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哥:生如夏花絢爛,逝如秋葉靜美(上)

2018年10月29日,週一。天,灰濛濛。

央視著名主持人李詠的妻子哈文更新微博,稱在美國堅持了抗癌17個月的李詠最終還是離開了人世。

配文“永失我愛”,讓人倍感心酸和難受。

詠哥:生如夏花絢爛,逝如秋葉靜美(上)

提到李詠,他在事業和生活中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榜樣。作為全國著名的綜藝節目主持人,他在主持人崗位上堅持22年,他帶給了我們太多的歡樂和記憶。從《幸運52》到《非常6+1》,這是他的代表作品,也是觀眾心中永遠無法超越的經典。

除了事業上獲得巨大成功,李詠的家庭生活也非常幸福。李詠和妻子哈文是同班同學,李詠時常在課上畫哈文的側臉像,功夫不負有心人,李詠收穫瞭如夏花般絢爛的愛情。李詠在臺前,哈文做幕後,夫妻倆一前一後配合相當默契。兩人結婚多年,恩愛如初。結婚沒多久,就懷上了女兒法圖麥。從此,兩個人的幸福變成了三個人的美滿。女兒法麥圖繼承了父母的優點,漂亮大方又高挑。

詠哥:生如夏花絢爛,逝如秋葉靜美(上)

△ 李詠一家人

李詠老師的離開,帶給我們無限懷念的同時,也引起了世人的深度思考:

為什麼治療癌症,李詠老師還要遠赴美國治療?

面對癌症,我們要做哪些準備?

接下來,本文將從癌症治療為何要去美國、防癌要做哪些財務準備兩大角度,深度解讀李詠老師帶給我們的思考和啟示,也謹以此文永遠紀念李詠老師。

李詠老師選擇在美治療癌症長達17個月,這種中國人赴美治療癌症的現象越來越普遍。

2011年,中國一位創業者蔡強與合夥人剛成立跨境醫療中介時,一個月沒有一個客戶。現如今,一年服務的中國客戶達到千餘名,赴美就醫客戶中多為癌症患者。近些年,出國治癌群體更為多元,但仍以富裕群體為主。北上廣深至少有兩處房產,幾乎是出國治療人群的標配。而三甲醫院資源少、消息相對閉塞的二三線城市的小企業主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和前幾年不同,越來越多的中國患者在處於癌症早期或中期時,就開始諮詢出國就醫,讓蔡強看到跨境醫療行業的增長潛力。

詠哥:生如夏花絢爛,逝如秋葉靜美(上)

△ 圖片來源見水印

美國在癌症診療上確實擁有著獨領風騷的實力。自1990年起,美國癌症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2017年最新癌症統計數據顯示,1991年-2014年間,美國癌症的整體死亡率下降25%,210萬人從生死線上被強拽回來。

誠如一位去美國治療癌症的朋友所言:患癌後,我的人生目標就是三個——花錢買命,花錢買服務,花錢買我自己踏實。

接下來,我們看看美國在癌症病理分析、癌症多學科會診、癌症臨床治療三大領域的先進之處。

(一)癌症病例分析

始建於1941年的安德森癌症中心,是美國癌症治療中的權威機構,近15年來有11年在癌症領域排名世界第一,大部分癌症的5年生存率達80%以上。辦公大樓上的醫院名標識體現醫院抵禦癌症的決心——黑色的英文單詞“癌症”(cancer)上畫上一條鮮紅色的刪除線,遠看似戰士長矛。

安德森癌症中心病理科的精準診斷水平,得益於90年代末期開始對病理醫生亞專科化的發展。絕大多數病理醫生,均專注於某一個器官系統,如肺部或胸部。相比之下,受制於資金和管理模式等因素制約,中國病理科人才儲備不足。按原衛生部下發的《病理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規定,每100個床位需配備1-2名病理醫生,病理醫生需求約為10萬人,但直至2017年初,中國註冊的病理醫生剛過十分之一,亞專科化更將是一條漫長的發展之路。

對於罕見病,細分程度更高且具有大量癌細胞病理數據庫的海外癌症中心,也讓中國患者覺得更有安全感。

詠哥:生如夏花絢爛,逝如秋葉靜美(上)

△安德森癌症中心化療室門口的拼圖

(二)癌症多學科會診

當患者獲知自己患上癌症的那一刻,彷彿被獨自扔進了一件密室。人會不自覺反省自己曾經做錯了什麼,氣憤、惱怒、傷心和無所適從。基於對癌症有限的認識,很多患者遵循手術、放療、化療“三板斧”的思路依次試過,但一個療程結束之後,又不知道下一步該往哪裡走。

考慮到個體形成腫瘤的複雜性,“多學科會診(MDT)”的方式應運而生。MDT通過各科室專家組成統一工作組,定期進行會診,共同協商治療方案,再由相關學科單獨或聯合執行。MDT可以避免“醫療彩票”,即病人初診時落在哪個醫生手裡接受什麼治療全看運氣。中國病人正在逐漸認識到這種全面、整合的治療方式的價值,並願意為此支付不菲的價格。

中國部分腫瘤醫院已經嘗試MDT,但普及範圍有限。一來,醫療資源有限,MDT需要多團隊配合,投入時間大。二來,醫保沒有充分補償,讓醫院缺乏經濟動力。

美國臨床腫瘤協會(ASCO)肺癌治療指南委員會曾對記者坦言,多學科治療從90年代晚期開始興起,在歐美也並未實現規模化,並非每個患者都需要,但因為能夠提供綜合性治療方案,避免病人“走彎路”,因而患者滿意度更高。

詠哥:生如夏花絢爛,逝如秋葉靜美(上)

△安德森癌症中心內正在會診的醫生

很多朋友瞭解,目前癌症臨床治療主要有三大技術:手術切除、放化療、靶向治療。這些截殺癌細胞的傳統辦法,療效皆不盡如人意。

首先是手術切除,一旦癌組織沒有切除乾淨,就會復發;放射療法和化學療法威力強大,但殺死癌細胞的同時,會消滅大量正常細胞,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消滅癌細胞,又不會傷害健康細胞的“靶向藥物”,在近些年問世,遺憾的是,絕大多數靶向藥物在使用一段時間後,療效明顯下降,原因在於狡猾的癌細胞只要在靶向位點稍微發生一點基因變異,就能躲過靶向藥物的攻擊。

近幾年興起的免疫療法,成為和手術切除、放化療、靶向治療平行的主流選擇之一。尤其2016年10月25日,一個標誌性的時刻來到:免疫藥物Keytruda被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於一線治療肺癌。這宣告肺癌治療正式邁進了免疫時代。它意味著很多肺癌患者將不再需要先化療,而可以直接使用免疫藥物。

目前,美國是免疫療法技術最成熟的國家,已進化到第四代。而我國在免疫療法上仍處於第二代、第三代,相較美國還有一定差距。

2016年5月,21歲的癌症患者魏則西在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武警二院)接受生物免疫療法治療後,醫治無效死亡。事件引發了廣泛、多視角的爭論與交鋒。歷經這場風波,國內免疫治療的名聲在一定程度上受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很多癌症患者遠赴美國進行免疫治療。

我想,如上三點也可能是李詠老師選擇美國就醫的關鍵原因。

雖然美國在癌症診療領域上獨領風騷,但是並不是每一位國內患者都適合去美國診療,其中最大的一個因素就是診療費用。在美國治療癌症的醫療費用平均為10-15萬美元,是中國醫療費用的三至四倍,所以如何準備好醫療費用成為眾多中國患癌家庭最頭痛的事情。

詠哥:生如夏花絢爛,逝如秋葉靜美(上)

而在眾多防癌的財務準備工具中,重大疾病保險是其中最為核心的工具,沒有之一!

那市場上的重疾險五花八門,我們應該如何挑選呢?挑選重疾險的要素有沒有重要順序排位呢?

我們將在《詠哥:生如夏花絢爛,逝如秋葉靜美》下篇中向大家一一道來。

本文為梁磊先生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