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網:改革開放40年 418歲陳李濟再上新台階

1600年創立的嶺南中醫藥活化石、全球最長壽藥廠“陳李濟”至今已有418年曆史。這四百餘年來,陳李濟堅守“誠信為本,同心濟世”的宗旨,始終與時俱進,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完成時代賦予自身的使命。

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40年裡,陳李濟人本著誠信與濟世精神,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帶動企業發展,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產品結構,設備和質量體系不斷與國際化接軌,企業管理逐步向現代化企業轉變,還主動承擔起傳統中藥文化宣傳推廣的責任。

今年10月8日,陳李濟著力打造的陳李濟中藥文化園全面對外開放。它將作為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的展示平臺,面向大眾展示更多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內涵。而這也正是陳李濟以傳播中醫藥文化為己任、精心打造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的又一力證。

“改革開放40年 陳李濟正逢其時”

談到改革開放對陳李濟的發展影響,廣州白雲山陳李濟藥廠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石洪超不勝感慨。

他指出,中國從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回顧這40年的輝煌歷程,陳李濟是正逢其時。這40年也是陳李濟飛速發展的階段。“陳李濟已經傳承了400多年。但從經濟數據上看,發展最快的還是改革開放這40年。從1978年的449.33萬元發展到2018年預計的近5億元,銷售規模增長110多倍,平均年增長率約12.21%。”

改革激活了市場的活力,開放開啟了走向世界的進程。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作為吉尼斯紀錄全球最長壽藥廠、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單位、中華老字號企業的陳李濟又是如何持續發展自己的濟世之路呢?

堅持創新“陳李濟+”發展模式啟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陳李濟的發展,離不開一路以來的“創新”。作為吉尼斯世界紀錄“最古老的正在運營的製藥廠”的陳李濟藥廠,從創立之初就有著多項創新之舉:如創新管理奠定了股份制合作的雛形;創新工藝,首創蠟殼藥丸,蠟丸工藝被更為廣範採用,並延續至今;創新經營,開創了外向型經營的黃金時代。

創新基因流動在企業血脈之中。在改革開放大潮之中,陳李濟的創新之舉從未間斷:例如,1998年,投資1.3億元的新廠落成,陳李濟實現歷史性搬遷,企業管理模式逐步向現代化企業轉變。2010年完成公司制改革,成為有限責任公司。

又如創新產品。上世紀80年代,陳李濟首創補脾益腸丸、新血寶膠囊和喉疾靈膠囊。1996年陳李濟與四川中藥研究所簽訂合同,聯合承擔的國家級新藥開發項目“風溼平膠囊”(後改名昆仙膠囊)。產品的不斷推陳出新,讓陳李濟在中藥行業穩步前行。

其次,還有產品種類、劑型的創新,如劑型從傳統的大蜜丸、水蜜丸,發展到擁有膠囊劑、片劑、顆粒劑、散劑、煎膏劑、茶劑等多種現代劑型。

最重要的是品牌推廣的創新。在2017年中國藥品零售經營創新峰會上,“陳李濟大眾愛腰日”2017公益項目正式啟動,通過傳播一組簡單的數字“21”諧音“愛腰”,喚醒社會大眾對腰部疾病的認知和重視……

進入互聯網時代,陳李濟再次順應潮流,開通電商銷售平臺。多種藥品入駐京東、天貓。同時,在電商平臺上開通了食品旗艦店和滋補養生專營店,結合傳統渠道和電商平臺的龐大流量,推廣陳李濟大健康系列產品。

近年來,中國老齡化社會結構的不斷加快,由資源枯竭、藥材資源緊缺,造成中醫藥的供需矛盾,將中醫藥產業引向高端個性化市場。

在轉型發展中,陳李濟提出“陳李濟+”的新發展模式,指導“大南藥”和“大健康”兩大產業發展。其中,新興的陳李濟陳皮大健康產業,以專業、時尚、健康、底蘊深厚的產業形象贏得市場高度肯定,將成為陳李濟規模翻番的有力支撐。

品牌創新 全方位傳承中醫藥文化

“我們在梳理陳李濟長壽基因的時候,發現陳李濟最基本的基因就是四個字:傳承創新。”石洪超指出,怎麼樣才能夠陳李濟的技藝變成記錄並實物化,能夠更好傳承我們“誠信”與“濟世”的文化傳統?

陳李濟1998年遷入現址以後,做了大量文化傳承方面的事情。2004年,陳李濟建立了嶺南首家中藥行業博物館——“陳李濟中藥博物館”,作為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的互動平臺,以中藥傳統制作工藝為主要內容,以場景還原為主要表現形式,配合多種先進演示手段,全面展現中藥歷史和中藥工藝。2010年,博物館被廣州市政府命名為“廣州市華裔青少年中華文化傳承教育基地”,成為廣東省多家高等中醫藥院校的教育基地。

2008年,陳李濟中藥文化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陳李濟在打響吉尼斯世界紀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兩大招牌的基礎上,提煉出五大文化:合作濟世的創業文化、首創蠟丸的興業文化、古方正藥的守業文化、百年陳皮的精業文化、紅色血脈的敬業文化。

陳李濟重視在員工中宣揚這五種文化,增強員工的榮譽感和責任感,依靠群眾開展勞動競賽、技能比武、科技創新、科學普及等活動,動員群眾立足崗位創新創業創優。廣州白雲山陳李濟藥廠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陳進偉特別指出,今後要把傳承紅色基因提升企業文化,弘揚英模精神,倡導文化自信,貫穿到陳李濟的生產經營當中,來引領企業的健康發展。

2011年,陳李濟重回北京路,在舊址四樓成立了“廣藥陳李濟健康養生研究院”、“嶺南中醫藥文化體驗館”和“陳李濟中醫門診部”,集中醫特色門診、中醫文化與和品牌展示於一體。

2015年,陳李濟舉辦中國首箇中藥類創意形象大賽——陳李濟首創蠟丸形象大賽,蠟丸創意形象“長生”橫空出世。

2016年,陳李濟在陳李濟中藥博物館重啟藥工拜師儀式,三車間三名員工,分別代表著70後、80後、90後,齊讀拜師帖,拜入老藥工陸樹端師父門下。石洪超表示,希望藉此傳遞陳李濟的精神,同時也保存和延續傳統工藝的製作方法。在他看來,陳李濟在關鍵工藝上的傳承至今仍保留著師徒相傳的傳統,這些都彰顯了企業的工匠精神。中醫藥傳承的不僅是技術本身,還有那堅守至今的工匠精神。

2018年10月,陳李濟潛心打造的中藥文化園正式對外開放,它將作為中醫藥文化宣傳基地的展示平臺,面向大眾展示更多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內涵。

對此,石洪超表示,陳李濟遷址20年來,不斷在做文化傳承方面的工作,“目的是真正記住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好東西、精髓,能夠真正把他們的精神傳承下來,變成我們自己的東西,能夠讓工藝在我們手上做得更好更純粹。”

濟世之路 秉承古訓堅持到底

作為中國最早建立的製藥企業,陳李濟能歷四百多年而至今一脈相傳,誠信為本、同心濟世的宗旨,功不可沒。在“同心濟世”的宗旨引領下,歷代陳李濟人以行善為樂事,將免費為勞苦大眾服務列為店鋪規章,扶危濟困,施藥贈茶代代不綴。陳李濟藥廠一直以“濟世救人”為願景,一直將企業責任作為立身之本。

陳進偉透露,陳李濟經過梳理和提煉,形成了陳李濟的企業文化手冊,也就是“濟之道”。“濟”字濃縮了同心濟世的企業使命,也明確了員工的行為規範。“陳李濟在培育同心濟世的企業精神過程當中,注重與時俱進,像陳李濟同心濟世的企業精神,以誠為本經營的理念,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以及法規法紀的教育結合起來,豐富了同心濟世的時代意義和新的歷史內涵。”

他指出,改革開放的40年來,陳李濟也一直積極參與各類公益活動,多次開展送醫送藥、慰問、講座等公益活動;在西藏最偏遠的墨脫,可以見到陳李濟的贈藥,在貧困山區、在街頭鬧市,都可以見到他們義診的身影;“傳承愛心·傳播正能量”的社會公益活動走遍全國;陳李濟發起的“大眾愛腰日”活動,喚醒社會大眾對腰部疾病的認知和重視……

改革開放40年來,陳李濟的產品逐漸實現大眾化、科普化、現代化、國家化發展。未來,陳李濟以大南藥和大健康兩大產業為驅動力,努力發展成為集中成藥、保健品、食品、藥妝於一體的“大中藥”企業,成為傳承嶺南中藥文化的健康養生專家。

以科技創新產品,借文化推動品牌,不侷限於傳統,不自滿於現狀,在潮流中堅持傳統,在傳統中謀求創新,不斷以新的改變擁抱世界。

佇立新時代,開啟新徵程。面對新的市場競爭新的發展挑戰,陳李濟要如何實現自我突破自我超越,再創輝煌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