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機上癮怎麼辦?你不知道的危害及對策全在這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機走進千家萬戶,但是未成年人到底能不能使用智能手機,智能手機對於青少年的成長影響有多大?

不久之前,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公佈了自己長達十年的研究結果,令人震驚。

孩子玩手機上癮怎麼辦?你不知道的危害及對策全在這

這位科學家在10年前從全國各地的中下階層的家庭中選取了100名孩子,將他們分成了兩組:50名是接觸不到手機的孩子,50名是對手機痴迷的孩子。然後對他們進行跟蹤調查。

10年後,調查結果如下:

50位痴迷手機的孩子只有2位考上大學。另外50名孩子幾乎全部考入大學,只有三名孩子高中畢業後選擇在家幫工。這些考入大學的孩子們,有16位獲得了學校的全額獎學金。

可見,毀掉一個孩子的最好辦法就是給他一部手機!

手機是如何毀掉孩子的呢?

1.引起視力下降

玩手機對視力影響尤為明顯,相信大家都感同身受。有數據顯示,小孩連續玩手機20分鐘,平均每分鐘眨眼7.67次,視力平均下降到43.8度,接近近視狀態。另外,淚膜破裂時間平均為5.3秒,而正常值是15-45秒,如果少於10秒,為病態。

2.脊椎問題

孩子玩手機時候總是喜歡歪著、躺著、窩著,反正怎麼舒服怎麼來。就算大人在手機面前也都是低頭族,但正是這些看似舒服的姿勢成了頸椎病的罪魁禍首。

福州某12歲男孩小新就得了手機常見病——頸椎病。經檢查,他的頸椎已退化得像50歲的人。孩子媽媽說,他喜歡縮在沙發裡玩手機,一玩就是幾小時,腰痠背痛也不停。不良的坐姿習慣,可能會出大問題,家長們要注意了。

3.妨礙大腦發育

長時間玩手機,不僅影響孩子的視力,而且還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因為十幾歲孩子大腦都還處於發育階段)。

如果頻繁使用手機,被外界因素刺激,容易導致大腦發育不全。

4.阻礙身體發育

手機有輻射,大家都知道。而從手機中散發出來的電磁波對生長髮育也非常不利的。有的嚴重的甚至還會引起哮喘等多種疾病。另外,小孩經常玩手機,活動少了,容易引起身體發育推遲、運動功能低下、長不高等。

此外,如果孩子長時間握著手機,手部保持同一姿勢,也會影響手指的發育。

5.導致睡眠障礙

研究發現,過於明亮的手機畫面會影響孩子褪黑激素的分泌,從而導致孩子睡眠障礙。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家健康機構調查後認為,手機光線比日常燈光對孩子的睡眠影響更大。如果孩子睡前看手機,普遍要在39分鐘後才能入睡,而普通小孩28分鐘內即能入睡。

6.容易誘發孤獨症、焦慮症

長期沉迷於玩手機會使孩子變得越來越孤僻,不願與外界交往,性格也越來越怪異。這很容易誘發自閉症、孤獨症等心理疾病;有的還會出現過度依賴網絡症,導致注意力、記憶力下降,導致抑鬱、焦慮等情緒問題。

手機成為親情殺手。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於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玩手機,會讓多少父母感到一些悲涼。

7.耽誤孩子學習

喜歡玩手機的孩子,習慣了手機帶來的輕鬆愉悅的信息,對知識學習感到鼓譟乏味,學習成績下降,受到指責後更需要在手機網絡裡找到慰藉,形成惡性循環之後,孩子逐漸喪失求知慾,產生厭學情緒。

手機可以方便快捷地尋找習題答案,很多學生面對難題不再查找書本,深入思考,完全依靠手機搜索答案,導致了孩子產生思維惰性。

孩子玩手機上癮怎麼辦?你不知道的危害及對策全在這

限制孩子玩手機,父母應該怎麼做?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應該採取不同的干預措施。

1-3歲:儘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

主要原因:

1.幼兒的視網膜要到12歲才能發育完善,在此之前都應該儘量少接觸手機類電子產品。2.兩三歲接觸電子產品(手機遊戲/電視)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歲發生注意力障礙(比如多動症)的可能性也越大。

正確做法:

1.父母儘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多與孩子互動、主動更新孩子的玩具等。2.父母手機中拒絕下載任何遊戲,以防孩子因遊戲上癮而索要手機玩。3.如果孩子對手機好奇,可向孩子示範打電話、發語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對手機用途的正確認知。
孩子玩手機上癮怎麼辦?你不知道的危害及對策全在這

3-6歲:儘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遊戲

不少父母為了圖一時清淨,偶爾會把孩子丟給手機遊戲“照看”。但3-6歲的孩子還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觸遊戲,極易上癮。


因此,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以適當接觸手機,如讓孩子明白手機可撥打電話、可與人聊天、視頻等基本用途,但一定要遠離手機遊戲。

正確的做法:

1.父母家人手機去娛樂化,即刪除遊戲、音樂、視頻等各類會吸引孩子的APP。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機,除了翻翻相冊、拍拍照,也不會覺得有趣,自然不會一直纏著父母要手機玩。2.積極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多與孩子共讀兒童繪本。(繪本的顏色和故事性,對孩子吸引力也比較大,只要孩子愛上閱讀,基本不會想著要玩手機了。)3.豐富孩子的生活經歷,多帶孩子外出體驗大自然,鼓勵孩子多結交朋友。

7-12歲:針對手機問題不宜強勢打壓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進入了心理叛逆期的第二階段,即兒童叛逆期。處在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會變得固執又脾氣暴躁,有時講起來道理來,懟得爸媽都無語。

面對孩子沉迷手機,很多父母常用的方式是:一用父母身份強壓(我說了不許玩就是不許玩/再玩就沒飯吃了/再玩就揍你);二是用親子關係威脅(再玩就不要你了/再玩就不喜歡你了)。這兩種方法,弊大於利。長此以往,不僅會嚴重破壞親子關係,還會加重孩子對手機的依賴和沉迷。

正確做法:

1.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的時長、次數,作為必須遵守的規則,如若違反,可以承擔家務為責罰手段。2.家長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動機,目標是“孩子停止玩手機遊戲”,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機遊戲”。允許孩子出現頂嘴、哭鬧等不滿情緒。3.家長要試著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場,如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先完成作業再玩手機,不要說“現在立刻去做作業”,而是說“我知道這個遊戲很好玩,但你必須先完成作業。我看著你玩兒完這一局,然後你就去做作業,可以嗎?”

12-18歲:適當干預,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處於青春期的前奏,思想認知水平較高,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

父母應堅持適當干預、合理利用。直接沒收或生氣吼罵、甚至是暴打一頓,都是治標不治根的做法。

手機就像一把雙刃劍,能傷害孩子,但也能幫助孩子,關鍵在於如何使用。

正確做法:

1.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和行為變化,給予孩子一定的個人空間。很多青少年沉迷手機,是因為對性的好奇,父母可試探詢問並委婉教育。如通過微信、扣扣或郵件的方式,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性知識等。2.有了溝通和信任後,與孩子一起協商制定玩手機的規則,如是否可以帶去學校玩、什麼時候可以玩手機、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時會有怎樣的懲罰等。3.正確看待孩子使用手機,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的正面效應,如手機上閱讀電子書籍更方便、手機搜索學習信息等。
孩子玩手機上癮怎麼辦?你不知道的危害及對策全在這

孩子玩手機危害多多,但是這種習慣卻是屢禁不止,歸根到底是家長和孩子共同養成的。希望家長能夠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同時多多陪伴孩子做些體育活動,免得孩子去手機裡尋找被愛的感覺。


尚領國際教育專為學生/教師/學校,提供全方位“教育資源服務”“跟培教”三位一體解決方案。引領教育10餘載,全國分公司10餘家,服務客戶200餘萬,成為新環境、新形勢下教育資源的有力補充,被譽為“新型教育先鋒”。更多詳情,請關注“尚領教育”微信公眾平臺,微信號:ishiningor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