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嵩山少林寺發展這麼火 首先應該感謝這兩個人

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從前方丈釋行正手中接過佛法衣缽後,重整旗鼓,與時俱進,致力發展少林功夫,宣揚少林文化,把一座中原破敗古寺,一度發展成世界文明的中國功夫策源地、中國第一名剎。小編認為,在此一方面能看出永信大和尚確實是一名擅長管理的人才,另一方面也能看出這個人非常有智慧,能夠看準形勢、發掘優勢,把少林功夫發展到全球皆知的程度,實在是了不起。那麼,少林寺之所以取得空前發展,必須要感謝兩

個人,一個是功夫巨星李連杰,一個武俠小說泰斗金庸。這兩個雖然出生年代懸殊很大,但一文一武,確實為少林寺的發展幫了大忙。

當代嵩山少林寺發展這麼火 首先應該感謝這兩個人

1982年,電影《少林寺》在全國上映,一下子火遍大江南北,萬人空巷,創造了1.6億的票房紀錄。這使得少林寺威名大震,少林功夫天下傳揚。八十年代,“功夫熱”“功夫電影”成為內地的熱搜名詞,特別是男孩子看了電影之後,都會比虎畫貓“舞炸”兩下,不管是在家,在學校,在大街上,在公共場所,都會看到這種模仿的身影。一部《少林寺》捧紅了武術小子李連杰,也捧紅了中原古剎少林寺。慕名到少林寺學功夫的少年層出不窮,皆把少林寺變成心目中的武功勝地,從此少林寺的香火開始逐漸旺盛起來,遊人俠客紛紛登臨。

當代嵩山少林寺發展這麼火 首先應該感謝這兩個人

李連杰在電影《少林寺》中,扮演覺遠和尚,他不僅練功刻苦,而且心地純潔,行俠仗義,十三棍僧救唐王,為大唐江山穩固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後來李世民登基後,因護駕有功,封曇宗為大將軍,其他棍僧也有分封,只是有的不願做官罷了。並允許少林寺組僧兵護寺,必要是為國出力。少林寺從此名揚天下,發展越來越好。李連杰因扮演少林和尚角色成功,從此開始走上演藝道路,繼而又拍了系列功夫名片,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功夫名星。一部電影也讓少林寺再次燃起鼎盛之火。

當代嵩山少林寺發展這麼火 首先應該感謝這兩個人

少林寺更應該感謝的另一個人就是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先生。金庸本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海寧,1948年移居香港。 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說最傑出的代表作家,香港著名的政論家、企業家、報人,與黃霑、蔡瀾、倪匡並稱“香港四大才子”。金庸筆下有很多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比如《雪山飛狐》、《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深得武俠迷們喜愛。從20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金庸一共寫武俠小說15部,取其中14部作品名稱的字首,可概括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你說他是不是一位“江湖”奇才呢? 所以有人說,“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俠小說。”這話說的一點都不虛空,實力見證。

當代嵩山少林寺發展這麼火 首先應該感謝這兩個人

但這是這位一生寫了很多長篇武俠小說的香港作家,卻因病於2018年10月30日,在香港駕鶴西去,享年94歲。在金庸先生創作的武俠小說中,幾乎都會涉及少林功夫。而且少林寺一直他的小說中的名門大派,時常隱藏絕世高手,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即扭轉乾坤。“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寺在金庸先生的心中分量很重。

當代嵩山少林寺發展這麼火 首先應該感謝這兩個人

金庸先生一生中曾兩度到訪少林寺。第一次是在1981年,當時,內地剛剛改革開放,金庸先生作為香港文化界名人,受邀到內地訪問。那次行程,金庸先生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接見,隨後,金庸遊覽了很多地方,少林寺是其中之一。但是那次到訪,由於年代已久,幾乎找不到任何圖片和文字資料。少林寺當時已經成為景點,不過,根本不像現在這麼火,非常破敗,寺廟年久失修,寺內僧人也很少,幾乎沒什麼香火,就連很多鄭州人都不知道。而這種狀況直到1982年電影《少林寺》上映之後才大大改觀。值得一提的是,1981年金庸先生第一次到訪少林寺時,釋永信正好在少林寺正式剃度出家。據後來釋永信回憶,他剛出家時想必少林寺當年這樣的狀況,也不會給金庸先生留下太深的印象。

當代嵩山少林寺發展這麼火 首先應該感謝這兩個人

2001年5月,受少林寺邀請,金庸先生攜夫人到少林寺參觀,這一次已經成為方丈的釋永信熱情接待了金庸先生一行。當時,金庸先生參觀了寺廟,還為自己題詞的一座碑揭幕,“少林秘笈 國之瑰寶”,這座立於少林寺內的碑此後被稱作“金庸碑”。

當代嵩山少林寺發展這麼火 首先應該感謝這兩個人

在觀看武術表演時,金庸先生聽說有一個武僧延王正在研習少林易筋經,他對此很感興趣。金庸問:“你練多久可以打通任督二脈?現在打通了沒有?”延王告訴金庸,光靠打坐太慢了,打坐時如果能加上易筋洗髓內功,效果就更好了。他一邊說著一邊為金庸演示,延王說只要動作準確,能迅速打通心脈。金庸用心聽著,頻頻點頭。

當代嵩山少林寺發展這麼火 首先應該感謝這兩個人

一晃17年過去了,少林寺僧眾一直期待著金庸的第三次、第四次少林之行。不料,卻傳來了一代武俠宗師金庸先生不幸病逝的消息。金庸不會武功,卻在一生中寫下了不計其數的武俠小說,寫出江湖中的恩怨情仇,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武俠迷。尤其是他對少林寺的貢獻功不可沒。少林寺的壯大,離不開金庸的筆,更離不開金庸的武俠小說。所以,在10月31日,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親自向金庸先生家屬致唁電,對金庸先生的去世表示沉痛哀悼,並對金庸先生家屬表示誠摯的問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