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電商發達?義烏國際商貿城日漸冷清的背後

商城生意冷清,很多人認為是電商發達,生意大部分都轉到網上交易。季先生表示有同感,“以前沒有電商的時候,都直接到店面去看貨,人潮多,門庭若市,現在老客戶通過電話和電腦就直接聯繫拿貨了,商城難免冷清。”

因電商發達?義烏國際商貿城日漸冷清的背後

“無需過渡強調電商,義烏批發都是屬於大宗的商品交易,電子商務再發達,看貨的環節根本省不了,貨比三家嘛。”陳先生說,“只是現在外貿受阻,作為工業生產基地廣東東莞一帶工廠不斷倒閉和外移,流通第一平臺義烏生意變差是必然的結果。”

陸先生也認為不太是電商的原因,他說,義烏幾年前就開始轉型,包括通過網路接單,“如今總體大不如前,現在國內經濟蕭條,雖然一部分中東、印度、巴基斯坦、東南亞還在義烏做生意,可現在,物價高企,加上民眾手上也沒什麼錢,民眾都不敢消費,需求萎縮,而隨著購買減少,商鋪空的會越來越多。”

據悉,近兩年開始已經有非洲的商人從商貿城進半成品回非洲加工,甚至為節省成本,已直接在義烏購買機器回國生產。

因電商發達?義烏國際商貿城日漸冷清的背後

多樣性的人和物流概念

而擁有自己網店和實體店的何老闆表示,今年由於人工成本增高,整體訂單減少,銷量下降,整個生意跟前2年比差了60%多,“現在是線上線下都不景氣。”

“如果未來中國經濟還是持續下滑,實體經濟繼續衰敗,政策多變,再加上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國際商貿城那麼大規模的投資,很可能會拋荒。”陳先生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