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賣水人」將去往何處?

文|梓 桐 排版 | Joshua


全文共3203字 5分鐘可讀完

區塊鏈“賣水人”將去往何處?

(圖)《塞維利亞的賣水老人》委拉士開茲的油畫作品

“Water seller”,出自一個淘金故事,漢譯為“賣水人”。

十八世紀末期,在美國的西進運動中,人們在薩克拉門託河裡發現了金砂。在勇氣、貪婪的作用下,工人、農民、海員和傳教士,前仆後繼,前來淘金。也有人獨闢蹊徑,操起了販馬、撐船、賣酒的營生。後來,商學院將馬販、船伕、酒商、中介統稱為“賣水人”,認為他們的投資回報率高於淘金者。

如今,“金礦”變成了區塊鏈,而區塊鏈媒體則被稱為金礦旁的“賣水人”。

區塊鏈在過去的兩年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區塊鏈媒體在進入 2018 年以來更是成為時代的寵兒。據布透社不完全統計,從 2018 年初至今,已誕生有數百家區塊鏈自媒體,且還在持續增長 。之前我們也提到,媒體是區塊鏈創業較為擁擠的賽道。

在這條賽道上,有在行業內佔據權威的門戶、行業、垂直等新聞媒體,有互聯網、金融、垂直類的原創大軍,也有個人創建的自媒體團隊。

◆ 區塊鏈頭部媒體起底


伴隨區塊鏈概念大火之後,另一個泡沫嚴重的區域可能就是區塊鏈媒體。目前,區塊鏈行業媒體主要分兩類。一是幣圈媒體,關注投資炒幣的市場行情;二是鏈圈媒體,關注區塊鏈技術和應用。大多數情況下,前者面向 C 端,後者面向 B 端。運營者多為發行代幣的機構、原先的泛財經和科技自媒體,以及部分炒幣人群。

隨著區塊鏈概念的火熱,許多傳統的創投媒體、財經媒體、科技媒體紛紛推出了自己的區塊鏈頻道,子APP,新的名稱公眾號,開始作為一個子業務延伸,低調的開始了區塊鏈媒體細分領域的掘金。

金色財經

金色財經為代表的早期入局者,早在 2016 年就已經介入,依託於自身的 App 報道區塊鏈相關新聞資訊、行情、數據等,在行業內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巴比特

作為區塊鏈頭部媒體的巴比特,是國內最早的區塊鏈資訊社區門戶,始建於 2011 年,為區塊鏈創業者、投資者提供信息、交流與投融資服務。旗下產品包括巴比特資訊、巴比特論壇、區塊元等。

未來巴比特將在做區塊鏈領域的內容平臺,第三方的資訊、數據和社區的同時,承擔內部生態項目——比原鏈的商業化落地的職能。

金色財經(北京財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和巴比特(杭州時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兩家著名的區塊鏈媒體和資訊社區平臺。但其實,他們背後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區塊鏈“賣水人”將去往何處?

(金色財經/巴比特/火幣之間的利益關係圖)


這些媒體究竟是客觀、真實、公正還是項目方的品牌公關部?

火星財經

上線 26 天完成 A 輪融資的火星財經,由藍港互動創始人王峰親自操刀一手創辦,原《財經天下》週刊聯合創辦人商思林出任總編輯,同時宣佈獲得區塊鏈通訊社區 BeeChat 旗下BeeChat Fund 的基石投資。

火星財經支持 PC Web 和移動雙端瀏覽體驗,提供 24 小時區塊鏈技術與產業動態,並囊括數字貨幣行情、新幣動態、新手入門等工具。

虎爾財經

獲得由「幣安」的天使投資機構JRR Capital領投,「DFUND」基金和「TNB CAPITAL」跟投的數千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

虎爾財經

是一個區塊鏈內容平臺,專注於提供高度專業化的研究型內容,並通過去中心化的方式實現內容的生產和分發。

深鏈財經

獲得由梅花天使、PreAngel、千方基金 ChainFund、Dfund、容銘投資等八家基金聯合投資的 1000 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

深鏈財經是一個區塊鏈領域的深度報道媒體,由原新京報“尋找中國創客”資深記者、梅花天使總裁助理王鵬,新京報上市公司調查報道記者朱星,“金融八卦女”原CEO 蘇溪三人聯合創立。

◆ 交易所自家媒體


此前,“火幣網”、“OKEX”等交易所都有自家的媒體平臺,這些賬號發佈的內容與自身業務緊密相關;由於受國內政策限制,虛擬幣交易及ICO項目都轉移到境外去做,但如何向國外潛在投資者宣傳和引流呢?可能就得依賴自身的區塊鏈媒體。

想要誘導投資者跟風買入,幣圈相關的公眾號為發幣作勢和護盤,已是行業公開秘密。

821幣圈媒體大洗牌之前,許多幣圈媒體配合項目方造勢、拉盤、割韭菜一條龍服務,已是行業慣用手段。

具體來看,在發幣環節,幣圈各大內容平臺會發布大量軟文,而在代幣價格下跌時,項目方則在媒體平臺上發佈看漲的軟文,以引誘投資者跟風買入;美名其曰市值管理

早前,Ping West 的一篇深度報道,則被指出有莊家、交易所、媒體之間交叉持股,聯合炒幣左右市場行情。

◆ 區塊鏈媒體商業模式


區塊鏈自媒體的商業模式多為廣告、社群和培訓。早前有自媒體爆料稱,一些稍有名氣的大號寫篇軟文要10w,稍微少一點需要一個比特幣,更多小號一條廣告大概就是一個以太幣。相較於真金白眼拿錢下注的投資圈,區塊鏈自媒體的利潤不過是小巫見大巫。

據稱,一些區塊鏈頭部媒體月收入峰值達 1000 萬—2000 萬元,頭條報價達到 20 萬元,當然還有項目方直接以代幣作為回報,送給幣圈媒體,雙方一起拉抬代幣價格。

2013 年,王團長接觸了比特幣。去年 11 月,他開始用最真實的“日記體”,在公號上更新自己的持倉情況和觀察。通過早期高頻次、有特色的內容輸出,公眾號積累了一批死忠粉,據他透露文章打開率高達 38%。

2018 年是區塊鏈元年,我們做的是增量市場,給韭菜小白喂第一口奶。”王團長已經建立了 20 多個社群,用戶特徵是想賺錢、迷茫、求知慾強。他稱自己是“老韭菜”,要跟這群“韭菜糰子”抱團取暖。

王團長的目的並非內容付費,而是通過免費培訓沉澱粉絲。他指出區塊鏈行業人和商業的發展都是多元的:“區塊鏈大佬寶二爺靠賣牛肉起家,李笑來原來是新東方老師。或許哪一天你認識的一個區塊鏈自媒體開始賣保健品了,不要感到奇怪。”

果然,現在已有不少區塊鏈自媒體開始轉行了。上週五布透社也出了一篇《區塊鏈大佬特價甩賣鍋碗瓢盆》揭露了區塊鏈自媒體轉行的新套路。

泡沫過剩,幣價虛高,亂象橫生,根源何在?

大家都知道,幣圈存在暴利,而這些暴利也傳導到與之相關的服務行業。

因為區塊鏈媒體天然貼近交易,很容易陷入聯合坐莊、操縱幣價的輿論漩渦,一些做得早的媒體,一旦進行項目代投或發行代幣,就聯同“割韭菜”的罪名。幣圈對於區塊鏈自媒體流量入口優勢的看重,可以從這類自媒體賬號引來無數投資方的青睞中可見一斑。

因此,在資本追捧、暴利誘導之下的區塊鏈媒體行業也必然會滋生亂象。

◆ 傳統媒體對區塊鏈的佈局


目前專門從事區塊鏈報道的媒體有除了各類財經分支之外,眾多傳統媒體開始佈局區塊鏈的報道。還有鈦媒體、36氪、雷鋒網等媒體平臺也開設了區塊鏈的頻道專欄;人民網、光明網等主流媒體也相繼開展了區塊鏈行業報道。


區塊鏈“賣水人”將去往何處?


相比於外界對於區塊鏈的火熱態勢,主流媒體則顯得較為冷靜。主要關注區塊鏈技術本身相關的報道。

上個月,前央視《焦點訪談》、《新聞調查》的調查記者武卿帶著她的“環球鏈”歸來。“環球鏈”也被稱為區塊鏈行業的“正規軍”。

2015年,武卿離開央視、創立了奇霖傳媒,後來推出了首個視頻品牌《硅谷大佬》,一部揭秘硅谷科技創投大佬人生的深度紀實報道。《硅谷大佬》之後,武卿又將目光投向了區塊鏈行業。

武卿表示:“《環球鏈-區塊鏈真相調查》,只是我們這個媒體的第一個產品,是它伸出的第一個拳頭。接下來,我們要做環球鏈這個新媒體平臺,報道那些真正推進區塊鏈技術和行業發展的人、企業、產品。”

主流媒體及媒體人的加入,無疑為區塊鏈產業帶來很大的價值,憑藉自身的流量優勢、內容深度及影響力,逐漸拉開與追求短期流量變現的流量媒體的差異化。

◆ 區塊鏈“賣水人”是繼續“淘金”還是“提高水質”?


熊市、輿論、監管,三座大山壓在區塊鏈媒體身上,偏向或者說回到技術應用、產業政策報道成為鏈圈媒體為數不多的選擇。過去以投資交易為主,與幣圈糾纏曖昧的狀態將被逐漸揚棄。畢竟,熊市的股評師沒有利益,更不值得承擔風險。

不得不說,行業崛起不會隨幣圈的某幾項數值波動而逆轉,利益的天平讓同樣壓力山大的傳統媒體也一頭扎進了區塊鏈領域。“清水逐亂象”的大局下,更熟悉權力邏輯,也更加具備權力信息源的傳統媒體,恐怕比閉門談幣值的早期入局媒體創業的草根一派更具優勢。

就整個賽道而言,新舊入局者“提高水質”,迴歸“供水”任務本身已成定局。當然下一輪的利益決戰必然更加精彩,利益點也會更理性一些,至於過去那些不尷不尬、半黑半白的出身原罪,大家抓緊丟掉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