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路上|在連樟村扶貧


扶貧路上|在連樟村扶貧


全文共1419字,閱讀全文約4分鐘。


扶貧路上|在連樟村扶貧

連樟村的玉米


某天,碧桂園總部一樓賣起了來自連樟村的玉米,

所有收入將用作貧困戶幫扶,玉米被一搶而空。

連樟村有貧困村都具備的痛點:

農業基礎設施落後,

房屋破敗道路泥濘,村容村貌差,

全村以梯田為主,平地面積少,

沒有大面積灌溉的水渠,來自農作物的收入匱乏,

村民衛生意識薄弱,髒亂差現象突出。

自新時期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

該村黨總支部緊密結合精準扶貧工作,

帶領村民建設美麗鄉村。


扶貧路上|在連樟村扶貧


連樟村汀步改造前後


2017年10月,碧桂園扶貧團隊到了連樟村。

一年過去了,

在當地政府的指導下,

這個遠離市區且被貧困折騰得支離破碎的村莊,

有了很多的不一樣。


首先是基礎設施建設。

河道清淤,這裡有了小橋流水的鄉韻;

鋪設水泥路,村與村之間得以貫通;

村裡修建了公廁,徹底告別了臭氣熏天的環境;

在公共牆面用描繪黨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鄉村振興等彩畫營造文化氛圍;

以及一個供村民交流活動的公共空間,

村子愈發有了生氣。

扶貧路上|在連樟村扶貧


連樟村高標農田整治前後


扶貧路上|在連樟村扶貧

脫貧的積極分子

政府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

通過土地租金、務工收入以及玉米銷售收入等渠道帶領農民脫貧,

碧桂園還承包了146畝山地,

給8戶村民種植麻竹,

村民陸奕和就是其中一戶。


扶貧路上|在連樟村扶貧


承包山地種植麻竹的村民們

他是脫貧的積極分子,

對這一年來自己的收入變化有最直觀感受:

在村黨總支和扶貧工作組的努力下,

村裡建立了大棚蔬菜基地,

有專業公司指導他們種植蔬菜;

在碧桂園的支持下,參與種植竹筍創收。

曾經他作為六口之家的唯一勞動力,

三個小孩在外讀書每月生活費就需要2000元左右。

家裡種了幾畝稻穀,吃飯沒問題,

但日常支出時常要向親戚借錢。

而如今他一年收入就近3萬。

獲得電工證,掌握一技之長,

自己的未來便有了更多掌控權。


扶貧路上|在連樟村扶貧


脫貧的積極分子陸奕和


碧桂園扶貧工作隊重新修繕了他的房子,

在原本危險的樓梯上裝上了扶手,

“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碧桂園”,

這是他經常掛在嘴邊的話。

扶貧路上|在連樟村扶貧

駐村的扶貧人

“在走訪中,陸奕和是一個不一樣的貧困戶,對自己有信心及希望能儘快脫貧,平時在村裡也很少看到他在家,要找到他就得去他的山裡;他是一個願意學習的人,白天工作勞累,晚上也到村裡參加由我司舉辦的電工培訓,並於7月份考得電工證。我們相信和叔能如願以償儘快脫貧,一起和他的家人過上好日子。”

碧桂園的扶貧幹部在走訪反饋表中這樣記錄道。


扶貧路上|在連樟村扶貧


連樟村扶貧幹部許俊煌


許俊煌是碧桂園駐點連樟村的扶貧幹部,

他是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的第二屆畢業生。

和這個學校其他學生一樣,

他稱幫助過他的楊國強為“楊叔叔”。

畢業時他從學長那得知,

碧桂園在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建設,

便毅然決然選擇把青春揮灑到

被貧窮蒙上灰塵的鄉村。

在村子裡,他每天八點起床吃完早餐後,

便會走訪各貧困戶,瞭解他們的需求,

之後與村幹部溝通,協調處理。

專業是建築工程技術的他,之後會到工地上,

與施工方做進度溝通,

然後返回辦公室,處理月報和臺賬。

“曾經我以為我有能力有資金才可以幫助他人,但現在得知在這個平臺上有一點點小能力也可以做到,於是就來了。”

7個月時間,他見證了連樟的變化,

更加篤定自己的選擇。

截至2018年9月底,碧桂園集團幫扶連樟中心村新農村示範村建設基本完成,直接惠及7個村小組以及全村貧困戶,共有220戶1069人受益,其中貧困戶55戶137人。

這邊工作收尾後,

我就要去下一個貧困村啦。”俊煌說。

改變的是一個又一個貧困村的面貌,

不變的是碧桂園扶貧人的初心。

供稿:鳳鳴桂園

版式:鳳廠吳彥祖

審校:Alex、陽光正好

扶貧路上|在連樟村扶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