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推荐:异类,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书籍推荐:异类,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一万小时定律,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定律的出处是美国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的《异类》。

爱迪生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但又有人说“但那1%的天分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正如这本书表达的观点一样,彻底颠覆了我们的认知,它告诉我们影响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而不仅仅只是勤奋。

书籍推荐:异类,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怪才格拉德威尔告诉我们,如果没有机遇和文化、环境因素,即便是智商超过爱因斯坦,也只能做一份平庸的工作。这本书列举了很多我们熟知的事实并用一种独到的分析方法论证成功的秘密:

1. 出生月份

出生月份会影响一个人的成功,你是否会觉得匪夷所思?

加拿大冰球顶级职业青年队的队员大部分生于年初,比如一年的前四个月。很少队员出生于一年的后面几个月。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原因很简单,加拿大冰球队按年龄分组所依据的分界线是1月1日,即从1月1日到当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球员将会被分在同一组。也就是说一个1月1日出生的选手,是在跟许多年纪比他小的队友争夺晋级——在青春期到来之前,由于有将近12个月的年龄差距,球员之间在生理成熟度上将会表现出巨大的差异。一年中生于年初的选手由于比其他选手年长几个月,生理发育更为成熟,在球场的表现会更好,更容易被教练选中。

就像我们小的时候,成绩较好的学生也是在班里年龄偏大的。读一二年级甚至五六年级的时候有几个同学比班上的其他同龄人大一岁,他们的成绩每次都遥遥领先,尤其是数学成绩,也没看他们有多认真读书,但是成绩就是很好。

读了这本书之后不难理解为什么,那是因为年龄或者月份偏大的学生智力发育更好一些,理解能力也更好,所以导致他们的成绩也会更好一点。

所以,如果你小时候的成绩不是很理想,这不怪你,要怪你父母,因为他们没把你生在一年中的头几个月。

书籍推荐:异类,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2. 出生年份

比尔盖茨出生于1955年;史蒂夫 乔布斯出生于1955年;埃里克 施密斯出生于1955年;比尔 乔伊1954年;保罗 艾伦1953年;史蒂夫 鲍尔默1956年出生。

他们的成功并不仅仅是自己努力的成果,更是独特的成长环境促成的结果。

1975年1月是个人电脑时代的黎明,谁能在那个时候占据最有利的位置,谁就能享受到黎明的第一线曙光。那么谁是幸运儿呢?

如果1975年的时候,你还在上高中,那么对不起,你如果想尽早进入计算机行业,已经晚了。如果1975年,你已经毕业并且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了,那么也对不起,你也不太可能去研究个人计算机。如果1975年的时候,你正好20岁到21岁,那么恭喜你,你是最有可能享受到个人计算机时代红利那那一波人,而那波人正好出生于1954年至1955年。

这就很好理解硅谷那些些传奇人物为什么都出生于1954年或者1955年了吧!

书籍推荐:异类,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3. 10000小时定律

任何一个领域的世界级水平都需要至少10000小时的训练。作曲家、篮球运动员、作家、滑冰运动员、钢琴家、棋手甚至江洋大盗……无论你是什么,10000小时这个神奇数字,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当然,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能从等量的训练中获得更好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还未发现任何一位世界级的专家在其专业领域中的训练时长少于这个数字。人的大脑好像必须花费那么长的时间消化理解,才能达到极其精通的水平。

音乐神童莫扎特,在6岁生日之前,他音乐家的父亲已经指导他练习了3500个小时。到他21岁写出最脍炙人口的第九号协奏曲时,可想而知他已经练习了多少小时。象棋神童鲍比·菲舍尔,17岁就奇迹般奠定了大师地位,但在这之前他也投入了10年时间的艰苦训练。

书籍推荐:异类,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4. 非凡的际遇

但是一个普通人,如果要达到10000小时的训练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有时候,即便你想训练,也不一定有这样的机会。比如,我想练习钢琴,如果我自己没有钢琴的话,是很难达到10000小时的训练的。

这时候,机遇就特别重要了。换句话说,不仅仅是勤奋,而是非凡的机遇成就了10000小时。

比如甲壳虫乐队,当他们还是支高中摇滚乐队时,他们因机缘巧合获得了一次去汉堡演出的机会。到了汉堡,他们必须每天演足8个小时,而且必须寻求新的演出技巧,不然观众早腻了。而在美国,他们只需要演出1个小时,而且翻来覆去演最拿手的几首就行了。从1960年到1962年,甲壳虫先后五次到访汉堡,现场演出场次达到1200场。正是在汉堡的超量训练才使得甲壳虫乐队脱颖而出。

再如比尔盖茨。他的第一个机遇是七年级的时候从公立学校转入西雅图湖滨学校,在那里他得以接触分时系统学习编程。他的第二个机遇是家长会基金足够支付学校的电脑费用。他的第三个机遇是学校经费用完以后,一位同学家长开的公司(C-Cubed)免费为盖茨所在学校提供上机时间。他的第四个机遇是恰巧找到ISI公司,该公司正好需要人员编写工资管理软件。他的第五个机遇是他的家正好离华盛顿大学不远,盖茨得以每天去华盛顿大学上网。他的第六个机遇是进入TRW公司学习编程并得到高人指点。

所有的这些机遇都给了盖茨更多的练习时间。当他大学二年级从哈佛辍学自己开公司的时候,他已经不间断地学习了7年的编程,这在当时放眼世界都不会超过50个有他这样经历的人。

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们的出色不是因为他们非凡的才能,而是因为他们非凡的际遇。

书籍推荐:异类,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5.情商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一个人的智商越高,则工资越高,也越容易取得成功。事实真的如此么?

《异类》中提到,智商有门槛效应,如果一个人的智商达到120以上,此时更高的智商并不意味着会有更多的优势。

这就像篮球运动员,身高1.88米当然要优于身高1.85的运动员,身高1.91米优于1.88米。但是身高超过某一高度后,身高的作用就没这么大了。一个2.03米的球员并一定会优于1.98米的球员(迈克尔 乔丹就是1.98米)。运动员只需要身高超过职业队的身高门槛就可以了。同理,智力也是如此,智力门槛同样存在。

当你的智商越过门槛以后,情商就闲的格外重要了:知道该向什么人说什么话,该在什么时候说,怎样说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克里斯托弗 兰根拥有超凡的智商。普通人的智商是100,爱因斯坦的是150,而兰根的智商达到了195. 但是由于不会跟学校,跟教授沟通,最终导致辍学在家,最终一生碌碌无为,对这个世界没有产生任何重要影响。

书籍推荐:异类,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6. 文化传承

中文的数字优势使得中国人的数学更好。

中文的数字系统非常简洁。大多数数字在25毫秒内即可读出,如4和7. 而英文的4和7读音则更长,大概需要33毫秒。

此外,中文的数字逻辑系统异常清晰,如11就是10加上1;12就是10加上2;24就是20加上4等;而英文数字的逻辑系统则差很多,如14,15,16写成fourteen,fifteen,sixteen,这很容易让人推测11,12,13应该写成oneteen,twoteen,threeteen,但事实上,却应该写成eleven,twelve,fifteen。

这种语言结构的差异,使得亚洲儿童学习数学要比美国儿童快。

中国人的稻田文化使得他们更加勤奋,这使得他们的成绩更好。

中国的农民们每年需要工作3000小时,且经常面朝黄土背朝天,在稻田里耕种除草。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亚洲人视努力工作为美德。在西方各大高校,最后离开图书馆的往往都是亚洲学生。这个品质使得他们的学习成绩更好。

所以,根本没有“与生俱来的天才”也不存在“劳苦命”,要成为一个高手,不仅要学会如何掌握捷径,还要不断的向未知的领域不断尝试,让自己脱离舒适区,给自己找点有挑战的事情做吧!

书籍推荐:异类,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