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向」它改变了苹果——iMac 20 周年历代回顾

作者 | WangMT(酷安)

「科普向」它改变了苹果——iMac 20 周年历代回顾

参考:Wikipedia、Mactracker

这是个我买不起但我个人一直崇敬的系列,是乔布斯所希望做出的计算机,也是在整个计算机消费市场里担得起独一无二一词的存在。

接下来图和文字较多,请注意。


历史的开端,回到 1984 年 1 月,第一代 Macintosh 诞生,它使用 8 MHz 摩托罗拉 68000 处理器,从而具备黑白图形显示能力。事实上也成为了首款面向消费级市场的图形界面计算机。

「科普向」它改变了苹果——iMac 20 周年历代回顾

乔布斯将 Macintosh 的产品形象定位为亲切友好且简单易用的存在,为此第一代 Macintosh 的发布会上乔布斯特意增设了一个环节,让它可以用人工语音作自我介绍,具体视频这里放链接不太方便,希望有兴趣的读者自行搜索。

然而之后发生了众所周知的历史事件,乔布斯的离开仿佛也带走了苹果的灵魂一般,直到 1998 年 5 月初代 iMac 的诞生。

「科普向」它改变了苹果——iMac 20 周年历代回顾

像是最初的 Macintosh 一样,定位在个人消费级市场的它颠覆了计算机给大多人的刻板印象,官方甚至用 Un-PC 一词来宣传这款不同于同期 Wintel PC 竞争对手的产品。

这也是苹果首个以字母 i 作为前缀的产品,乔布斯用了五个单词解释它的含义:Internet、Individual(个性化)、Instruct(引导)、Inform(传递)以及 Inspire(启发)。

Jony Ive 赋予它未来主义的外形和丰富的配色,这一切由透明聚碳酸酯材质实现。

「科普向」它改变了苹果——iMac 20 周年历代回顾

「科普向」它改变了苹果——iMac 20 周年历代回顾

这种设计风格影响了一段时期内苹果销售的几乎所有计算机及配件产品,还奠定了初始形态的 Mac OS X Aqua 图形用户界面的外观。

「科普向」它改变了苹果——iMac 20 周年历代回顾

接下来就该说回它的计算机角色了,1998 年 8 月发售的 A 版本搭载 233 MHz PowerPC 750 G3 处理器,用户实际最高可扩展至 384 MB RAM,15 英寸 1024*768 CRT 显示器和 2-6 MB 显存的 ATI Rage IIc 显卡,4 GB 硬盘,内置托盘式 CD-ROM 光驱、麦克风、扬声器,开箱即用(随附鼠标和键盘),初始操作系统 Mac OS 8.1。

之后历经多次更新,包括不断增加可选配色、处理器与显卡升级以及引入火线接口、可选 AirPort Wi-Fi 11b 无线网络支持和 VGA 输出能力,位于正面的光驱也从托盘式变为吸入式光驱,同时增加 DVD-ROM 或 CD-RW 的可选项。

「科普向」它改变了苹果——iMac 20 周年历代回顾

「科普向」它改变了苹果——iMac 20 周年历代回顾

在 2001 年发售的最终版本中,最高可选配 700 MHz PowerPC 755 v3.1 G3 处理器,60 GB 硬盘,16 MB 显存 ATI Rage 128 显卡,用户最高可扩展到 1 GB RAM。

CRT iMac G3 的结构后来延续到最初仅面向教育市场发售的 eMac,eMac 升级到 G4 处理器与更大的 17 英寸 1280*960 显示器,光驱变回托盘式,其它硬件也同时提升,最终 eMac 于 2005 年 10 月退出市场。

「科普向」它改变了苹果——iMac 20 周年历代回顾

随着液晶技术的崛起,显像管作为显示器已然逐渐显露出疲态,这一趋势自然影响到了之后的 iMac,于是以搭载液晶显示器为目标的全新设计诞生,造就了让人联想起皮克斯 Logo 中那盏 Luxo Jr. 台灯的 iMac G4。

2002 年 1 月,iMac G4 屹立于桌面之上。

「科普向」它改变了苹果——iMac 20 周年历代回顾

通过金属连杆以及内部的可动机构,iMac G4 将屏幕与半圆形本体连接到一起,并且使用户能调整显示器的朝向与倾角。

作为电脑的所有部件都在下方半圆形本体中,正面提供托盘式光驱,而接口全部集中于背面,将其翻转并拆除底部盖板则可见内存与预留 AirPort 无线网卡接口。

「科普向」它改变了苹果——iMac 20 周年历代回顾

此代最初搭载 700 - 800 MHz PowerPC 7450 v2.1 G4 处理器,40 或 60 GB 5400 转硬盘,15 英寸 1024*768 TFT 显示器以及 32 MB 显存的 NVIDIA Geforce 2 MX 显卡。光驱可选同时支持 DVD-R 与 CD-RW 刻录的 SuperDrive,用户最高可扩展到 1 GB RAM。

后期不断升级,无线网卡选配级别升级到内置蓝牙的 11b/g AirPort Extreme,开始支持 DDR 内存和 USB 2.0,并增加 17 英寸及 20 英寸的可选尺寸。

「科普向」它改变了苹果——iMac 20 周年历代回顾

2003 年 9 月的最终版本中 15 英寸搭载 1 GHz PowerPC 7455 v3.3 G4 处理器以及 32 MB DDR 显存的 NVIDIA Geforce 4 MX 显卡,17/20 英寸处理器主频提升到 1.25 GHz 并搭载 64 MB DDR 显存的 NVIDIA Geforce FX 5200 Ultra 显卡,用户可扩展到 1 GB RAM,根据 Mactracker 数据 17/20 英寸实际可支持更达到 2 GB RAM,同时硬盘可选 80 或 160 GB 7200 转硬盘。17 英寸机型显示分辨率 1440*900,20 英寸机型显示分辨率 1680*1050。

随着 iPod 的热潮,苹果公司的代名词甚至一度发生变化,这时 iPod 设计团队介入到 iMac 设计当中,最终产物便是 iMac G5。

「科普向」它改变了苹果——iMac 20 周年历代回顾

「科普向」它改变了苹果——iMac 20 周年历代回顾

「科普向」它改变了苹果——iMac 20 周年历代回顾

最初于 2004 年 8 月发售,提供 17 英寸与 20 英寸机型,搭载 1.6 或 1.8 GHz PowerPC 970fx G5 64 位处理器,硬盘可选容量上升到 250 GB,显卡搭载 Geforce 4 MX 或 Geforce FX 5200 Ultra 显卡,用户最高可扩展到 2 GB RAM,内置吸入式 SuperDrive 刻录光驱。

在 2005 年 5 月机型中新增环境光传感器,内置以太网升级到千兆。

在 2005 年 10 月,iMac G5 增加内置摄像头与红外遥控支持,内置搭载蓝牙与 Wi-Fi 11b/g 支持的 AirPort Extreme 网卡,背部的接口排列也发生变化,显卡转为最高配置 128 MB 显存的 ATI Radeon X600 XT,显示屏最高亮度提升。这一模具从末代 PowerPC iMac G5 沿用到 2007 年之前换装双核 Intel 处理器的 iMac,并最终新增搭载分辨率 1900*1200 及 400 cd/m2 高亮度 TFT LCD 的 24 英寸型号。

「科普向」它改变了苹果——iMac 20 周年历代回顾

2007 年 8 月,更具专业设备观感,使用铝合金与玻璃打造的 iMac 诞生,提供 20 / 24 英寸机型可选,使用比前代更高规格的 Intel Core 2 Duo 双核处理器,网卡支持 11n,其它硬件逐步提升。

「科普向」它改变了苹果——iMac 20 周年历代回顾

「科普向」它改变了苹果——iMac 20 周年历代回顾

「科普向」它改变了苹果——iMac 20 周年历代回顾

之后显示输出接口从 mini-DVI 变为 mini-DP。

2009 年 10 月,使用金属一体成型机身的 iMac 上市,屏幕扩大到现在的 21.5 / 27 英寸,分辨率提升至 1920*1080 / 2560*1440。

「科普向」它改变了苹果——iMac 20 周年历代回顾

2009 年后期机型开始换装 IPS 显示屏,2010 年中期机型开始搭载 3.06 或 3.2 GHz i3 540 / 550 以及 3.6 GHz i5 680 处理器,直至 2011 年中期 27 英寸搭载默认频率 2.7 或 3.1 GHz i5 2500S/2400 及 3.4 GHz i7 2600 四核处理器,用户最高可扩展到 16/32 GB RAM。从 2010 年中期开始硬盘可选配 SSD,2011 年中期机型在保留火线接口的同时开始搭载第一代雷电接口,带宽为 10Gbps。

2012 年 10 月,现款 iMac 模具诞生,它使用摩擦焊接工艺大幅降低了整机厚度,屏幕侧边最薄处更是达到了令人震惊的 5 mm。但代价是失去光驱,以及 21.5 英寸机型失去了自行扩展 RAM 的能力,火线接口在这一代开始被取消。

「科普向」它改变了苹果——iMac 20 周年历代回顾

最初 21.5 寸机型最高可搭载默认频率 3.1 GHz i7 3770S 处理器,27 英寸机型最高可搭载默认频率 3.4 GHz i7 3770 处理器,21.5 英寸机型使用 512 MB GDDR5 显存的 NVIDIA GT 640/650M,27 英寸机型使用最高 2 GB GDDR5 显存的 NVIDIA GTX 680MX 显卡,USB 开始支持 USB 3.0,同时开始提供 Fusion Drive 混合硬盘的内置存储选项,2013 年 9 月后发售机型开始支持 802.11ac。

2014 年 10 月,27 英寸 iMac 5K 诞生,搭载 5120*2880 分辨率内置显示,最高可选默认主频 4 GHz i7 4790K 处理器及 4 GB AMD Radeon R9 M295X 显卡,雷电接口升级到雷电 2,然而遗憾的是它丧失了目标显示器模式支持,因此不再能够当做搭载 miniDP 或雷电的另一 Mac 计算机的外置显示器。

2015 年 10 月,21.5 英寸 iMac 4K 诞生,搭载 4096*2304 P3 广色域显示屏,初始最高可搭载默频 3.3 GHz i7 5775R 处理器,使用 Iris Pro 6200 核芯显卡。

「科普向」它改变了苹果——iMac 20 周年历代回顾

至 2017 年为止,标准 iMac 可选三种分辨率以及 21.5/27 两个尺寸,入门 21.5 英寸 iMac 搭载默认主频 2.3 GHz i5 7360U 双核处理器及 1920*1080 分辨率内置显示器,使用核显。21.5 英寸 4K 机型最高可选默认主频 3.6 GHz i7 7700 处理器及 4 GB Radeon Pro 560 显卡,27 英寸 5K 机型最高可选默认主频 4.2 GHz i7 7700K 处理器及 8 GB Radeon Pro 580 显卡,用户最高可扩展到 64 GB RAM。所有机型雷电接口均升级到雷电 3。

2017 年 12 月,iMac Pro 不仅带来了深邃的黑色外观,更将 iMac 由高端家用一体机提升到了桌面工作站级别的高度,官方将其定位设立在标准 iMac 与 Mac Pro 台式工作站之间。

「科普向」它改变了苹果——iMac 20 周年历代回顾

「科普向」它改变了苹果——iMac 20 周年历代回顾

「科普向」它改变了苹果——iMac 20 周年历代回顾

初始即搭载 Xeon W 2140B 八核处理器,最高可选 Xeon W 2190B 十六核处理器,存储取消机械硬盘,最高可选 4 TB 全 NVMe 内置存储,RAM 可扩展到最高 128 GB 并支持 ECC,显卡最高可搭载 16 GB HBM2 AMD Radeon Pro Vega 64,有线网络首次升级到万兆以太网 (10Gb),机身内置四麦克风。

从亲切的互联网入口到开箱即用的桌面工作站,iMac 的使命与理念却似乎从未改变,它是桌面一体机的最佳平衡形态,是从你开始接触就可能被吸引的高集成设备,是台式电脑凝练到极度精致与简洁的想象,更是乔布斯主导下对消费产品的定义与渴望。


最后还是用标题结尾,它改变了苹果,即便是在一体机形态一直都可以被证伪存在价值的世界里,也许在我们意识不到的想象中,它也改变了我们,这就是为什么我抛开所谓粉丝滤镜依然对其保有尊重的原因。

  • 文章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酷安立场
「科普向」它改变了苹果——iMac 20 周年历代回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