018 年是区块链元年,我们做的是增量市场,给韭菜小白喂第一口奶。”王团长已经建立了 20 多个社群,用户特征是想赚钱、迷茫、求知欲强。他称自己是“老韭菜”,要跟这群“韭菜团子”抱团取暖。

王团长的目的并非内容付费,而是通过免费培训沉淀粉丝。他指出区块链行业人和商业的发展都是多元的:“区块链大佬宝二爷靠卖牛肉起家,李笑来原来是新东方老师。或许哪一天你认识的一个区块链自媒体开始卖保健品了,不要感到奇怪。”

果然,现在已有不少区块链自媒体开始转行了。上周五布透社也出了一篇《区块链大佬特价甩卖锅碗瓢盆》揭露了区块链自媒体转行的新套路。

泡沫过剩,币价虚高,乱象横生,根源何在?

大家都知道,币圈存在暴利,而这些暴利也传导到与之相关的服务行业。

因为区块链媒体天然贴近交易,很容易陷入联合坐庄、操纵币价的舆论漩涡,一些做得早的媒体,一旦进行项目代投或发行代币,就联同“割韭菜”的罪名。币圈对于区块链自媒体流量入口优势的看重,可以从这类自媒体账号引来无数投资方的青睐中可见一斑。

因此,在资本追捧、暴利诱导之下的区块链媒体行业也必然会滋生乱象。

◆ 传统媒体对区块链的布局


目前专门从事区块链报道的媒体有除了各类财经分支之外,众多传统媒体开始布局区块链的报道。还有钛媒体、36氪、雷锋网等媒体平台也开设了区块链的频道专栏;人民网、光明网等主流媒体也相继开展了区块链行业报道。


区块链“卖水人”将去往何处?


相比于外界对于区块链的火热态势,主流媒体则显得较为冷静。主要关注区块链技术本身相关的报道。

上个月,前央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的调查记者武卿带着她的“环球链”归来。“环球链”也被称为区块链行业的“正规军”。

2015年,武卿离开央视、创立了奇霖传媒,后来推出了首个视频品牌《硅谷大佬》,一部揭秘硅谷科技创投大佬人生的深度纪实报道。《硅谷大佬》之后,武卿又将目光投向了区块链行业。

武卿表示:“《环球链-区块链真相调查》,只是我们这个媒体的第一个产品,是它伸出的第一个拳头。接下来,我们要做环球链这个新媒体平台,报道那些真正推进区块链技术和行业发展的人、企业、产品。”

主流媒体及媒体人的加入,无疑为区块链产业带来很大的价值,凭借自身的流量优势、内容深度及影响力,逐渐拉开与追求短期流量变现的流量媒体的差异化。

◆ 区块链“卖水人”是继续“淘金”还是“提高水质”?


熊市、舆论、监管,三座大山压在区块链媒体身上,偏向或者说回到技术应用、产业政策报道成为链圈媒体为数不多的选择。过去以投资交易为主,与币圈纠缠暧昧的状态将被逐渐扬弃。毕竟,熊市的股评师没有利益,更不值得承担风险。

不得不说,行业崛起不会随币圈的某几项数值波动而逆转,利益的天平让同样压力山大的传统媒体也一头扎进了区块链领域。“清水逐乱象”的大局下,更熟悉权力逻辑,也更加具备权力信息源的传统媒体,恐怕比闭门谈币值的早期入局媒体创业的草根一派更具优势。

就整个赛道而言,新旧入局者“提高水质”,回归“供水”任务本身已成定局。当然下一轮的利益决战必然更加精彩,利益点也会更理性一些,至于过去那些不尴不尬、半黑半白的出身原罪,大家抓紧丢掉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