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第5家店來啦,阿里全面「入侵」武漢


盒馬第5家店來啦,阿里全面“入侵”武漢


· 阿里“入侵”給武漢人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 本次“雙11”阿里將如何怒秀“線下肌肉”?

· 在新零售板塊,阿里細分領域的競爭對手有哪些?

· 一個彩蛋:你知道武商、中百分別更傾向於哪個新零售陣營嗎?


10月31日,盒馬鮮生四新江城大道店正式開業。這是今年4月以來,盒馬在漢開的第5家門店。

與門店開業同步,阿里相關負責人當日向支點財經記者表示,今年“雙11”阿里將在武漢首次實現線上線下聯歡,所有新零售陣營將全面參與其中。

這將成為阿里在漢怒秀“肌肉”的一次機會:天貓、口碑為網絡業務;銀泰、大潤發屬於“舊城改造”;以盒馬為代表的新業態是平地起高樓;菜鳥、餓了麼則是供應鏈改造。

但秀完之後,更重要的是如何持續領先。客觀而言,儘管阿里在新零售領域起步較早、佈局也頗為完善,但在細分領域也面臨著強力對手。


“入侵”武漢人的生活


隨著“新零售”從概念到走進人們生活,每個企業都有基於自身優勢的佈局。以阿里為例,其新零售業務線已全面進入武漢商業領域。

10月30日,支點財經記者實地採訪了阿里新零售業務的從業者、用戶,截取了以下幾個瞬間。

早上8點,記者來到洪山區百瑞景小區三期居住的韓女士家中,聽她分享近四個月以來的早餐變化。


在武漢要吃個早餐,煎餃、豆皮一鍋一般得十五分鐘、蒸餃得二十分鐘、熱乾麵燙一碗得兩分鐘,排隊、付錢十分鐘——加起來,確實耗時不少。

由於生活忙碌,韓女士想早上“吃口好的”,頭天睡前就得規劃好菜單與等餐時間,“要想多睡會兒,就得餓著肚子去上班。”

今年6月,附近一家永和豆漿接通了口碑的預點餐服務,之後半個月不到的時間內,周邊她常吃的幾家早餐店都開通了這一服務。

如今,她早上醒來會先打開口碑,找出想吃的店,根據步行距離預先點餐。洗漱完、到店時早點剛好出爐,一分鐘都不用等,“比以前節省了近20分鐘。”

據瞭解,口碑更幫助武漢老字號品牌蔡林記部分門店配備24小時販賣區、取餐智能櫃等,打造為更先進的智慧餐廳。

上午10點,記者的另一採訪對象,是在武漢瑞景廣場區域送餐的24歲餓了麼外賣員小劉。


小劉已入職兩月,每天工作就是在周邊3公里配送範圍內送各類外賣。他幫顧客帶過手機數據線、送過藥,還幫忙倒過垃圾。

“很多人半夜2、3點都會點吃的。除餐飲外,有很多顧客會下超市訂單,其中買零食佔比大概60%,計生用品佔30%,其他佔10%。”小劉說。

下午1點,記者來到9月底新開業的盒馬龍嶺店。


作為“3公里內最快30分鐘送達”和“生熟聯動”的新零售物種,盒馬定位是滿足消費者對超市、社區菜場、便利店和餐飲的多種需求。

附近工作的張先生已將盒馬當做自己的食堂+菜場,“午飯一般提前在盒馬APP上下單,吃完再買份‘日日鮮’青菜和冰鮮餛飩,晚上回家吃。”

“我們現在每開一家新店,都會先對附近3公里居民入戶調研,收集他們的需求,再做些細節設計。”盒馬武漢區域總經理梅翔說。

值得注意的是,10月31日盒馬四新江城大道店正式開業。這是今年4月以來,盒馬在漢開的第5家門店。


盒馬第5家店來啦,阿里全面“入侵”武漢

盒馬鮮生龍嶺店


“雙11”將延伸至線下“3公里”


以上幾個片段,基本能體現出新零售概念——“以互聯網為依託,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問題來了,為何近年諸多線上起家的互聯網企業紛紛“從線上走到線下”?口碑方面跟支點財經記者發來了一篇由數字經濟智庫發佈的《中國新零售之城競爭力報告》,對此箇中緣由進行了詳述。

2013年國內網上零售額27898億元,而當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2394億元,前者約佔後者的10.63%。2017年,全年網上零售額71751億元,而當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66262億元,網上零售額約佔19.59%。

儘管網上零售額比重越來越高,但增速卻在下降,2013年網上零售額增速為49.7%,2017年更回落到28%,趨勢開始走低。

而且一方面互聯網流量越來越貴,另一方面線下商業物業“供給超過需求”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客觀上給線上線下融合提供了機會。

這些趨勢,都在驅使互聯網巨頭尋求革新。在記者看來,阿里在線上與線下方面抓住的關鍵點,便是創造了“3公里生活圈”。

餓了麼送餐範圍為3公里,盒馬配送距離也是3公里,口碑涉及的預點餐服務是“顧客到店”而非“送餐到家”,故能延伸至3公里外。銀泰百貨雖沒有明顯的“3公里”標籤,但其針對非食品類商品的免費寄送服務,也能達到便民效果。


盒馬第5家店來啦,阿里全面“入侵”武漢


本次“雙11”,“3公里生活圈”也將成為阿里在天貓外的主戰場之一。

10月12日,由餓了麼、口碑合併成立的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將首次參與“雙11”,福利覆蓋商場、美容美髮、KTV、休閒娛樂、餐飲等不同場景。

屆時,阿里各業務將形成生態合力,手機天貓將上線口碑、大麥、阿里體育、天貓無憂購、淘寶教育、居然之家新零售數字化賣場等功能板塊。

阿里相關負責人表示,屆時在各個商圈掏出手機天貓搖一搖,幾乎都會有會門店禮券,“居然之家、武漢國際會展中心車展、大潤發、天貓小店、盒馬鮮生等門店都藏著很多優惠券。”

經常網購的人一般會認為線上價格較為優惠,擔心在線下買不到划算的商品。怎麼確保“雙11”線上線下節奏統一?

以銀泰百貨為例,公司專門設置了“同價員”職位,定期自查商品與線上價格是否一致,保證商場價格等於或低於品牌的天貓官方旗艦店。

“不光在‘雙11’,我們在平時就建立了自查機制,覆蓋了商場內90%的服飾鞋襪品牌,這種同價的模式在武漢其他商業中心中幾乎沒有。”武漢街道口銀泰創意城的同價師王莎對支點財經記者說。


盒馬第5家店來啦,阿里全面“入侵”武漢


爭奪蛋糕頗有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騰訊、美團在內的幾大互聯網巨頭均在新零售領域佈局武漢,希望在新零售版圖中吃掉“最大的蛋糕”。

今年4月,阿里巴巴提出新零售之城的全新概念,是“用阿里踐行的各項新零售服務,協助各城市全面提升市民生活品質”。

在阿里定位中,武漢是“全國消費潛力最大城市”。2017年,武漢消費品零售總額以6196.3億元雄踞,增幅10.4%,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6位。

為此,阿里旗下新零售業務板塊幾乎全部重點佈局武漢——天貓、口碑為網絡業務;銀泰、大潤發等傳統業態屬於“舊城改造”;以盒馬為代表的新業態則是平地起高樓;菜鳥、餓了麼則是新零售供應鏈改造。

但無論以上哪個領域,阿里在武漢乃至全國都存在強有力的對手。電商方面是京東,線下商超方面,則與騰訊系陷入頗為膠著的競爭。

近年來騰訊對新零售極為看重,接連對永輝超市、萬達商業、海瀾之家、步步高百貨及每日優鮮等企業投資入股,而這些業務在武漢幾乎都有所佈局。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單純從股東結構看,中百、武商等武漢傳統線下商超巨頭,已成為阿里、騰訊兩派隔空角力的載體。

阿里旗下銀泰百貨已入股了武商集團,成為其第二大股東,而站隊騰訊的永輝超市,則是中百集團第二大股東。

除騰訊外,口碑、餓了麼合併的阿里本地生活服務的主要PK對手則是美團(包括美團外賣),且並無明顯優勢。

今年1月,移動互聯網研究數據服務公司QuestMobile發佈的報告提及,口碑APP留存率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卸載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另外,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監測平臺Trustdata發佈的行業發展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國內外賣市場份額中,美團佔60%,餓了麼佔30%。

雖然以上報告中都沒有各個app在武漢的細分數據,但全國都是如此,武漢何以例外?

盒馬作為阿里旗下的新業態,雖快人一步,但也有追兵。

據瞭解,與盒馬定位類似的京東旗下7Fresh生鮮超市已開始在武漢招聘工作人員,京東強大的物流基礎設施與供應鏈整合能力也不可小覷。

此外,盒馬曾提出未來3年內在武漢開設50家店,目前半年左右開了5家,但這一速度與計劃略有差異。

但梅翔對此深表信心,“預計雙12前在武漢會落地10家門店,而我們目標也依然是3年內在武漢落地50家門店。”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