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見過哪些父母「驚艷」到你的教育?

有一次從溫哥華飛多倫多的飛機上,不遠處坐了一對年輕白人夫婦,帶了兩個女兒,一個四歲左右另一個一歲半左右的樣子。行程4小時。

你有見過哪些父母「驚豔」到你的教育?

剛上飛機沒多久小女兒就睡了,橫躺在爸爸媽媽身上,媽媽在和大女兒一起看電視,爸爸在看書,一片歲月靜好闔家歡樂。沒過多久小女兒就醒來了,然後醒來就要吃東西,然後媽媽就給小女兒準備吃的然後喂她吃,後來大女兒又有什麼要求,媽媽有些忙不過來。這時爸爸依然在看自己的書。

這時這個媽媽說出了一段可以說是改變我人生的話,大意是這樣的:

親愛的,我很愛你。但是我現在需要你來幫我帶孩子而不是看書。我也希望能在飛機上安安靜靜的看一本書或者看電影,但是我們現在孩子那麼小顯然不現實。

說完爸爸就屁顛屁顛的接過二寶,雖然有怨言但是媽媽完全不care。整個路上就是一人看一個,氣氛很融洽。

你有見過哪些父母「驚豔」到你的教育?

為什麼說這個媽媽的這段話對我來說是“驚豔”到的教育呢?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潤物無聲。這位媽媽用自己超高的情商向女兒甚至是我上了關於婚姻和情緒“驚豔”的一課。

有話就說,不憋氣不做怨婦。

我上一個航班從北京飛溫哥華,自己生了10個小時的悶氣嫌老公不夠體諒我,不幫我抱孩子就知道自己睡。10個小時的悶氣,10個小時的黑臉,自己在廁所裡默默的掉淚,所有的氣所有的罪都自己承受。最後找了個機會爆發了,大哭指責老公,問他知道我有多不容易嗎?老公一臉懵逼,他說他以為我抱著孩子睡著呢,要幫忙為什麼不早說?

你有見過哪些父母「驚豔」到你的教育?

我的解決方式是雙輸,自己即出力又生氣,最後大家都是心力交瘁沒有一個人受益。這位媽媽是雙贏,最後大家都和和氣氣。可見夫妻能夠有效的交流是多麼重要。

控制情緒,就事論事。

在我成長的環境,熟悉的臺詞是這樣的:“沒看見我辛辛苦苦的弄兩個孩子嗎?你怎麼這麼不體諒我?你怎麼這麼沒眼色?這爸爸是怎麼當的?你以為我不想看書嗎?你以為我想弄孩子嗎?這麼不體諒人我當時怎麼瞎了眼嫁給你的?”說實話,這個很可能在這種環境下大多數媽媽的心裡活動,但是如果你以這種方式交流的話除了吵一架什麼問題都解決不了,一家四口都會不高興,最後說不定還是要媽媽自己弄兩個被爸媽吵架嚇壞了的孩子。

你有見過哪些父母「驚豔」到你的教育?

我們總想要教會孩子在被激烈的負面情緒“襲擊”的時候怎麼能冷靜思考,選擇最優的方式解決問題,現在有很多的講座甚至課程針對這一方面。這位媽媽以身作則,比100節情緒管理課程都讓孩子更加受益。

能夠接受對方的負面情緒。

我說了這位爸爸好好的書看不成了還被說了一頓看得出來心裡是有點不爽的。如果是我在這種情況下很可能就小題大做,數落老公,怎麼,讓你看你自己的閨女你還不樂意了?我們中國人不如西方人那麼注重邊界意識,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確實應該向他們學習。

別人的情緒是別人的,你掌控不了。老公發幾句牢騷,發個小脾氣,這是他的情緒,你應該去接受, 就算接受不了也應該不管,而不是試圖去控制別人的情緒。

你有見過哪些父母「驚豔」到你的教育?

我檢討我自己總是有想要去控制老公孩子情緒的衝動。老公不高興,我就覺得,跟我在一起有那麼憋屈嗎?孩子不開心我就發火,這點小事有什麼大不了的?我為你付出了那麼多你有良心嗎還不滿意?

事實是,每個人都應該有擁有自己情緒的權利,不應該被別人控制,更應該受到尊重。飛機上這位爸爸有些不開心,但是媽媽置之不理,一會兒爸爸就調節過來了。我覺得這種對對方情緒的尊重對於健康婚姻甚至任何婚姻關係都太重要了。

我反思為什麼我就不能有什麼話/要求對老公直說呢?

可能就是我媽媽就是這樣的方式在婚姻裡相處。什麼苦什麼罪都自己承受,當然她對我爸提要求他也不會去做。在這種怨婦配渣男的環境里長大,我根本就不會去提要求,習慣了自己受氣受罪來添加自己的“籌碼”。但是在一個和諧家庭里長大的老公就覺得我非常的莫名其妙。

你有見過哪些父母「驚豔」到你的教育?

我們都是新世紀的女性,崇尚平等獨立。但是從小耳濡目染母親在婚姻裡有多麼的卑微,為家庭多麼無條件的付出沒有回報只能怨恨,其實很難去在自己的婚姻裡真正理直氣壯的要求另一半去抱一程孩子的。

中國都在討論喪偶式婚姻,其實我覺得如果我們女性都能把自己的訴求理智清楚的和對方溝通,而不是隻是期許對方會主動的體諒,可能對方就會多承擔一些,就算對方會有怨言也好過自己變成一個怨婦吧。

你有見過哪些父母「驚豔」到你的教育?

我覺得我一定不能再把祖宗上傳下來女性的卑微再傳給我自己的女兒了,我不希望她再在我這種毫無緣由的賭氣怨氣中長大。我很盡力的在把所有的話跟老公說清,不想做的想讓他做的都說清楚像一個大人一樣的解決問題。

我希望我的女兒以後也能像飛機上那位媽媽那樣,理智清楚的和別人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想著逞強和謙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