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開放個人快遞業務 高品質快遞直指順豐?

京東開放個人快遞業務 高品質快遞直指順豐?

重模式入場電子商務的京東,11年來耗費300億自建物流系統。曾經的笨鳥在物流下半場卻開始倒逼起物流行業,小步快跑開放起個人快遞業務,並且在“2018年全球物流峰會上”宣佈5-10年的全球智能供應鏈基礎網絡計劃。京東可謂是將快遞業務做得最好的電子商務企業,多年供應鏈積累終於在今年一鳴驚人。

京東在物流領域開放個人業務,讓京東電商的核心競爭力物流跳出商城運輸的範疇走向C端,如今該業務已在京東購物、京東官方公眾號、小程序三端開啟入口,並在北上廣三城市運營。對於積累多年的京東來說,快速、安全的配送形象已經深入人心,順勢開啟個人業務極具想象空間。

但是對於物流行業同類競爭者,京東的強勢入局勢必攪動現有格局。同為自營、強調安全高效的順豐將最先受到衝擊,為四通一達搭建網絡、矩陣佈局的菜鳥也必受影響。京東物流的到來或許對整個中國快遞行業是個好消息,儘管京東物流並未無敵也存在一些發展難點,但是對於現有的快遞玩家來說,是時候思考該如何應對沖擊了。

京東倉儲實力驚人 但是盈利持續承壓

8月16日京東集團公佈了2018年第二季度財報,首次公佈了京東物流的相關信息。在被稱作New business(主要由第三方物流構成)的業務中,報表顯示虧損達24億元。由此可見京東物流現在還是入不敷出的情況,仍然是京東的成本中心。但是高投入的背後,京東在倉儲上的積累成果也是驚人的,截至2018年6月30日,京東在全國運營521個大型倉庫,總面積約1160萬平方米。

1、倉儲、配送、客服共建京東高品質物流

京東以物流作為電子商務突破口,頗有遠見的將倉儲、配送、客服作為戰略資源部署。京東的倉儲、物流等所代表的總履約成本佔到集團總成本的的7%到8%左右。在全國範圍類大規模建倉,使京東在電子商務領域做到了配送速度第一。京東的配送人員全部為京東員工,購買五險一金。由此可見京東物流必定也將沿襲京東商城的安全、高效以及優質服務。

除此之外京東對於智能配送技術方面的探索也在持續投入。2018財年二季度,京東集團用於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增加到了27.81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的15.46億元人民幣大幅增長79.8%。亞洲一號是京東首個全流程無人倉庫,建築面積達40000 平方米,物流中心主體由收貨、存儲、包裝、訂單揀選四個作業系統組成。京東無人機、京東機器人也相繼面世,無人機+無人倉儲+機器人將在未來為高品質助力。

儘管成本常年居高不下,但是京東快遞業務的增速,卻十分亮眼,來自於物流和其他服務收入上半年同比大幅增長151%。近期京東正式提出轉型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的概念。可以看出京東將京東物流拆分出來,著眼的不僅僅是零售行業的未來,更是整個社會服務的未來。放大格局京東物流極有可能成為行業基礎設施支柱力量。

2、京東plus助力,會員系統全面打通

京東除了在倉儲、配送、客服等物流基礎上的優勢外,依託京東的電商生態以及大刀闊斧切入的O2O的到家業務,京東物流的流量入口也不少。並且京東將打通賬戶體系,通用會員積分、京東京豆,同時將付費會員的優惠覆蓋到個人快遞領域。京東付費會員京東plus已積累千萬用戶成為京東服務收入的主要來源,京東快遞必然會成為這些忠實用戶使用快遞時的首選。

3、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個人業務盈利能力存疑

京東商城目前已呈現出多種物流方式:包含211限時達、次日達、京準達、京尊達、閃電送等,顯示出了京東快遞運力的強大;網易嚴選選擇接入京東物流更是對其實力的肯定;京東物流走出商城,還有達達-京東到家即時配送協同提速。京東物流的未來看上去很美好。

但是正如上文提到的京東在物流基礎建設上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除此之外目前京東物流員工約有14萬人,全部購買五險一金,統一管理是一筆巨大開支,隨著物流業務規模的擴大,人力成本將持續增加。而快遞行業利潤利下降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據此前中金公司的數據顯示,快遞行業的毛利率已經從2007年的約30%的水平,下降到了目前的5%-10%。目前京東物流輻射範圍仍然有限。遠不及四通一達以及順豐,規模提不上來,盈利能力存疑。

順豐運輸渠道成熟 但是商業邊界難拓展

民營快遞企業加盟當道,順豐和京東一樣堅持自營保持了高水平的服務水準,物流領域的精品形象深入人心。能夠因為菜鳥關閉數據接口而有底氣和阿里分道揚鑣得益於順豐較為成熟的運輸渠道。因此離開淘寶順豐依然有大批業務訂單,在物流行業保持領跑。雖然順豐在行業中處於龍頭地位,但是隨著物流行業利潤率持續下降,又遲遲無法擴展邊界,拓寬盈利渠道,面對京東的跨界挑戰,順豐壓力不小。

1、天網地網四通八達, 運輸效率行業領先

京東沒有自己的航空飛機,空運需與其他公司合作。順豐有“57架全貨機+散航”。除了航空上的空缺,京東路面運輸能力也遠不如和順豐。順豐網點覆蓋全國334個地級以上城市,2672個縣,京東商城的商品在很多偏遠地區需要轉郵政,次日達只限於一二線城市。比較於京東的倉儲優勢,順豐的中轉分揀能力也不差。截至2017年末,順豐擁有10個樞紐級中轉場,39個航空、鐵路站點,113個片區中轉場,172個集散點,其中最大中轉場全自動分揀設備分揀能力峰值可達 15萬件 /小時。

2、商務件王者,物流行業利潤龍頭

在整個快遞行業利潤率不斷壓縮的情況下,快遞單件收入由2010年的24.6元下滑到2015年的13.4元。順豐由於擁有自己的航空線,掌握商務件命脈,仍然擁有物流行業最高定價權。2017年,順豐完成30.5億票,平均每票23.1元,較行業均價高87.8%。而同樣主打高品質快遞的京東開放個人快遞業務,初期是無法撼動順豐商務件王者地位的,定價也只能低於順豐,無法超過順豐5%的利潤率。

3、順豐零售屢戰屢敗,電商基因遲遲無法培育

儘管順豐在物流行業根基深厚,運輸渠道成熟,擁有定價優勢。但是順豐的商業邊界卻像中了魔咒般的難以拓展。順豐雖然早早跨界電商,但是順豐優選已經換了7任CEO, 從2012年至今,6年時間毫無起色,仍然在通過關閉門店和裁員等方式減少虧損。順豐零售屢戰屢敗,在講究生態佈局,無邊界拓展的互聯網高速發展進程中,無法儘快擴大自身服務覆蓋範圍,就很可能被淘汰。當下順豐面臨的並非是同行業競爭者的攻擊,而是來自跨界玩家的衝擊就是最好證明。

菜鳥物流網絡信息化 協同與效率關係微妙

阿里自身並不做物流,但是卻通過菜鳥物流賦能快遞企業。將物流行業盟友牢牢抓在自身平臺中,掌握著最重要的倉儲和數據資源。這種四兩撥千斤的做法雖然另在物流行業落後的阿里重獲話語權,但是卻存在著和各大快遞公司的博弈,平臺和物流公司之間協同與效率的關係微妙。

1、資本投資維繫聯盟,去中心化滾雪球發展

不缺錢的阿里用資本小心維護著自身快遞企業聯盟。向中通快遞戰略投資13.8億美元,持股約10%。除此之外還投資了包括快遞領域的圓通速遞、百世物流、全峰快遞;大件物流領域的日日順物流;跨境物流領域的遞四方,新加坡郵政旗下冠庭國際物流;供應鏈物流領域的心怡科技、北領科技物流、快倉;干支線運輸領域的卡行天下、運滿滿;末端物流領域的速遞易、萬象物流、晟邦物流;即時物流領域的點我達、蜂鳥配送等。快遞行業鏈條的每個環節阿里都沒有錯過,用資本全面佈局,去中性化管理實現快速發展。

2、極致平臺降低成本,智能網絡成核心競爭力

2017年9月阿里巴巴對菜鳥網絡投資53億元,持股由47%升至51%股權,並計劃投入1000億元人民幣,用於數據技術、全球超級物流樞紐、智能倉庫、智能配送等方面投入,用智能網絡形成核心競爭力。阿里對外宣稱自身不做快遞業務,為快遞行業賦能,要利用平臺優勢整合資源。因此在全國範圍內佈局的菜鳥驛站已經形成規模,作為四通一達等快遞企業最後一公里的中轉站,降低成本。並且還不懼虧損,斥巨資積累自提櫃資源,收集核心數據,為將來更加便捷的物流鏈條做準備。

3、四通一達寄生阿里訂單,菜鳥壟斷數據倉儲

儘管對外宣稱不干涉物流只專注平臺,但是實際上菜鳥除了幹線和配送不做,幾乎做了所有的物流公司乾的活。包括訂單、客戶,配送員等所有的物流數據都在菜鳥手中。菜鳥離不開四通一達,因為阿里有龐大的訂單需要物流環節去執行。但是菜鳥又佔據著數據和倉儲這兩個最有價值的環節,這些快遞公司的業務中阿里系的單量又佔到了七八成,幾乎是寄生於阿里生態,這讓快遞企業沒有安全感。

除此之外菜鳥將所有快遞企業的入口聚集到一起,但是又不能過分偏重於企中哪一家企業,這樣的平臺化管理能很快協同各個企業導入流量,但是去中心化無法根據快遞公司的實際情況派單,在效率和服務問題上存在疑慮。

京東物流開放個人快遞業務,是京東全面發力物流的標誌,厚積薄發志存高遠讓京東的高品質物流之路備受關注。京東的入場將攪動物流領域順豐、菜鳥兩分天下的格局。業務成分單一的順豐和東拼西湊來的菜鳥應該要積極補足自身短板來應對沖擊。對於京東物流來說成本居高不下,盈利能力未知,都將是持續發展的難題,京東物流也不能過分樂觀。但是不管怎麼樣京東開放個人快遞業務都將對中國物流行業的長遠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