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架空小說《將軍令》3:"咱們撤了,這方圓百里的百姓怎麼辦"

古風架空小說《將軍令》3:

最後,元將軍和其夫人輪番進宮,一個求聖上,一個求太后。太后終歸是在後宮前朝浸淫多年,政治素養和宮鬥素養不是一般人能比上的,一下子就聽出了元夫人的話裡話,更明白軍機延誤的不可想象的惡劣後果。但是,聖上那裡卻收效甚微。

聖上有條哈巴狗,是他從十歲開始就一直親手養著的,可是最近卻不知道為什麼,食慾不振,日漸萎靡,太醫天天守著,也沒救活過來。為此,小帝王秦暨明大怒,一連杖責了數十個宮人、太醫,連太醫院德高望重的張太醫也捱了幾板子,一口老氣沒上來,差點過去了。

因為一條狗,宮裡人人自危,偏偏元將軍天天求見,一個事情來回跪求,這就算是撞到了槍口上。本來就心煩的小帝王,現在更心煩,煩躁之下,摔了數不清的茶杯碗碟。當元將軍在當月第十次在殿外跪求時,小帝王喪狗的哀痛心情剛剛稍有平緩,一聽這人又來了,當場摔了手裡的琉璃翡翠碗,怒罵道:"滾,你讓他滾。他不是願意去西北嗎,讓他去。小海子,你去告訴他,他不是以死相逼非要去嗎,那就讓他去了別回來。朕不召他,他就是死也不能回來。"

小海子被嚇得哆哆嗦嗦的就要去外面傳旨,就聽聖上一拍桌子,吩咐:"等一下,口諭不算,找禮部來,朕要擬旨,白紙黑字,他想賴也賴不掉。"

聖旨終是下了。可是有太后從中斡旋,聖旨上的意思和聖上那天說的稍有不同,大意就是:西北之行,元將軍肩負督查西北軍防的重任,為此特派幾千精兵協助,另可挑選可靠將領一同前往。元將軍幾人大喜,高高興興接了旨,準備儘快出發。

但是趙丞相那邊可就沒這麼高興了。他好不容易換了戰報、繞暈了聖上,卻偏偏因為一條狗讓聖上喪失了清醒,遂了元將軍的願。元將軍跪求的時候,他也時常去看看,見聖上並沒有召見那個大老粗的意思,便放鬆了警惕。可誰知那聖旨來的那麼突然,他緊趕慢趕趕進宮想要阻止的時候,元將軍已經接了旨了。趙丞相仰頭看著頭上高懸的明日,一口氣背了過去,他該怎麼給西涼二皇子交代啊。

古風架空小說《將軍令》3:

再說元將軍一行人,自收到聖旨,便準備奔赴西北的一應事務,為了防止夜長夢多,兩天後就出行了。元將軍領頭,跟著幾個心腹,後面是一千精兵,浩浩蕩蕩、快馬加鞭,沒過十日就到了西北。第一站是燕塞關,這裡的守兵正遭受過西涼小股部隊的偷襲,人員傷亡較多,若沒有支援,很可能就失守了。

"報,將軍不好了,有軍隊過來了,馬上就到城門口了。"燕塞關的一個小兵接到了外面遞過來的消息立馬來軍爺府報告這裡領頭的。

"什麼,可看清楚了,有多少人馬?"這裡最大的將領是一個小小的將軍,總共統領著不到一千人。不久前剛剛遭受了一次偷襲,損失了有一兩百人,就連他也在混戰中被敵方砍了一刀,正中肩膀,傷還沒好。

"差不多有一千人,離得太遠不知道是敵是友。"小兵回答。

"這可如何是好。剛被偷襲過,若是正面硬扛,肯定扛不住了。"這小統領急的團團轉。

"要不咱們撤吧。"邊上稍微有些品級的人出主意。

古風架空小說《將軍令》3:

正在一籌莫展之際,外面又有人來報:"將軍,援軍來了,朝廷的援軍來了。"

"可看清楚了?"屋裡的幾個人瞬間都振奮起來,"是朝廷的,還是其他邊塞派過來的?"

"是朝廷的兵馬,是鎮北大將軍元大將軍親自帶兵,現下到了關口,咱們的人正迎著呢。"

"快快,快帶路,小將要親迎元大將軍。"人們各個臉上都是笑臉,元大將軍來了,他們這個小關口就有救了。

是夜,駐守的軍人想要為元大將軍接風洗塵,被元大將軍拒絕了。其實他只親帶了兩百兵馬,其他的包括幾個心腹副將均被派往了戰事最吃緊的絲口關,一個與西域通商的重要關塞。所以當前最重要的就是要趕緊幫助這裡的軍隊恢復戰防,鼓舞士氣。

"元大將軍親自督戰,這讓我們這些人倍感榮幸,可算是有希望了。只要將軍一聲令下,我等當誓死抵守關口,絕不退縮。"小統領綁著繃帶,滿含熱淚表著決心,就差跪下了。一個大男人做到如此地步,雖然有些搞笑,但更多的是心酸。西北一十三個大小關塞,現在正是水深火熱的時候,朝廷遲遲不發兵,這些守城的將士都快絕望了。可是這會不一樣,元大將軍來了,那就有了主心骨。

佈置軍務到深夜,元大將軍從議事的大帳回到自己住的營帳,一路上只看見忽明忽暗的篝火。他想著,邊關的夜真讓人踏實,除了風聲和獵獵的軍旗聲,就只剩下守夜的篝火的劈啪聲,還有巡邏將士的腳步聲,這都是他刻在血肉裡的,無論如何都丟棄不了。這裡的風比京城的月光都可愛了許多,這鋥亮厚重的鐵甲,反倒比那些頂戴花翎穿起來舒服了許多。

想起京城,就不得不想起趙丞相一夥人。他暗想著,一定是有什麼他沒注意到的,他們肯定在密謀著什麼。可無論如何,他一介武夫是理解不了這裡面的彎彎繞繞。不管怎樣,他註定是要在戰場殺敵,和自己的父輩、兄長、叔父一樣,盡忠報國,鞠躬盡瘁,就算死也要死在戰場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